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TR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TRA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10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桡动脉穿刺率、穿刺完成后续操作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30 d内相关并发症。结果106例患者中,TRA外周血管介入操作112例次,其中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83例次,支气管动脉灌注术4例次,盆腔肿瘤栓塞术11例次,其他手术14例次。所有介入操作穿刺成功率为97.3%(109/112),手术成功率为98.2%(107/109)。5例患者TRA失败,转为股动脉穿刺,并顺利完成操作。手术严重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2例次;轻微并发症中,桡动脉闭塞2例次,桡动脉痉挛1例次,手臂疼痛1例次,穿刺点血肿1例次。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112)和4.5%(5/112)。急诊操作16例次,均顺利完成操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TRA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桡动脉途径 外周血管介入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屈曲侧弯旋转复位联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合并单侧小关节绞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脊柱病医院收治的32例单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急诊组(采用前路屈曲侧弯旋转复位联合一期前路手术治疗)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4~63岁。牵引组(采用头颅牵引复位联合二期前路手术治疗)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0~64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善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随访26~40个月。急诊组住院时间为(7.2±1.2)d,较牵引组(10.9±1.2)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24个月ASIA分级改善情况、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椎间隙均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前路屈曲侧弯旋转复位手术与传统方法相比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区别,但住院时间更短。

  • 标签: 椎关节突关节 脱位 颈椎 屈曲侧弯旋转复位 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省级及以上肿瘤专科医院介入学科发展现状,为介入学科系统化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0年9月采用问卷形式对中国省级及以上32家肿瘤专科医院的介入学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介入学科管理模式、专业设置、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全国省级及以上32家肿瘤专科医院均开展介入放射学技术并配备专用病房;DSA、超声、CT及消融仪配置率分别为100%(32/32)、81.3%(26/32)、40.6%(13/32)及75.0%(24/32);84.4%(27/32)的医院年介入手术量≥1 000台;21.9%(7/32)的医院开展介入亚专科。在调研医院介入科医师中,具备影像专业背景者占69.6%(256/368),年龄≤45岁的占72.0%(265/368),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占79.9%(294/368)。调研医院中,介入学科在研科研经费≥50万元的医院占68.8%(22/32),拥有研究生导师的占71.9%(23/32)。结论全国省级及以上肿瘤专科医院介入学科整体发展良好,其学科发展模式对综合性医院介入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放射学,介入性 介入治疗 肿瘤专科医院 学科发展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强力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与普通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56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1例,女375例;年龄48~79岁[(61.7±10.7)岁]。骨折节段:T11 134例,T12 154例,L1 160例,L2 118例。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分型(ASOTLF)均为ⅢA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严重程度评分系统(TLOFSAS)评分均≥5分。275例行强力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强力复位螺钉组),291例行普通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普通螺钉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X线暴露次数。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2年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矢状面Cobb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术后3 d伤椎Cobb角矫正度、术后2年伤椎Cobb角矫正丢失度。