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HAMD-17、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PSQI量表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教育课程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改善应对方式、睡眠质量与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职业感知的同理心训练对低年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职业获益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于2018年3—9月,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河南省肿瘤医院自我效能低下的67名低年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5组,每组12~15名,分别进行5周共5次面对面的以职业感知为主要内容的同理心训练。采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于训练前和训练后评价干预效果。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训练过程中3名护士退出,最终64名护士完成训练。训练后,64名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总均分为(3.75±0.66)分,职业获益感总均分为(4.65±0.40)分,一般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2.53±0.20)分,均高于训练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58、7.911、25.979;P<0.01)。结论基于职业感知的同理心训练能够提高低年资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提升其职业获益感水平和自我效能,该干预方案或可进一步在护士人群中得到拓展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儿童保健中慢性疾病管理的临床实践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干预策略。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期望能够为提升我国儿童保健水平,改善慢性病患儿的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儿童保健中慢性疾病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理论框架。其次,选取典型病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挑战和经验。最后,邀请儿童保健领域的专家进行访谈,收集他们对慢性疾病管理的看法和建议。结果:经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干预活动,我们欣喜地发现,患儿及其家长在慢性疾病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成果不仅体现在对疾病的认识上,更在于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病情的管理中来,主动寻求医疗帮助,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这对于稳定疾病、促进康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干预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和参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家长不仅提供了必要的情感支持,更是成为了患儿最坚实的后盾。他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使得干预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也为患儿的长期康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论:本研究表明,针对儿童保健中慢性疾病的临床管理,采取综合性的干预策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科学、高效的慢性疾病管理方法,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儿童带去健康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