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超声与胸部X线在识别儿童急性胸部外伤性内脏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例胸部外伤患儿。以胸部CT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肺超声和X线检查对儿童急性创伤血气胸、肺挫伤的诊断效能。结果肺超声诊断气胸、血胸和肺挫伤的敏感性分别为0.79、0.86、0.86,特异性分别为0.98、0.75、0.80。肺超声诊断气胸、血胸和肺挫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95%CI=0.798~0.979,P<0.001)、0.804(95%CI=0.707~0.901,P<0.001)和0.831(95%CI=0.623~1.000,P<0.001)。X线诊断气胸、血胸和肺挫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95%CI=0.544~0.803,P=0.008)、0.645(95%CI=0.517~0.772,P=0.026)和0.547(95%CI=0.289~0.805,P=0.724)。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表明肺超声对气胸、血胸和肺挫伤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均P<0.05)。结论肺超声在初步评估胸部钝性创伤时比胸部X线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于急性胸部钝性创伤患儿应优先考虑肺部超声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肠套叠儿童实施超声监测下水灌肠复位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的1 830例经超声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采用肠套叠水灌肠方案,行水灌肠复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及其声像图表现。结果1 830例急性肠套叠患儿中原发性肠套叠1 791例、继发性肠套叠39例。经水灌肠复位成功1 780例(97.3%,1 780/1 830);肠复位失败50例(2.7%,50/1 830),复位失败者中包括原发性肠套叠42例、继发性肠套叠8例,均随后转为手术开腹治疗。在灌水过程中3例(0.16%,3/1 830)出现并发症,均为肠穿孔;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监测下水灌肠复位术治疗儿童急性肠套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避免了儿童X线辐射,可作为儿童肠套叠非手术治疗优先选择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Z值方法与传统方法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瘤(CAA)诊断的差异性,并探讨川崎病CAA的临床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临床确诊的2 419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分别采用Z值方法和传统方法诊断CAA,分析2种诊断方法诊断效能的差异性;分别对患儿性别、临床分型(完全性川崎病、不完全性川崎病)、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敏感性(IVIG敏感型川崎病、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病程(≤6周、>6~8周、>8周至6个月)等进行分组,分析川崎病患儿CAA的临床分布特点。采用χ²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Kappa检验用于一致性评价。结果2 419例川崎病患儿中男1 558例、女861例。发病年龄1.8(1.0,3.2)岁。Z值方法诊断川崎病CAA发生率高于传统方法[21.9%(529/2 149)比13.9%(336/2 149),χ²=1 074.94,P<0.001]。Z值方法诊断男性患儿、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患儿CAA发生率均高于传统方法[25.2%(392/1 558)比16.0%(249/1 558)、32.7%(166/507)比19.5%(99/507)、30.5%(95/312)比24.0%(75/312),χ²=694.05、216.19、184.37,均P<0.001]。Z值方法与传统方法诊断CAA具有较高的一致性(κ=0.642,P<0.001)。在Z值方法下CAA的发生率,男性(25.2%,392/1 558)高于女性(15.9%,137/861)、不完全性川崎病(32.7%,166/507)高于完全性川崎病(19.0%,363/1 912)、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30.4%,95/312)高于IVIG敏感型(20.6%,434/2 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27.76、44.38、15.43,均P<0.001)。病程≤6周组冠状动脉Z值均大于病程>6~8周组和病程>8周至6个月组[1.3(0.7,2.3)比0.7(0.3,1.4)、0.7(0.3,1.3),Z=20.65、13.70,均P<0.001]。结论Z值方法诊断川崎病CAA的诊断发生率高于传统方法,川崎病CAA多发于病程6周内,男性、不完全性川崎病及IVIG无应答型川崎病CAA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