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5~34个月[(29.9±3.4)个月]。强力复位螺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X线暴露次数分别为(69.4±10.2)min、(60.3±13.1)ml、(26.8±3.7)次,少于普通螺钉组的(80.6±11.9)min、(80.7±15.4)ml、(30.4±3.4)次(P均<0.01)。术前、术后3 d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年强力复位螺钉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为(95.5±2.3)%,明显高于普通螺钉组的(85.4±1.7)%(P<0.01)。两组术前伤椎矢状面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2年强力复位螺钉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7.9±1.6)°、(8.8±1.5)°,小于普通螺钉组的(10.6±1.1)°、(12.3±1.2)°(P<0.05或0.01)。术前、术后3 d及2年两组JOA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强力复位螺钉组伤椎Cobb角矫正度为(19.4±2.5)°,大于普通螺钉组的(17.3±2.6)°(P<0.05)。术后2年强力复位螺钉组伤椎Cobb角矫正丢失度较普通螺钉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力复位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4%(34/275),普通螺钉组为14.1%(41/291)(P>0.05)。两组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椎管内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伴后凸畸形,强力复位经皮椎弓根螺钉较普通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患者X线暴露次数,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并有效维持伤椎复位高度。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固定术 椎弓根钉 骨水泥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近10年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和临床诊疗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0—2019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孕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本中心成立多学科团队管理的时间,分为前5年组(2010—2014年)和后5年组(2015—2019年),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构成及母儿结局的变化。结果(1)2010—2019年间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2 267例(其中前5年组836例,后5年组1 431例),总发生率为10.2%(2 267/22 334),各类心血管疾病中,心律失常(41.0%,930/2 267)及先天性心脏病(38.2%,865/2 267)较为常见。(2)前5年组和后5年组的改良版WHO孕妇心血管风险分类法分级为Ⅲ或Ⅳ级者分别为212例(25.4%,212/836)和426例(29.8%,426/1 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076,P=0.024)。各类心血管疾病中,前5年组和后5年组瓣膜疾病孕妇分别为111例(13.3%,111/836)和159例(11.1%,159/1 431),其构成比变化为-16.5%(变化的绝对值>10%为差异显著),有显著下降趋势;主动脉疾病孕妇分别为16例(1.9%,16/836)和56例(3.9%,56/1 431),其构成比变化为105.3%,有显著上升趋势。(3)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孕妇的病死率为1.0%(22/2 267),其中前5年组和后5年组分别为1.2%(10/836)和0.8%(12/1 4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702,P=0.402)。前5年组和后5年组的ICU入住率分别为25.6%(214/836)和20.7%(296/1 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306,P=0.007)。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早产率、死亡率、窒息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是不良产科结局的常见原因,其具体心血管疾病种类繁多、预后差异大,近年来疾病构成比有所变化,疾病严重和复杂程度增加,采用妊娠期分层管理、多学科团队合作、对高危病例进行个体化的管理流程,可以提高对此类孕妇的救治水平、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 标签: 妊娠并发症,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 妊娠结局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和分析2018年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我国3个区域、9个省、27个市随机抽取具有收治脊髓损伤患者能力的医院,回顾性调查2018年收治的符合条件的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计算全国及各区域的发病率。通过病案调查表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致伤原因、损伤水平、损伤程度、合并骨折节段和类型、合并伤、并发症、死亡情况等数据,并根据地理区域、年龄、性别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4 134例患者的医疗记录,其中男女比例为2.99∶1。