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对CT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6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在相同条件下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患者103例。根据所用对比剂的不同分为高浓度组(51例)和低浓度组(52例),高浓度组对比剂为碘美普尔(含碘400 mg/ml),低浓度组对比剂为碘克沙醇(含碘320 mg/ml)。选取门静脉期数据行门静脉血管重组,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评估两组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CT值以及门静脉的强化CT值,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客观评价指标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高、低浓度组图像评分分别为4.00(3.97, 4.22)和4.00 (3.40, 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9,P=0.020)。高浓度组的肝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强化CT值均高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脾静脉CT值、肝门静脉主干的SNR与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样扫描方案及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前提下,使用高浓度对比剂行门静脉CT成像可有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手段进行治疗。神经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手术难以切除干净以及术后易复发;同时由于血脑屏障存在,放疗、化疗效果也不理想;所以传统治疗方法对胶质瘤的治疗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其死亡率较高。然而随着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利用其较易通过血脑屏障,在大脑中可降解,可控制地释放药物等特性对胶质瘤进行靶向治疗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神经胶质瘤特点及其表面受体、血脑屏障组成及特点、目前常见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靶向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OSBC)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医学影像诊断人才岗位胜任力的教学效果。方法本研究已开展以OSBC的教学方法针对前列腺常见疾病、肝脏局灶性病变、肺小结节、肠梗阻影像诊断的教学实践;其中以前列腺疾病影像诊断为教学点,将参加学员(n=52)分为四组:低、高年级规培专硕组、进修组及实习组;设计包括培训前评估、培训、培训后测试的教学框架;比较培训前后测试成绩及主观评分来研究OSBC课程的教学效果及可操作性评估。用SPSS 18.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四组学员培训后考核成绩均明显提升,高年级规培专硕组及进修组培训后分数高于实习组(F=16.609,P<0.001);主观评分表明高年级规培专硕组及进修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最高。结论该课程对中高级阶段医学影像专业学员的教学效果较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分层次的OSBC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