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国际预后指数(IPI)、修订国际预后指数(R-IPI)、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及西班牙淋巴瘤组/自体骨髓移植国际预后指数(GELTAMO-IPI)等预后分层模型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9月至2016年3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38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IPI、R-IPI、NCCN-IPI及GELTAMO-IPI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比较各危险组患者发生进展和死亡的风险,采用Harrell′s C-incex法比较各危险分层模型的预测精确度。结果IPI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9%、67.5%、54.0%和52.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9%、72.5%、58.0%和53.7%。预后很好组、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9%、79.8%和53.0%,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5%、83.3%和55.3%。NCCN-IPI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7%、76.5%、66.7%和41.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8%、79.4%、70.0%和42.9%。GELTAMO-IPI低危组、中低危组、中高危组和高危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3%、76.3%、67.4%和32.7%,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7%、80.7%、67.4%和34.5%。Cox回归分析显示,IPI中低危组与低危组间患者的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差异明显(HR分别为4.144和5.085),R-IPI预后差组与预后好组患者的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差异明显(HR分别为2.752和3.171),但明显弱于IPI。NCCN-IPI和GELTAMO-IPI危险分层中,均显示高危组与中高危组患者的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差异明显,但GELTAMO-IPI对于高危患者的甄别能力优于NCCN-IPI(NCCN-IPI危险分层的HR分别为2.290和2.309,GELTAMO-IPI危险分层的HR分别为3.084和2.966)。Harrell′s C-incex法分析显示,IPI、R-IPI、NCCN-IPI和GELTAM0-IPI预测DLBCL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的C-index分别为0.672、0.641、0.664和0.700(均P<0.001),预测3年总生存的C-index分别为0.687、0.653、0.671和0.721(均P<0.001),其中GETAMO-IPI的C-index最高,优于其他预测模型。结论GELTAMO-IPI和NCCN-IPI对高危DLBCL患者的甄别能力优于IPI和R-IPI,且GELTAMO-IPI尤佳。GELTAMO-IPI的预测精确度明显优于其他预后分层模型。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国际预后指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152例≥60岁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通过log-rank检验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52例老年DLBCL患者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6个月(32~40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80.26%、61.84%、57.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临床分期、乳酸脱氢酶(LDH)、Ki-67、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是否吸烟、使用利妥昔单抗、使用CHOP方案的老年DLBCL患者3年OS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临床分期晚、LDH升高、β2-MG升高是老年DLBCL患者OS的危险因素(均P<0.05),使用利妥昔单抗和使用CHOP方案是老年DLBCL患者OS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男性、临床分期晚、LDH升高及β2-MG升高的老年DLBCL患者预后差,使用CHOP方案和利妥昔单抗治疗的老年DLBCL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老年人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355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的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55例患者中男性183例,女性177例,中位年龄59岁(5~85岁)。1年生存率为87.0%,2年生存率为69.5%,3年生存率为61.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χ2=11.020,P=0.001)、临床分期晚(χ2=13.005,P<0.01)、Karnofsky评分<80分(χ2=8.722,P=0.003)、乳酸脱氢酶(LDH)升高(χ2=10.946,P=0.001)、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χ2=5.918,P=0.015)、吸烟(χ2=6.981,P=0.008)是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行肿瘤切除术(χ2=3.842,P=0.050)、使用利妥昔单抗(χ2=8.041,P=0.005)是DLBCL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DLBCL患者中,年龄≥60岁、临床分期晚、Karnofsky评分低、LDH升高、β2-MG升高、吸烟的患者预后差,行肿瘤切除术和使用利妥昔单抗患者预后较好,患者应定期复查,尤其应该检查上述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的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患者预后列线图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利妥昔单抗一线治疗的71例DLBCL骨髓浸润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无进展生存(PFS)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FS影响因素;基于Cox回归分析的PFS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PFS的效果;采用Bootstrap法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绘制列线图校准曲线,比较列线图模型预测与实际PFS的一致性。结果所有患者中位随访48个月(12~84个月),3年、5年PFS率分别为39.44%、26.76%。