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沉降率(ESR)极端升高(ESR≥100 mm/1 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应用ESR辅助诊治疾病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室检查ESR≥100 mm/1 h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入院后首次ESR值及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根据2019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年龄划分新标准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8~65岁)、中年组(66~79岁)、老年组(≥80岁);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性疾病组、血液系统疾病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肾功能衰竭组及其他系统疾病组;分析ESR极端升高在上述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以及ESR极端升高与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共纳入429例ESR≥100 mm/1 h的患者,男性236例,女性193例;男性与女性患者ES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1 h:108.00(103.00,119.75)比117.00(105.50,140.00),P=0.234〕。② 429例患者年龄18~98岁,平均(53.70±18.70)岁;青年组310例,中年组87例,老年组32例。青年组ESR值明显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mm/1 h:108.00(103.00,120.00)比119.00(107.00,140.00)、120.00(110.25,140.00),均P<0.01〕。③ 429例ESR极端升高患者主要诊断为感染性疾病(157例,占36.6%),其次为血液系统疾病(127例,占29.6%)、自身免疫性疾病(74例,占17.2%)等。在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者占58.0%(91/157);在血液系统疾病中造血干细胞疾病者占45.7%(58/127),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者占37.0%(47/127),红细胞疾病者占11.0%(14/12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者占75.7%(56/74)。④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所有患者ESR极端升高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呈负相关(ρ值分别为-0.395、-0.381、-0.383,均P<0.01),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正相关(ρ=0.345,P<0.01);同时检测ESR和CRP的266例患者ESR极端升高与CRP并无相关性(ρ=-0.019,P=0.756)。结论临床上ESR极端升高多见于肺部感染、造血干细胞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和弥漫性结缔组织病;ESR极端升高与RBC、HB、HCT、FIB水平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IAHS)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IAHS的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1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2例成人IAH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病原学检测结果和临床转归,并根据确诊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对成人IAHS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2例成人IAHS患者中,男性17例(占53.1%),女性15例(占46.9%);细菌感染18例,以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居多;病毒感染14例,以EB病毒为主。28 d总病死率为62.5%(20/32)。①与存活组(12例)比较,死亡组(20例)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和氧合指数(OI)更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K+、血清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更高〔WBC(×109/L):3.90±3.36比9.57±6.48,NEU(×109/L):2.69±2.09比7.01±6.34,LYM(×109/L):0.36(0.23,0.84)比1.24(0.61,2.36),PLT(×109/L):51.15±27.60比108.42±80.26,OI(mmHg,1 mmHg=0.133 kPa):134.0(77.5,192.0)比292.0(187.0,329.0),AST(U/L):254.00(67.80,452.50)比85.50(38.38,111.25),K+(mmol/L):4.06(3.65,4.51)比3.52(3.26,3.76),SF(μg/L):6 290.0(1 851.0,13 904.8)比1 777.1(1 228.5,3 486.3),LDH(μmol·s-1·L-1):19.3(11.9,27.0)比9.8(6.9,11.1),均P<0.05〕,就诊后发热时间更长〔d:13.5(9.0,17.2)比6.0(2.5,8.0),P<0.01〕,皮肤发绀发生率更高(40.0%比0%,P<0.05);而两组间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I降低且LDH升高为成人IAHS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分别为0.967和1.007,均P<0.05〕。③ ROC曲线分析显示,WBC、NEU、AST、SF、LDH和OI对成人IAHS患者28 d预后均有一定预测价值(均P<0.05),以OI和LD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均为0.847。当OI的最佳截断值为145.5 mmHg时,敏感度为63.2%,特异度为100%;当LDH的最佳截断值为13.4 μmol·s-1·L-1时,敏感度为72.2%,特异度为91.7%。结论成人IAHS患者OI<145.5 mmHg和LDH>13.4 μmol·s-1·L-1可提示其28 d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