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保守治疗患者不同治疗阶段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心理应激的变化特点及与腰背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选取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116例急性OVCFs患者,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感(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感知应激量表(PSS)评估OVCFs患者的腰背部功能、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心理应激程度。在门诊复查或入户随访时进行问卷填写,评估时间为治疗时及保守治疗后1、3、6、12个月。采用方差分析、SNK-q检验探讨各评分随时间变化的特点;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GSES、PSSS、PSS对ODI的影响。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OVCFs保守治疗患者的ODI、GSES、PSSS、PS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治疗后3、6、12个月的评分低于保守治疗后1个月(P<0.05);保守治疗后6、12个月的评分低于保守治疗后3个月(P<0.05);保守治疗后12个月的评分低于保守治疗后6个月(P<0.05)。GSES、PSSS(总分、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PSS是治疗后1个月ODI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GSES、PSSS(总分、家庭内支持)、PSS是治疗后3个月ODI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OVCFs保守治疗患者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与其腰背部功能呈正相关,而心理应激会降低此类患者的腰背部功能;建议将这些非物理因素加入康复护理模式中并采取适当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培训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为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培训内容体系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以最大差异化为原则,于2020年3—5月选择宁波市"网约护士"12名,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Braun主题分析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共得到4个主题:执业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风险防范培训,不良事件处置流程培训,应急预案及并发症处理培训;人文关怀教育培训的需求包括上门服务语言、行为规范培训,护患沟通培训,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培训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结论"网约护士"对执业安全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的需求较大,建议多方联动,尽快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应急法律法规,提供多样化培训模式,储备高质量"互联网+护理服务"人才,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规范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鉴定人感染猪种布鲁菌,掌握其生物及分子特征,为布鲁菌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自江苏省首例人感染猪种布鲁菌患者体内分离布鲁菌菌株,采用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分型;采用普通PCR方法进行布鲁菌特异性基因bcsp-31检测;采用AMOS-PCR方法进行分型序列IS-711鉴定;采用多重PCR方法进行种及生物型鉴定,对wboA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analysis,MLSA)进行分子分型分析,并与参考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血清凝集试验及PCR方法,确认该菌为猪种布鲁菌生物3型。wboA基因测序后,参考序列聚类分析发现与生物3型猪种布鲁菌str. 686(CP007719)最为接近。MLSA分型为ST17型(1-6-4-1-5-3-5-2-4)。结论江苏省首次发现人感染猪种布鲁菌生物3型,MLSA分型为ST17型。今后在该地区进行人间布鲁菌病防控的同时,还应积极与畜牧兽医部门合作,加强生猪的检疫、免疫等防治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宫颈癌化疗患者同伴支持内容和形式,形成符合我国临床实际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宫颈癌化疗患者同伴支持方案。方法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通过文献回顾、质性研究和问卷调查,初步拟定宫颈癌化疗患者同伴支持方案,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国内熟悉宫颈癌同伴支持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提供客观的意见和建议。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都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58,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40和0.267,最终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同伴支持的形式、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社会适应支持)和29项二级指标的宫颈癌化疗患者同伴支持干预方案。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同伴支持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为宫颈癌化疗患者开展同伴支持提供了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联网模式下"网约护士"上门护理服务的真实工作体验,为政府及管理部门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19年8月—11月,采用立意抽样,以最大差异化为原则,选取宁波市某三甲医院及其托管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提供过上门护理服务的20名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访谈资料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影响"网约护士"护理服务工作体验的2个主题,其中积极因素包括职业价值感明显提升,政策支持保障,患者需求剧增,保险保障,急救安全保障;消极因素包括投入与收获不平衡,服务费用未纳入医保,医疗垃圾处理不当,团队支持缺乏,"网约"护理服务宣传不足,多学科护理知识薄弱,"网约"护理病历标准化不规范。结论"网约"护士在服务体验中有职业价值感提高等正向性体验,同时也存在收支不平衡,团队支持不足等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医院-社区-企业间的协作,多角度多方位逐步完善"网约"护理服务规范,为网约护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中和抗体消长及影响因素,为免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既往病例的血清样本,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对其进行SFTSV中和抗体检测,阐明其消长规律,应用Spearman相关和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11—2018年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既往病例95例,其血清SFTSV中和抗体总阳性率为98.95%(94/95),总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21。抗体水平随病后时间的延长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F=2.31,P=0.03),急性期高病毒载量者抗体水平较高(t=2.23,P=0.03)。抗体水平与急性期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s=0.30,P<0.01),与病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s=-0.25,P=0.03)。广义相加模型结果显示,急性期病毒载量CT值在0~125 000 copies/mL范围内对其影响尤为显著;抗体水平于病后7—20个月期间下降明显,21—40个月期间趋于平缓,41—96个月期间持续下降。结论2011—2018年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既往病例血清SFTSV中和抗体普遍呈阳性,具有自我保护能力。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降低,且与急性期病毒载量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可进行针对性免疫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