年龄>60岁(HR=1.593,95% CI 1.379~1.840,P<0.001)、Ann-Arbor分期Ⅲ~Ⅳ期(HR=1.444,95% CI 1.092~1.910,P=0.01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HR=1.648,95% CI 1.249~2.333,P<0.001)、合并2型糖尿病(HR=5.880,95% CI 1.645~21.023,P=0.006)是DLBCL骨髓浸润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PFS独立影响因素建立预后列线图模型,经Bootstrap法内部验证显示,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1(95% CI 0.69~0.78);ROC曲线显示,利用列线图模型预测3年PF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8,预测5年PFS的AUC为0.716,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3年、5年PFS率与实际3年、5年PFS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由年龄、Ann-Arbor分期、IPI评分、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能用于预测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骨髓浸润患者的预后,有利于辅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策略。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肿瘤侵润 骨髓 预后 列线图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且完成随访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从中筛选符合条件的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效果,分为预后不良组(11例)与预后良好组(36例)。仔细阅读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MM患者auto-HSCT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47例MM患者经auto-HSCT治疗后,11例预后不良,占23.40%;36例预后良好,占76.60%。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20 kg/m2、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Ⅲ期、P53基因缺失、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3.5 mg/L是MM患者auto-HSCT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MM患者auto-HSCT治疗预后不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BMI<20 kg/m2、ISS分期Ⅲ期、P53基因缺失、β2-MG水平≥3.5 mg/L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予以关注,并积极实施相关防治措施,以期改善auto-HSCT治疗后MM患者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硼替佐米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效果 β2-微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移植物CD34+细胞数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造血重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行APBSCT的60例NHL患者相关资料,其中B-NHL 32例,T-NHL 28例。患者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所得CD34+细胞数阈值分组,分析移植后造血重建情况;分析移植物CD34+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根据ROC确定CD34+细胞数阈值为4.35×106/kg。CD34+细胞数≥4.35×106/kg组(20例)和CD34+细胞数<4.35×106/kg组(40例)粒细胞植活时间分别为(9.9±1.2)d、(12.5±3.7)d(P=0.031),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9.4±1.7)d、(13.8±2.9)d(P=0.012),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85.0%、55.0%(P=0.024),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5.0%、57.5%(P=0.016)。B-NHL患者中CD34+细胞数≥4.35×106/kg组(11例)和CD34+细胞数<4.35×106/kg组(21例)3年PFS率分别为81.8%和42.9%(P=0.037)。T-NHL患者中CD34+细胞数≥4.35×106/kg组(9例)与CD34+细胞数<4.35×106/kg组(19例)3年OS率分别为77.8%和36.8%(P=0.049)。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2分、移植物CD34+细胞数<4.35×106/kg均为影响患者PFS和OS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和移植物CD34+细胞数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RR=0.333,95% CI 0.112~0.994,P=0.049;RR=0.190,95% CI 0.047~0.773,P=0.020);IPI评分是影响OS的独立因素(RR=0.095,95% CI 0.011~0.837,P=0.034)。结论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影响NHL患者APBSCT后的造血重建时间及成分血输注,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CD34+细胞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体特异性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DSA)和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过allo-HSCT的AML患者资料,总结患者KIR3DL1、DSA检测结果,分析不同KIR3DL1、DSA基因水平患者allo-HSCT后造血免疫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阳性的7例患者allo-HSCT后均未获得造血免疫重建,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阴性的3例患者allo-HSCT后均获得造血免疫重建。供者预存DSA阳性的7例患者移植后均发生GVHD,预存DSA阴性3例患者中2例发生GVHD;供者预存KIR3DL1阳性的7例患者中1例发生GVHD,预存KIR3DL1阴性的3例患者中2例发生GVHD。结论移植前供者预存DSA阳性的AML患者allo-HSCT后造血重建延迟,易发生GVHD,而移植前供者预存KIR3DL1阳性的AML患者allo-HSCT后较少发生GVHD。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特异性抗体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 造血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