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皮肤副肿瘤综合征又称为副肿瘤性皮肤病,是由恶性肿瘤细胞间接造成的皮肤损害,这些皮肤损害不仅与恶性肿瘤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常与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同步,其发生率在副肿瘤综合征中仅次于内分泌综合征。本例卵巢浆液性癌并发的副肿瘤性红皮病作为皮肤副肿瘤综合征的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以弥漫性红斑及鳞屑伴瘙痒为特征;临床上主要以治疗原发肿瘤为主,皮肤损害会随着原发肿瘤的缓解而明显好转。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1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颈部淋巴结炎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及抗真菌免疫功能。方法采用二代测序技术筛查患者及父母真菌病易感基因,提取患者及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及中性粒细胞,与白念珠菌进行体外共培养,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患者PBMC中胱天蛋白募集域蛋白9(CARD9)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A、IL-1β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分泌水平,菌落计数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处理后白念珠菌存活率。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CARD9基因存在2号外显子c.68C>A(p.S23X)和6号外显子c.820dupG(p.D274Gfs*61)复合杂合突变,两突变分别来自其父母。Western印迹显示,健康对照组PBMC中CARD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为0.41 ± 0.07,而患者表达缺如。热灭活白念珠菌孢子刺激后,患者PBMC的TNF-α、IL-6、IL-17A、IL-1β和GM-CSF分泌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 < 0.001)。体外培养30、120 min时,与患者中性粒细胞共培养的白念珠菌存活率(78.00%、74.00%)均高于健康对照(70.91% ± 1.75%、34.55% ± 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3、6.988,P <0.05)。结论1例复发性念珠菌颈部淋巴结炎患者CARD9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导致CARD9蛋白表达缺如,该患者存在抗白念珠菌免疫功能缺陷。

  • 标签: 念珠菌病,侵袭性 白色念珠菌 颈部淋巴结炎 CARD9 基因突变 免疫缺陷
  • 简介: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一类外源性化学物质,目前机体暴露该类物质对甲状腺的影响备受关注。我们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途径在甲状腺疾病中的作用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EDCs诱导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凋亡和自噬中的作用,为相关的甲状腺疾病提供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甲状腺激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凋亡与自噬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