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芦可替尼对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伴有CSF3R T618I突变的CNL患者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白细胞持续性升高、脾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且CSF3R T618I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确诊为CNL,予以芦可替尼治疗7个月有明显疗效。结论芦可替尼作为CNL的新型治疗药物,其短期疗效肯定,但长期有效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术前诊断粗梁-团块型肝细胞肝癌(MTM-HCC)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肝细胞肝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16例,女34例;年龄为(53±10)岁。150例病人中,38例MTM-HCC,112例非粗梁-团块型肝细胞肝癌(nMTM-HCC)。病人均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观察指标:(1)MTM-HCC和nMTM-HCC的临床病理特征。(2)MTM-HCC和nMTM-HCC的影像学特征。(3)诊断MTM-HCC相关的影像学特征。连续变量的正态性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指标诊断价值,并应用Delong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MTM-HCC和nMTM-HCC的临床病理特征:MTM-HCC病人甲胎蛋白和微血管侵犯分别为329 μg/L(20 μg/L,1 034 μg/L)和24例,nMTM-HCC上述指标分别为25 μg/L(8 μg/L,200 μg/L)和3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306,χ²=15.380,P<0.05)。(2)MTM-HCC和nMTM-HCC的影像学特征:MTM-HCC病人肿瘤形态规则、瘤内脂肪、动脉期瘤周异常强化、包膜完整、瘤内坏死或缺血、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分别为6、4、20、5、28、17例,nMTM-HCC上述指标分别为44、40、21、43、26、11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7.049、8.684、16.399、8.303、31.368、22.783,P<0.05)。(3)诊断MTM-HCC相关的影像学特征: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内脂肪、瘤内坏死或缺血是诊断MTM-HCC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4.033、0.215,95%可信区间为1.196~13.603、0.079~0.588,P<0.05)。②诊断效能:瘤内脂肪、瘤内坏死或缺血联合诊断MTM-HCC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99(95%可信区间为0.718~0.880,P<0.05)、73.7%、76.8%;瘤内脂肪上述指标分别为0.626(95%可信区间为0.530~0.721,P<0.05)、89.5%、35.7%;瘤内坏死或缺血上述指标分别为0.752(95%可信区间为0.659~0.845,P<0.05)、73.7%、76.8%。Delong检验瘤内脂肪、瘤内坏死或缺血联合诊断MTM-HCC效能分别与瘤内脂肪、瘤内坏死或缺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EOB-DTPA增强MRI检查中瘤内脂肪和瘤内坏死或缺血是诊断MTM-HCC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联合诊断效能更高,可术前鉴别诊断MTM-HCC和nMTM-H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