中国2018 年创伤性脊髓损伤发病率为50. 484人次/100万人(95%CI 50.122~50.846)。东部地区的发病率最高为53. 791人次/100万人(95%CI 53.217~54.365)。主要致伤原因在全国为高处坠落伤(29.58%),西部地区同全国(40.68%),而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为交通伤(31.22%、30.10%)。主要损伤水平在全国为颈髓(64.49%),且中部地区颈髓损伤的比例最高(74.68%),西部地区腰骶髓损伤的比例最高(32.30%)。损伤程度发生率最高的为不完全性四肢瘫(55.20%),且在各个地区的分布规律一致。65.87%的患者合并骨折或脱位,其中西部地区合并比例高达77.95%,而中部地区合并比例仅54.77%。在全国,以头颈部为最主要合并伤(37.87%),东部、中部地区的合并伤分布规律同全国,而西部地区以胸部合并伤(38.57%)的比例最高。32.90%的患者并发呼吸系统并发症。23例(0.56%)患者院内死亡,其中17例(73.91%)因呼吸功能障碍死亡。结论我国创伤性脊髓损伤的高发病率地区是东部,主要致伤原因为高处坠落伤,以颈髓损伤为最主要损伤节段,以不完全性四肢瘫发生率最高,以头颈部损伤为最主要合并伤,以呼吸系统并发症为最主要并发症。

  • 标签: 脊髓损伤 脊柱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早中孕期终止妊娠的风险评估、方法选择及临床管理。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在早中孕期终止妊娠的167例孕妇为观察对象,总结其临床特点、终止妊娠原因、终止妊娠方法、围术期管理和临床结局。结果167例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早孕期119例(71.3%,119/167),中孕期48例(28.7%,48/167)。终止妊娠的原因为:心血管疾病109例(65.3%,109/167),非意愿妊娠54例(32.3%,54/167),其他原因4例。早孕期,负压吸引术98例,钳刮术19例,药物流产2例;终止妊娠后患者心功能均无变化,均存活。中孕期,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16例,水囊引产2例,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1例,剖宫取胎术29例。中孕期行剖宫取胎术的患者中,心功能Ⅲ~Ⅳ级者的比例(79%,23/29)明显高于中孕期经阴道引产者(4/19;P<0.01);妊娠风险分级Ⅳ~Ⅴ级者的比例(100%,29/29)也明显高于经阴道引产者(14/19;P=0.007)。剖宫取胎术者术后住院时间[(7.1±3.4) d]明显长于经阴道引产者[(2.4±1.8) d;P<0.01]。中孕期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者中有4例在引产后心功能有好转,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剖宫取胎术者中有5例在术后心功能有不同程度下降,另有1例术后1 d死亡。结论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尽早进行妊娠风险评估;不宜继续妊娠者应尽早终止妊娠,减少风险。根据不同孕周及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选择终止妊娠方法及镇痛方式,不可随意放宽剖宫取胎术指征,尽量减少创伤、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终止妊娠后应落实避孕措施并指导下一步的治疗。

  • 标签: 妊娠并发症,心血管 妊娠初期 妊娠中期 流产,人工 引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吡非尼酮在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预防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8只,分别予安慰剂、150 mg/kg或300 mg/kg吡非尼酮灌胃给药治疗28 d。术后28 d取支架段食管组织进行组织学染色实验,以评估黏膜上皮细胞层数、黏膜下纤维结缔组织厚度、增生纤维结缔组织面积百分比、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胶原蛋白沉积程度以及α-SMA染色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层数、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胶原蛋白沉积程度以及α-SMA染色评分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间黏膜下纤维结缔组织厚度以及增生纤维结缔组织面积百分比的差异。结果术后28 d的食管大体组织学结果显示吡非尼酮治疗组均较安慰剂组管腔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及管腔狭窄的程度显著减少。安慰剂组、150 mg/kg吡非尼酮组、300 mg/kg吡非尼酮组的增生纤维结缔组织面积百分比分别为57.23%±25.68%、21.80%±6.65%、12.18%±6.37%,150 mg/kg及300 mg/kg吡非尼酮组均优于安慰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黏膜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胶原蛋白沉积程度以及α-SMA染色评分为(3.28±0.55)、(3.38±0.63)、(2.75±0.38)分,150 mg/kg吡非尼酮组为(2.30±0.46)、(2.36±0.58)、(2.00±0.42)分,300 mg/kg吡非尼酮组为(1.86±0.38)、(1.91±0.41)、(1.57±0.28)分,150 mg/kg及300 mg/kg吡非尼酮组均优于安慰剂,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非尼酮通过显著减少大鼠支架置入后食管组织内的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纤维组织的增生,抑制大鼠食管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

