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学生视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如本期杂志中张泽庆、吴加奇、张春莉的《学习者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所指出的:从学习者视角来研究,有助于了解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发现学生是如何达到既定目标,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成长。"对学生视而不见的人,对自己也是盲目的。"

  • 标签: 学生 教师 学习过程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课堂
  • 简介:当我写下“发现学生”这一题目的时候,我追问自己:每节课都面对学生的我,发现学生了吗?换一个角度,从反面思考:我曾经无视学生了吗?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发现学生》
  • 简介:课堂中,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回答问题,是一种常态。那么,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是怎样的表现呢?教师又是怎样的表现呢?通常,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发言的学生会如释重负甚至沾沾自喜地坐下,其余的学生会等待教师对发言内容的评判;而教师则会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判。如果学生回答对了,教师会肯定甚至赞赏学生;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会再请其他学生发言,或者针对学生错误之处再作引导性提问。

  • 标签: 教学片段 无限循环小数 发言内容 广威 导性 全班交流
  • 简介: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像一个'圆'不断放大的过程。后期的学习,都是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兼容前期的已有,不断扩展着已有。学生的学习,不总是按照既定的'进度表'加以实施。数学学习,并非简单的从无到有的累加过程,也不是一个不断地由错误转向正确的单向发展过程。学生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演变、深化的过程,并可能出现一定的反复。一节课到底学什么,似乎在教材中都已经有了比较详尽的安排,然而,当学生充分展开思

  • 标签: 学生学习 理解学生
  • 简介:这是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如何用竖式计算。然后交流疑问。学生提出了3个问题:(1)两个部分积中第2个部分积的前面是否要写加号?(2)第2个部分积个位上的“0”是否要写?(3)用上一行的数去乘下一行的数,还是用下一行的数去乘上一行的数?

  • 标签: 学生自主 “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 数学课 三年级
  • 简介:引言:这篇文章,记录了我从2008年一直持续到2009年实践与思考的经历。我尝试通过一节内容平实的“家常课”,而不是公开课,和自己的过去对比,和他人的现在对比,在比较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考。

  • 标签: 对比 数学课 设计 学生 2009年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