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源性脓毒血症不同阶段炎性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8年4月解放军勤联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收治的71例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7例;年龄39~96岁[(63.1±18.3)岁]。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脓毒性休克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三组:脓毒血症组21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为3.0(2.0,3.0)分],严重脓毒血症组21例[SOFA评分为9.0(6.0,11.0)分],脓毒性休克组29例[SOFA评分为15.0(14.0,16.0)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与SOFA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加权分析分析炎性指标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统计并比较各组炎性指标的水平。结果(1)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与SOFA呈显著正相关,其rs值分别为0.738,0.712,0.314,0.795(P<0.01);血小板与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s值为-0.661(P<0.0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D-二聚体、降钙素原与SOFA评分显著相关(P<0.01);逐步回归加权分析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及拟合度。(3)炎性指标比较:中性粒细胞占比在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的中位数分别为82.30(76.25,88.45),90.50(86.55,93.85),95.10(92.05,97.95);血小板中位数分别为183.01(144.50,246.50)×109/L、149.11(81.04,207.00)×109/L、81.26(50.01,93.50)×109/L;D-二聚体中位数分别为0.98(0.71,1.74)mg/L、3.45(1.79,5.56)mg/L、7.19(4.26,11.63)mg/L;降钙素原中位数分别为0.55(0.21,1.09)ng/ml、5.45(3.74,11.80)ng/ml、17.68(13.97,26.75)ng/m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血小板血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尿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多指标联合检测更能准确预测尿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简介:摘要:腹腔热灌注化疗应用于临床有近40多年历史,最早用于腹膜癌的治疗[1],后逐渐在妇科恶性肿瘤[2, 3]、消化道恶性肿瘤[4]被应用,并且疗效均很确切。腹腔热灌注化疗被引用到我院有近十余年历史,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早期行HIPEC的安全性。回顾性分析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六医院2020年8月-2022年1月收治的116例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9例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治疗,同时收集患者灌注前后腹腔灌洗液,并行脱落细胞学检测,57例术后未行HIPEC治疗。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腹腔内出血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热灌注化疗组共有10例患者脱落细胞学检测到癌细胞,脱落细胞阳性率为16.9%(10/59),腹腔热灌注化疗后腹腔脱落细胞学检测均未检测到癌细胞,但HIPEC治疗会增加骨髓抑制(P=0.03),但骨髓抑制情况较轻,大多数病人2月左右均能自行恢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行HIPEC的可行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