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医务人员提供安宁疗护服务有利于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对国内外安宁疗护服务人员知信行的测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全面检索,以期为医务工作者进行安宁疗护认知、态度/信念、行为[简称“知信行”(KAP)]调查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检索策略最终纳入42篇文献进行分析。研制较为成熟的KAP量表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或已有各国语言版本可供本土化借鉴。安宁疗护团队人员的KAP测量工具多采用量化途径。我国对医护人员安宁疗护KAP的研究,目标人群经历了从护士到专科医生、从单一群体到医护团队的转变,未来将更趋向以全科医护为主的多专业合作团队,但当前的文献证据尚缺少兼顾本土化特点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培训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安宁疗护培训项目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结合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研制上海市医务人员安宁疗护培训需求问卷,于2019年11—12月,对上海市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的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医务人员对所有条目的培训需求均>71.0%,培训需求总分为(2.58±0.63)分。各维度培训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2.59±0.64)分]、动作技能[(2.57±0.68)分]和情感[(2.56±0.70)分],具体需求最高的前3项为生前预嘱和法律知识(80.5%,5 660/7 027),安宁疗护社会工作方法(75.3%,5 290/7 027),安宁疗护服务中的压力和适应(75.1%,5 279/7 027)。女性[(2.61±0.62)分]、行政管理、医技及其他岗位[均为(2.68±0.56)分]、初级职称[(2.61±0.62)分]、未目睹临终患者死亡的过程[(2.65±0.58)分]、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工作[(2.68±0.55)分]的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更高(P<0.05)。结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培训需求均较高,建议靶向开展多层次、针对性强的安宁疗护培训,满足不同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的总体掌握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选择上海市16个区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抽取共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安宁疗护知识水平问卷调查,并分析安宁疗护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男1 460名(20.8%),女5 567 名(79.2%);年龄(36.9±9.3)岁;护士2 682名(38.2%),医生2 442名(34.8%);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者5 065名(72.1%);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工作者2 982名(42.4%),愿意从事安宁疗护工作者4 039名(57.5%)。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应答的得分为(8.9±2.6)分,平均正确率为59.0%;其中对于安宁疗护专业团队构成认知率最高(93.9%,6 597/7 027),对于安宁疗护服务情感投入的认知率最低(16.6%,1 165/7 027)。学历大专(B=-0.429)、学历中专及以下(B=-0.544)、护士(B=-0.652)、近郊区(B=-0.278)、社会办医疗机构(B=-0.891)、未亲眼目睹过临终患者死亡过程(B=-0.329)、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B=-0.283)以及不愿意从事安宁疗护服务(B=-0.820)的医务人员的知识得分较低(P<0.05)。结论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的总体掌握水平一般,应加强安宁疗护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促进安宁疗护事业的良好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的安宁疗护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科学研制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测量量表,于2019年11—12月抽样调查上海市16个区217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选择调查2 982名开展过安宁疗护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总体行为频度介于“偶尔做”(3分)和“经常做”(4分)之间,得分(3.7±0.9)分,总分(52.1±10.0)分,平均得分率为74.5%。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方面行为频度最高(77.7%,2 317/2 982),在主动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推荐临终照护医疗机构方面实践不足(46.4%,1 383/2 982)。男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婚或其他婚姻状况(离异或丧偶)、医生、副高职称、目睹死亡过程、目前在安宁疗护科室岗位工作医务人员的行为实践较好。结论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总体频度较好,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的行为状况存在差异。需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宁疗护行为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态度状况,并分析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选择上海市16个区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抽取共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安宁疗护的态度状况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态度的总体得分为(91.9±11.6)分,条目均分为(3.7±0.5)分,平均得分率为73.50%;“对于安宁疗护提升生命质量方面的益处”维度得分率最高(87.08%),“面对疾病晚期情况不断恶化的患者”维度得分率最低(60.88%)。医生(B=-1.207)、护士(B=-0.912)、未亲眼目睹过临终患者死亡过程(B=-1.417)、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B=-1.203)以及不愿意从事安宁疗护服务(B=-7.849)的医务人员的态度得分较低(均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态度总体较为积极,但主动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应针对性开展医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综合提升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态度及从业积极性。