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报道1例29岁女性患者,因胃癌术后腹腔转移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经回肠造口术+卵巢切除术后经免疫治疗前评估后,接受"FOLFOX+信迪利单抗"方案治疗1疗程,出现免疫相关脑病。立即停止使用PD-1抑制剂,并给予激素冲击治疗。症状完全消失,随访9个月,未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 标签: 免疫相关性脑病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动力肠梗阻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预防动力肠梗阻的发生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56.82±4.38)岁。设计基线资料研究表,阅读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肿瘤部位、国际抗癌联盟联合制定分期(TNM分期)、腹腔感染、放疗等信息及动力肠梗阻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动力肠梗阻发生的影响因素。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86例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动力肠梗阻6例,发生率为6.98%。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直肠[17.86%(5/28)]、术前伴有肠梗阻[21.05%(4/19)]、TNM分期为Ⅲ期[15.63%(5/32)]、术后发生腹腔感染[26.67%(4/15)]、术后采用放疗[19.05%(4/21)]均为行腹腔镜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肠梗阻的危险因素(OR=12.391、8.667、9.815、12.545、7.412,均P<0.05)。结论肿瘤位于直肠、术前伴有肠梗阻、TNM分期为Ⅲ期、术后发生腹腔感染、术后采用放疗均为行腹腔镜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动力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关干预,以降低动力肠梗阻的发生率。

  • 标签: 结直肠癌 腹腔镜 动力性肠梗阻 腹腔感染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直肠癌同时腹膜转移患者进行精准诊断分期依旧困难。本研究旨在利用人工智能的ResNet-3D算法构建一种矢量向量模型(SVM)分类器,来预测结直肠癌同时腹膜转移。方法由放射科医生按原始格式,回顾提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同时腹膜转移或无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增强CT图像;从专业随访人员维护的结直肠癌数据库中,收集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生存期资料。排除术后异时腹膜转移、或肿瘤复发的患者以及无法获得增强CT扫描原始图像者。应用ITK-SNAP软件在结直肠癌同时腹膜转移患者的术前增强CT扫描图像中勾画原发肿瘤,提取肿瘤邻近腹膜的特征,建立一种ResNet-3D+SVM分类器。再利用测试集对ResNet-3D+SVM分类器的效能进行评估,并与放射科医生常规CT的诊断水平进行对比。结果同时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74例同期无腹膜转移的96例患者共计170例入组,被随机分为训练组(腹膜转移54例,非腹膜转移76例)测试组(腹膜转移非腹膜转移各20例)。通过深度学习构建的ResNet-3D算法只用了34 s就分析完了所有40例测试组患者的7 837张测试图像。为了提高该模型对腹膜转移的诊断准确,将ResNet-3D的人工智能(AI)模型与12个腹膜腹膜转移特征相结合,构建了SVM分类器(均P<0.05)。该分类器的腹膜转移诊断准确率为94.11%,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0.912~0.944),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4.44%,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94.44%。其诊断能力明显优于常规增强CT(AUC:0.791)。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的ResNet-3D+SVM分类器,在诊断结直肠癌同时腹膜转移中显示出很大的潜能。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膜转移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ResNet-3D SVM分类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腹膜转移(CRPM)患者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CRS)的围手术期安全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外科实施CRS的100例结直肠癌及阑尾黏液腺癌来源的腹膜转移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治疗情况(手术时间、器官切除数量、腹膜切除数量、失血量等)。全组男性53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52.0(39.0~61.8)岁;同时腹膜转移患者52例,异时48例;术前行新辅助治疗患者52例;原发肿瘤位于左半结肠43例,右半结肠28例,直肠14例,阑尾黏液腺癌来源15例。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分析围手术期安全[围手术期Ⅲ级以上定义为严重不良事件(SAE)],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AE的相关危险因素。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校正曲线评价列线图的效能。结果全组中位腹膜癌指数(PCI)评分为16(1~39)分。68例(68.0%)手术患者达到完整肿瘤减灭程度(肿瘤减灭程度:0~1评分);62例患者在术后进行了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有21例(21.0%)CRPM患者发生了Ⅲ~Ⅳ级SAE共37例次,包括泌尿系统输尿管损伤2例次,围手术期大量出血或贫血6例次,消化系统7例次,呼吸系统15例次,心血管系统4例次,皮肤切口裂开1例次,腹腔感染2例次;未发生Ⅴ级SAE。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OR:8.980,95%CI:1.428~56.457,P=0.019)、PCI评分(OR:7.924,95%CI:1.486~42.259,P=0.015)、术中白蛋白输注量(OR:48.959,95%CI:2.115~1 133.289,P=0.015)总输入量(OR:24.729,95%CI:3.956~154.562,P=0.001)是CRS围手术期出现SA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构建CRS围手术期SAE预测列线图,内部验证显示预测列线图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6(95%CI:0.872~0.980),模型Hosmer-Lameshaw检验计算预测效能为95.6%,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度一致。结论CRS是治疗CRPM的一种安全有效方式。严格筛选病例围手术期液体管理是降低CRS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细胞减灭术 腹膜转移 围手术期 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