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触发工具(GTT)用于检测ICU患者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GTT白皮书中触发器的内容,结合国内不良事件上报范畴及部分ICU专科指标,建立16项触发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案室2018年7月—2019年6月入住ICU的1 683例患者的病历,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按照抽样间隔数随机抽取421份出院患者病历,剔除重复病历得到审查病历420份,采用GTT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际用于审查的病历420份,16项触发器中,14项显示阳性,触发器阳性频次为128例次,涉及患者62例;确定不良事件51例次,涉及患者43例,检出率为10.24%(43/420);51例次不良事件中,E级37例次(72.55%),F级13例次(25.49%),H级1例次(1.96%),未发现G级和I级。同年度ICU自愿上报不良事件18例,上报率为1.07%(18/1 683)。结论GTT可有效应用于ICU患者不良事件的检出,设计合理的触发器能提高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尿沉渣检测方法在检测尿红细胞形态及参数中的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的血尿样本,将这100例患者的血尿样本进行临床诊断,按照诊断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非肾小球性血尿组(n=38)和肾小球性血尿组(n=62),记录两组患者尿MCH和患者的尿MCV结果,记录两组患者的尿RBC阳性检出率。结果非肾小球性血尿组患者显著高于肾小球性血尿组患者的尿MCH和尿MCV值,两组患者尿红细胞参数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显微镜人工镜检法测得两组患者的尿RBC阳性检出率是76%,运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检测法检测两组血尿样本,两组患者的尿RBC阳性检出率是77%。两组患者的尿RBC阳性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患者的血尿样本的时候运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检测法检测准确性更高,并且这种检测方法有着很高的操作性,这种检测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54例,阳性率为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1例,阳性率为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65.2±2.1)mg/L,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8.1±1.3)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检测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6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50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检查为阳性,为全部病例应用三联疗法+思连康治疗,统计临床疗效。结果66例患者中,治愈38例,有效2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总有效率为89.39%;从不良反应看,1例恶心,1例眩晕,1例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5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Hp根除率为96.00%(48/50)。结论胃镜是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手段,三联疗法+思连康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效果满意。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