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分布,为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NCHD)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国家NCHD筛查项目数据库,描述0~100 m、600~700 m、900~1 100 m、1 400~1 600 m、1 900~2 100 m和2 200~2 500 m海拔地区26 766名新生儿SpO2的分布,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海拔地区新生儿SpO2的差异。结果0~100 m、600~700 m、900~1 100 m、1 400~1 600 m、1 900~2 100 m和2 200~2 500 m海拔地区新生儿右手的SpO2分别为97.7%±1.4%、97.1%±1.1%、96.1%±1.3%、96.0%±1.7%、95.9%±1.7%和95.5%±2.4%,任意一足的均SpO2分别为97.7%±1.4%、96.9%±1.1%、96.3%±1.4%、96.0%±1.7%、95.6%±1.8%和95.2%±2.7%。不同海拔地区间新生儿的平均SpO2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手:F=1 248.35,P<0.001;任意一足:F= 1 280.45,P<0.001)。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新生儿右手和任意一足的SpO2呈线性降低趋势(均P-trend<0.001)。结论随着海拔的升高,新生儿SpO2呈降低趋势,提示目前基于海平面地区SpO2的NCHD筛查阈值范围可能不适用于更高海拔地区的新生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应用集束化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UTI)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对照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从2019年1月起连续纳入11个月符合标准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病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方法进行尿路感染的预防;2019年12月—2020年1月连续2个月为新的预防策略培训阶段,从2020年2月起连续纳入11个月符合标准的病例设为干预组,采用集束化预防策略(手卫生、臀部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床旁护理用物管理、人员培训、监控和细节评估)。比较两组患儿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同时观察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致病菌的细菌种类和细菌谱。结果研究期间,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72例,在院例数793例,发生率为9.1%;干预组发生尿路感染28例,在院例数633例,发生率为4.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采取集束化策略的尿培养阳性发生率是干预组的2.719倍(OR=2.719,95%置信区间:1.640~4.506)。极低出生体重儿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占30%,30/100)。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集束化的护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