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在指导气管切开合并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9年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住院并行气管切开的188例神经性疾病(合并障碍)患者FEES评估结果,同时分析FEES评估指标(包括声门活动是否正常、咽部分泌物分级及残留、渗漏-误吸评级等)对拔管成功与否的影响。结果入选患者根据拔管情况分为拔管成功组及拔管失败组。拔管成功组共有患者109例,拔管失败组共有患者79例,拔管成功率为57%;拔管成功组气管切开平均病程(184 d)较拔管失败组平均病程(292 d)明显缩短(P<0.05)。拔管失败组患者声门异常占比(55.0%)较拔管成功组异常占比(20.8%)明显增高(P<0.05);拔管成功组咽部分泌物分级、渗漏-误吸分级均显著低于拔管失败组水平(P<0.05);拔管成功组与拔管失败组患者在食物残留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FEES评估指标(包括声门活动、分泌物残留、进食误吸情况等)在指导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气管切开套管拔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神经性吞咽障碍 拔管 喉镜吞咽功能评估 残留 误吸 声门活动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高流量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合并障碍患者的误吸与残留的影响。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17例,在气管套管处配接高流量湿化仪并抽空气囊,对照条件为气管套管堵管、抽空气囊、充盈气囊的三种状态,在不同状态下给予患者5 ml中稠食物,使用喉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对残留和误吸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7例患者在高流量湿化、气管套管堵管、抽空气囊、充盈气囊四种状态下的渗漏-误吸评分和残留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接高流量湿化仪时,17例患者的渗漏-误吸评分为(3.2±2.0)分,明显低于另三种状态下的渗漏-误吸评分[气管套管堵管(5.2± 2.3)分、抽空气囊(5.6±2.3)分、充盈气囊(6.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接高流量湿化仪时,17例患者的残留评分为(2.8±1.1)分,亦明显低于另三种状态下的残留评分[气管套管堵管(3.8±1.2)分、抽空气囊(3.6±1.3)分、充盈气囊(3.9±1.4)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配接高流量湿化仪可以有效改善气管切开患者的吞咽功能状态。

  • 标签: 气管切开 吞咽困难,喉镜吞咽功能评估 残留 误吸 高流量湿化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高分辨率食管固态测压(HRM)技术评价脑干卒中患者食管期的吞咽动力学特征。方法纳入因脑干卒中住院行康复治疗的患者18例及健康受试者10例,2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及体重指数均无明显差异。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对UES静息压、UES松弛残余压、UES松弛持续时间、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完整松弛压、食管远端收缩积分、远段收缩延迟时间以及无效蠕动百分比进行分析,并根据芝加哥标准第3版进行食管动力的诊断。结果病例组18例脑干卒中患者中,出现食管动力学异常的比例为77.8%,高于对照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3,P=0.001)。病例组患者的食管期吞咽动力学异常表现为无效食管运动、高压收缩食管、胃食管连接部出口梗阻、远端食管痉挛;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ESRP)[(45.60±20.00)mmHg]较低,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残余压(UESRRP)[(9.75±9.80)mmHg]、食管下括约肌完整松弛压(IRP) [(8.57±6.13)mmHg]较高,食管上括约肌开放时间(UESRT) [(457.22±205.14)ms]较短(P<0.05),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食管远端收缩积分(DCI)、远端收缩延迟时间(DL)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卒中患者多发食管动力异常,HRM技术可应用于评估脑干卒中患者食管期动力,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食管期吞咽障碍值得重视。

  • 标签: 高分辨率测压 脑干卒中 吞咽功能 食管动力 芝加哥分类
  • 简介:摘要目的阐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通过RNA测序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选择30只SD雄性大鼠进行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tMCAO)造模,根据Bederson评分排除10只不在1~3分的大鼠,剩余20只模型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MCAO组(n=10)和rTMS组(n=10),另设假手术组(n=10)。rTMS组大鼠于术后第7~28天接受20 Hz rTMS干预治疗。术后第28~33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在rTMS组和tMCAO组各取3只大鼠的梗死灶周围皮质组织进行RNA测序。结果rTMS组[(53±4)s]和假手术组[(51±5)s]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tMCAO组[(58±4)s,P<0.05];rTMS组[2.5(1.5~3.0)次]和假手术组[3.0(1.5~3.0)次]大鼠在60 s内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多于tMCAO组[1.0(0.5~1.5)次,P<0.05]。RNA测序共发现16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包括9个上调基因和7个下调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上调基因的功能主要集中于化学和金属离子稳态等过程,而下调基因的功能则主要集中于炎症反应。结论20 Hz rTMS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维持化学和金属离子稳态及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减轻神经炎症相关。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闭塞 RNA测序 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