  • 标签: 食管 吡非尼酮 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肠道菌群动态变化。方法选择雄性SPF级C57BL/6小鼠4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脓毒症模型,按制模后时间分为CLP 6~12 h组(n=9)及1、2、3 d组(均n=10),并设假手术(Sham)组(n=3)。取小鼠结肠腔内粪便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测序,并对有效序列进行聚类,获得操作分类单元(OTU),用于Alpha多样性分析、物种组成分析、主坐标分析(PCoA分析)和物种差异分析(LEfSe分析),观察CLP后肠道菌群动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随CLP后时间延长,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表现为群落丰富程度指数降低(CLP后3 d Chao1指数:367.9±162.6比508.3±105.9,Ace指数:372.5±151.9比498.8±104.2),群落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指数降低(CLP后3 d:2.57±1.06比4.30±0.57),Simpson指数升高(CLP后3 d:0.26±0.19比0.04±0.03),提示随CLP后时间延长,肠道菌群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均下降。物种组成分析显示,在OTU水平,OTU 633在CLP后1 d时占比最高(24.79%),OTU 1016在CLP后2 d、3 d时占明显优势,CLP后3 d占比最高(61.75%);在属水平,未标记鼠杆菌的丰度随CLP后时间延长呈先轻度升高后明显下降的趋势,大肠杆菌-志贺菌丰度在CLP后2 d、3 d显著升高,乳杆菌丰度随CLP后时间延长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拟杆菌属丰度则随CLP后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提示随CLP后时间延长,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PCoA分析显示,CLP 6~12 h组菌群结构与Sham组相似度较高,随CLP后时间延长,菌群结构发生变化,CLP 3 d组变化显著。LEfSe分析显示,引起组间差异的主要成分为鼠杆菌科未标记属、普雷沃菌科UCG-001、鼠杆菌科未标记属拟杆菌未定义种、副杆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和OTU 1016。大肠杆菌-志贺菌和OTU 1016在5组样本丰度差异性排名中分别居属水平及OTU水平首位;大肠杆菌-志贺菌丰度从CLP 6~12 h的0.01%(0%,0.02%)随CLP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到3 d的44.79%(3.71%,53.75%),OTU 1016的丰度从CLP 6~12 h的0.01%(0%,0.02%)随CLP后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到3 d的44.69%(3.66%,53.64%)。结论CLP小鼠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且随着CLP后时间延长,菌群多样性逐渐下降,大肠杆菌-志贺菌逐渐成为绝对优势菌。

  • 标签: 脓毒症 肠道菌群 16S rRNA 菌群多样性 粪菌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TRA)行外周血管介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TRA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10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桡动脉穿刺率、穿刺完成后续操作的手术成功率以及术后30 d内相关并发症。结果106例患者中,TRA外周血管介入操作112例次,其中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83例次,支气管动脉灌注术4例次,盆腔肿瘤栓塞术11例次,其他手术14例次。所有介入操作穿刺成功率为97.3%(109/112),手术成功率为98.2%(107/109)。5例患者TRA失败,转为股动脉穿刺,并顺利完成操作。手术严重并发症为主动脉夹层2例次;轻微并发症中,桡动脉闭塞2例次,桡动脉痉挛1例次,手臂疼痛1例次,穿刺点血肿1例次。严重并发症和轻微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8%(2/112)和4.5%(5/112)。急诊操作16例次,均顺利完成操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TRA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桡动脉途径 外周血管介入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术对乳糜漏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8例乳糜漏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64岁,医源性乳糜胸4例,医源性乳糜腹3例,不明原因乳糜腹1例。8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腹股沟淋巴结,注入对比剂碘化油行淋巴造影术。观察其操作相关并发症情况,并随访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术均获得技术成功,中位碘化油用量17.5 ml,中位手术时间88 min,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5例(5/8)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诊断乳糜漏阳性,其中4例(4/4)乳糜胸患者造影均为阳性,见胸导管不同水平对比剂外溢;1例(1/4)乳糜腹造影阳性,为胰腺癌术后患者,腰3~4椎体水平见对比剂外溢。5例(5/8)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治疗乳糜漏有效,其中乳糜胸患者3例,乳糜腹患者2例。结论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术是诊断乳糜漏的安全、有效的淋巴造影方法,兼具治疗乳糜漏的效果。

  • 标签: 淋巴结 乳糜漏 淋巴造影 放射学,介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