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提供安宁疗护服务有利于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对国内外安宁疗护服务人员知信行的测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全面检索,以期为医务工作者进行安宁疗护认知、态度/信念、行为[简称“知信行”(KAP)]调查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检索策略最终纳入42篇文献进行分析。研制较为成熟的KAP量表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或已有各国语言版本可供本土化借鉴。安宁疗护团队人员的KAP测量工具多采用量化途径。我国对医护人员安宁疗护KAP的研究,目标人群经历了从护士到专科医生、从单一群体到医护团队的转变,未来将更趋向以全科医护为主的多专业合作团队,但当前的文献证据尚缺少兼顾本土化特点的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培训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安宁疗护培训项目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结合文献评阅和专家咨询,研制上海市医务人员安宁疗护培训需求问卷,于2019年11—12月,对上海市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的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医务人员对所有条目的培训需求均>71.0%,培训需求总分为(2.58±0.63)分。各维度培训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2.59±0.64)分]、动作技能[(2.57±0.68)分]和情感[(2.56±0.70)分],具体需求最高的前3项为生前预嘱和法律知识(80.5%,5 660/7 027),安宁疗护社会工作方法(75.3%,5 290/7 027),安宁疗护服务中的压力和适应(75.1%,5 279/7 027)。女性[(2.61±0.62)分]、行政管理、医技及其他岗位[均为(2.68±0.56)分]、初级职称[(2.61±0.62)分]、未目睹临终患者死亡的过程[(2.65±0.58)分]、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工作[(2.68±0.55)分]的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更高(P<0.05)。结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培训需求均较高,建议靶向开展多层次、针对性强的安宁疗护培训,满足不同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的总体掌握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选择上海市16个区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抽取共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安宁疗护知识水平问卷调查,并分析安宁疗护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男1 460名(20.8%),女5 567 名(79.2%);年龄(36.9±9.3)岁;护士2 682名(38.2%),医生2 442名(34.8%);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者5 065名(72.1%);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工作者2 982名(42.4%),愿意从事安宁疗护工作者4 039名(57.5%)。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应答的得分为(8.9±2.6)分,平均正确率为59.0%;其中对于安宁疗护专业团队构成认知率最高(93.9%,6 597/7 027),对于安宁疗护服务情感投入的认知率最低(16.6%,1 165/7 027)。学历大专(B=-0.429)、学历中专及以下(B=-0.544)、护士(B=-0.652)、近郊区(B=-0.278)、社会办医疗机构(B=-0.891)、未亲眼目睹过临终患者死亡过程(B=-0.329)、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B=-0.283)以及不愿意从事安宁疗护服务(B=-0.820)的医务人员的知识得分较低(P<0.05)。结论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知识的总体掌握水平一般,应加强安宁疗护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培训,促进安宁疗护事业的良好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的安宁疗护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服务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科学研制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测量量表,于2019年11—12月抽样调查上海市16个区217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机构,选择调查2 982名开展过安宁疗护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总体行为频度介于“偶尔做”(3分)和“经常做”(4分)之间,得分(3.7±0.9)分,总分(52.1±10.0)分,平均得分率为74.5%。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方面行为频度最高(77.7%,2 317/2 982),在主动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推荐临终照护医疗机构方面实践不足(46.4%,1 383/2 982)。男性、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婚或其他婚姻状况(离异或丧偶)、医生、副高职称、目睹死亡过程、目前在安宁疗护科室岗位工作医务人员的行为实践较好。结论医务人员安宁疗护行为总体频度较好,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的行为状况存在差异。需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加强多学科团队协作、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安宁疗护行为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上海市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的态度状况,并分析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于2019年11—12月,选择上海市16个区223家注册临终关怀科或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的机构,抽取共7 074名医务人员进行安宁疗护的态度状况问卷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7 027份,有效回收率为99.3%。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态度的总体得分为(91.9±11.6)分,条目均分为(3.7±0.5)分,平均得分率为73.50%;“对于安宁疗护提升生命质量方面的益处”维度得分率最高(87.08%),“面对疾病晚期情况不断恶化的患者”维度得分率最低(60.88%)。医生(B=-1.207)、护士(B=-0.912)、未亲眼目睹过临终患者死亡过程(B=-1.417)、未参与过安宁疗护服务(B=-1.203)以及不愿意从事安宁疗护服务(B=-7.849)的医务人员的态度得分较低(均P<0.05)。结论医务人员对安宁疗护态度总体较为积极,但主动从事安宁疗护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应针对性开展医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综合提升医务人员安宁疗护态度及从业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