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30 mL)患者再出血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双日随机分成2组,急性期均以静脉用药为主,血压平稳后以口服降压药为主,静脉用降压药为辅。对照组120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80~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试验组125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以下,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脑灌注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D)、总的生活能力状态(BI)以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再出血风险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范围内的脑灌注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发病后3、10、30 d、6个月的FD和B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半年对再出血患者随访发现,试验组较对照组恢复良好。结论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以下可降低再出血风险,改善再出血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伽马刀与显微外科手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TN)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复发患者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5例MVD术后复发TN患者进入研究,其中接受伽马刀治疗患者40例,接受二次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25例。采用美国Barrow神经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价患者术后疗效及随访3年后疗效,Ⅰ~Ⅲ级定义为疼痛缓解。结果伽玛刀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10周内面部疼痛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二次显微手术治疗组患者麻醉清醒后面部疼痛随即消失,或于随后1周内完全缓解。至术后第3年,随访结果显示,25例伽马刀治疗组患者中疼痛缓解17例(68.0%);17例二次显微手术治疗组患者中疼痛缓解16例(94.1%);2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伽马刀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均为面部麻木,发生率为24.0%;二次显微手术治疗组患者中出现1例偏瘫,余均为面部麻木,并发症发生率为29.4%;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21)。结论对于MVD术后复发TN患者,二次显微外科手术及伽马刀治疗均安全有效,其中显微外科手术疗效优于伽马刀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WCS)治疗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例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共17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7例,Ⅲ级2例。动脉瘤最大径为(18±5)mm(11~28 mm),其中大型动脉瘤15个,巨大型动脉瘤2个;瘤颈宽度>4 mm的动脉瘤12个。所有患者均一期行WCS置入血管内重建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动脉瘤有无残留、复发以及载瘤动脉通畅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7例患者共成功置入18枚WCS。无一例出现治疗相关的急性并发症,如术中动脉瘤破裂、支架移位或塌陷、急性血栓形成等。WCS置入后的即刻DSA显示,3例对比剂轻微内漏进入动脉瘤腔,其中2例经球囊扩张内漏基本消失,1例仍残留轻微内漏;另14例动脉瘤完全闭塞、载瘤动脉血流通畅。17例患者中,10例患者眼动脉闭塞未显影,但均无相关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即刻和出院时头颅CT平扫均未见出血或缺血表现。17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6~30个月),复查DSA发现1例Ⅲb型内漏(术后第14个月),予再次手术套叠1枚WCS治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动脉瘤均完全闭塞、未见复发;mRS 0分13例,1分4例。结论初步观察发现,应用WCS血管内重建治疗大型或巨大型床突旁动脉瘤较为安全、短期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