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4例,女16例;年龄为(60±11)岁,年龄范围为31~84岁。患者均行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指标:(1)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情况。(2)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影响因素分析。(3)学习曲线对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情况:5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其中A级吻合口漏6例(2例术中行保护性造口),B级吻合口漏2例,C级吻合口漏1例。9例发生吻合口漏患者中,男5例,女4例;年龄为62岁(40~75岁);体质量指数为27 kg/m2(21~31 kg/m2);吻合口距肛缘距离为30 mm(5~40 mm)。(2)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方式和保护性造口是影响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χ2=5.490,5.45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方式和保护性造口均不是影响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独立因素(优势比=0.062,0.460,95%可信区间为0.009~1.119,0.102~2.809,P>0.05)。(3)学习曲线对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随着学习曲线的度过及保护性造口的使用,学习曲线前25例患者中,术中行保护性造口1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6例;学习曲线后25例患者中,术中行保护性造口20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学习曲线前、后术后吻合口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0,P>0.05)。结论吻合方式和保护性造口是影响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相关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情况、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63例直肠癌术后出现良性吻合口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情况、治疗经过及治疗结局,并分析狭窄类型和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63例吻合口良性狭窄患者中,膜性狭窄22例(34.9%),管状狭窄30例(47.6%),弥漫性狭窄11例(17.5%)。高位狭窄共9例,3例通过内镜行球囊扩张。3例行吻合口切除重建。低位狭窄54例,肛指扩张有效率53.7%(29/54);内镜球囊扩张8例,其中4例球囊扩张联合放置金属支架。8例经肛行狭窄环切开。最终仍有5例低位弥漫性狭窄者治疗失败,保留小肠造口或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治疗失败者中,男性、保护性造口、低位吻合、吻合口漏发病率均高于治愈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治疗失败者均为弥漫性狭窄,与治愈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需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类型选用不同的治疗策略。高位狭窄首选内镜球囊扩张,可有选择地放置金属支架。低位吻合口狭窄首选肛指机械扩张,失败者可行内镜或经肛微创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