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东省首次报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个案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追踪观察方法,对广东省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的个案进行持续追踪观察,收集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共报告325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其流行曲线与确诊病例流行曲线相似,出现两个峰,分别在1月27日至2月5日和3月17-26日。325例个案中,184例(占56.6%)后续转为确诊病例,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其年龄M为40岁,93.5%(172/184)的潜伏期无症状感染在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3 d内出现症状;141例(占43.4%)持续无症状,属于隐性感染,占同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8.6%(141/1 642),其年龄M为27岁,从首次采样检测阳性到出院时间M为14 d,90.8%(138/141)的隐性感染在28 d内出院转集中隔离观察,从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到末次采样检测阳性时间间隔最长73 d。隐性感染关联的密切接触检出阳性率为0.3%,潜伏期无症状感染关联的密切接触检出阳性率为2.2%。潜伏期无症状感染和隐性感染年龄、感染来源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为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与0~19岁组比较,40~59岁、≥60岁均为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730(1.380~5.402)和5.302(2.199~12.783),P值分别为0.004和0.000。境内感染无症状感染更易转为确诊病例(OR=7.121,P=0.000)。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存在无症状感染现象,潜伏期无症状感染传染性可能强于隐性感染,高年龄组、境内感染是无症状感染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关注,后续需要在人群中开展血清学调查,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性求询人员HIV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更好地制定干预策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龙岗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的男性VCT求询作为调查对象,分析HIV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结果男性VCT求询人员3 987例,占总求询人员的37.61%(3 987/10 602),HIV阳性率为4.69%;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占51.47%(2 052/3 98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离异或丧偶(OR=3.178,95%CI:1.577~6.404)、配偶及固定性伴阳性(OR=37.719,95%CI:4.795~296.730)、男男性行为史(OR=48.673,95%CI:6.638~356.868)、既往接受过HIV抗体检测(OR=1.587,95%CI:1.102~2.287)和梅毒抗体筛查阳性(OR=5.788,95%CI:3.415~9.809)的男性求询HIV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龙岗区男性VCT求询人员较为年轻且文化水平较低,具有高危性行为的男性求询人员较多且HIV检出率较高,应在VCT过程中加强此类人群的艾滋病科普教育和提倡安全性行为。

  • 标签: AIDS VCT 感染现状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