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倒"L"形切口在颈胸交界处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8月—2019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21例颈胸交界处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3~76岁。11例患者术前穿刺病理检查:神经来源6例,甲状腺组织来源3例,淋巴组织来源2例。均采用倒"L"形切口行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乳糜漏、膈肌麻痹、喉返神经损伤、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1例患者,单纯应用倒"L"形切口切除肿瘤共16例,中转全胸骨劈开1例,应用胸腔镜辅助4例。手术时间130~350 min,平均214 min;术中出血量100~500 mL,平均236 mL;患者住院时间为3.5~10.0 d,平均7.5d。术后1例患者因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声音嘶哑,1例患者出现乳糜胸,1例患者出现单侧膈肌麻痹。所有患者术后肩部及上胸部形态满意,无肢体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无再次手术。术后病理提示神经源性肿瘤7例,甲状腺来源肿瘤3例,畸胎瘤3例,淋巴瘤3例,支气管源性肿瘤2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21例患者随访时间3.0~40.0个月,平均20.3个月。在随访期间,15例患者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转移,6例患者死亡。结论在颈胸交界处肿瘤的切除术中,倒"L"形切口能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此切口特别适用于瘤体大部分位于颈根部的肿瘤。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叉头框K1(FOXK1)-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43(CDC43)轴对大肠癌细胞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19年9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大肠癌和对应的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FOXK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核酸酶9系统(CRISPR-Cas9)技术在SW480细胞中建立FOXK1敲除细胞系(FOXK1 KO组)和对照细胞系(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两组细胞增殖;采用T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迁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EMT。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癌旁组织FOCK1表达水平(40.32±6.90)比较,大肠癌组织FOX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159.21±1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8,P<0.05)。与对照组细胞FOXK1蛋白表达水平(1.09±0.21)比较,FOXK1 KO组细胞FOX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2,P<0.05)。与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1.94±0.28)比较,FOXK1 KO组细胞吸光度值显著下调(1.0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2,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95.28±10.20)个]比较,FOXK1 KO组细胞迁移数量显著下降[(48.39±8.2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1,P<0.05)。与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0.26±0.08)比较,FOXK1 KO组细胞E-cadher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1.0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5)。与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0.78±0.13)和波形蛋白(Vimentin)(1.15±0.19)表达水平比较,FOXK1 KO组细胞N-cadherin(0.31±0.11)和Vimentin表达水平显著下调(0.3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2.318,P<0.05)。与对照组细胞CCDC43表达水平(1.20±0.22)比较,FOXK1 KO组细胞CCDC4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0.57±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1,P<0.05)。结论FOXK1在大肠癌中高表达,通过调控CCDC43蛋白水平调节大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E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