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血钾异常的发生率,分析影响因素,并探索血钾异常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2011年11月至2016年12月,在全国39家医院纳入3 190例慢性肾脏病1~4期患者。通过基线调查获得患者的一般人口学指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通过主动监测获得患者截至2017年12月发生终末期肾脏病、心血管疾病事件和死亡的情况。根据基线血清钾离子浓度将患者分为低钾(<3.5 mmol/L)、正常血钾(3.5~<5.0 mmol/L)和高钾(≥5 mmol/L)三组。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低钾组和高钾组对比正常血钾组的相关因素。采用基于竞争风险亚分布的Cox比例风险回归评价血钾与各类终点事件的关联。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年龄(50±14)岁,男性占57.6%(1 839/3 190)。患者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59.7%,1 668/2 792),并且多数为慢性肾脏病3~4期(70.8%,2 260/3 190),血钾水平为(4.4±0.7)mmol/L。低钾和高钾的发生率分别为3.7%(118例)和17.6%(561例)。心血管疾病(OR=0.33,95%CI:0.13~0.83,P=0.019)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0.95,95%CI:0.91~0.98,P=0.001)与低钾负相关,而使用噻嗪类或袢利尿剂(OR=2.06,95%CI:1.51~2.81,P<0.001)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1.13,95%CI:1.12~1.16,P<0.001)与高钾正相关。调整心血管和肾脏相关危险因素后,低钾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HR=2.12,95%CI:1.06~4.24,P=0.034)。结论高钾血症在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比低钾血症更常见。低钾血症独立于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肾功能水平与死亡风险相关。
简介:摘要原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的机制研究发现,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病,主要的靶抗原是磷脂酶A2受体(PLA2R),表达在肾小球足细胞膜上,与自身抗体结合,形成上皮下免疫复合物,刺激基底膜增厚和足细胞足突融合,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出现蛋白尿。近年来,我国膜性肾病的患病率显著升高。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发现,长期暴露在高浓度PM2.5环境中会增加患膜性肾病的风险。在遗传易感性方面,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1501是罹患膜性肾病的风险基因型,该基因编码的HLA分子更易于递呈PLA2R的抗原表位。在遗传、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体发生针对PLA2R的自身免疫紊乱,导致膜性肾病的发生。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为开发新的特异性治疗提供线索。
简介: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部署要求,按照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活动要求,并出台了“平安工地”考核标准,系统性的介绍了“平安工地”建设要点。近年来,随着《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和《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管理办法》等系列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出台,“平安工地”创建的依据和标准日趋完善、成熟,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开始运用到项目安全管理中,管理成效得到进一步提高,“平安工地”建设在推动行业安全标准化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平安工地”已成为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重要的抓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典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特征、治疗效果及肾脏预后,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治疗和随访的不典型MN和同期原发性MN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实验室指标、治疗反应及肾脏预后的差异。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患者肾组织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原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水平。比较PLA2R相关MN组与非PLA2R相关MN组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不典型MN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主要随访终点事件为肾功能不全,定义为终末期肾病或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较基线值下降>30%且<60 ml·min-1·(1.73 m2)-1。结果65例不典型MN患者入选本研究。与原发性MN组(n=324)相比,不典型MN组患者年龄较小(Z=-4.229,P<0.001),合并血尿比例(χ2=5.555,P=0.018)、24 h尿蛋白量(Z=2.228,P=0.026)较高,eGFR较低(t=-5.108,P<0.001);肾组织IgG4沉积阳性比例较低(χ2=8.081,P=0.004),IgA(χ2=16.969,P<0.001)、IgM(χ2=9.281,P=0.002)沉积阳性比例较高。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血白蛋白、抗PLA2R抗体阳性比例、抗PLA2R抗体水平、肾脏C3/C1q沉积阳性比例等项目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典型MN组患者接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49.3%比57.1%)、钙调磷酸酶抑制剂(27.7%比19.1%)、环磷酰胺(21.5%比23.8%)治疗的比例与原发性MN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在临床缓解率(80.0%比77.2%)、部分缓解率(44.6%比44.1%)、完全缓解率(35.4%比33.1%)、自发缓解率(36.9%比42.6%)、环磷酰胺治疗缓解率(85.7%比81.8%)、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缓解率(88.9%比79.0%)、复发率(30.8%比26.8%)等项目上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30.0(21.5,61.5)个月,不典型MN组有15例(23.1%)患者eGFR下降>30%,其中7例(10.8%)eGFR下降>50%,3例(4.6%)进入终末期肾病,两组在肾脏不良预后比例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9岁(χ2=10.092,P=0.001)、eGFR≤100 ml·min-1·(1.73 m2)-1(χ2=5.491,P=0.019)、合并肾小管间质损害(χ2=6.999,P=0.008)、肾病未缓解(χ2=22.952,P<0.001)的患者中发生肾脏不良预后的时间更早。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病未缓解(HR=12.604,95%CI 2.691~59.037,P=0.001)是不典型MN患者发生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不典型MN与原发性MN在治疗反应及肾脏预后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可以参考原发性MN的治疗指南和经验进行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