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高速公路路面材料的老化机理及其再生技术。随着高速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路面材料(尤其是沥青混合料)逐渐老化,导致路面性能下降,出现裂缝、车辙等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路面使用寿命。本文首先分析了路面材料老化的原因和过程,随后介绍了当前主流的再生技术,包括厂拌热再生、厂拌冷再生以及就地再生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本文评估了不同再生技术的效果,并探讨了其在提高路面性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优势。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再生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建议。

  • 标签: 高速公路 路面材料 老化 再生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深入探讨智能交通系统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智能交通系统作为现代交通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集成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显著提升公路交通的通行效率、安全性和管理水平。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智能交通系统也面临着数据集成与处理、技术兼容性、资金投入及用户接受度等多方面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这些应用与挑战,为智能交通系统在公路建设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智能交通系统 公路建设 应用 挑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时应用腓骨榫卯结构设计结合拉力螺钉固位的应力及位移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1例66岁男性下颌骨无骨折及畸形的患者作为志愿者。通过CT扫描获取患者下颌骨及腓骨影像学数据,应用Mimics 17.0、GeomagicWrap 2017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逆向重建获取下颌骨与腓骨三维模型。经过Solidworks 2017与Geomagic Design X 64软件最终获得腓骨重建下颌骨模型。采用布尔运算分割皮质骨与松质骨。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拟垂直咬合状态(载荷条件为在中切牙沿轴线向下125 N,第2、3磨牙沿轴线向下250 N),对比分析榫卯结构结合拉力螺钉与传统钛板两种固定方式在骨断端愈合前、后,下颌骨及内固定物的应力与位移分布特点。在榫卯固定模式中优化下颌骨边界条件,再次测量未愈合时应力条件下榫卯固定模式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布及下颌骨的移位情况。结果在应力分布方面:骨断端未愈合条件下,榫卯结构固定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布于骨断面与内固定物的交界处,为304.07 MPa;钛板固定方式的应力峰值位于后端骨断端处,为345.39 MPa。骨愈合后,榫卯结构固定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布不变,为58.47 MPa;钛板固定方式内固定物的应力集中在钛钉与钛板的接触点,为92.06 MPa;此外,榫卯固定模式优化边界条件后,在骨未愈合条件下,骨两端应力分布均匀,内固定物应力峰值为88.56 MPa,显著低于钛的最大屈服强度860 MPa。在位移方面:在骨未愈合条件下,两种固定方式的位移峰值均分布于下颌骨下缘正中部偏右侧颏孔区,累及前端截骨面。榫卯固定方式的下颌骨位移峰值(1.307 mm)略小于钛板固定方式的下颌骨位移峰值(1.447 mm);在骨愈合后,两种固定方式的主要位移位置均靠近下颌骨下缘正中部,不累及截骨面。钛板固定方式的位移峰值(0.518 mm)小于榫卯固定方式的峰值(0.750 mm)。在骨未愈合条件下,榫卯结构固定模型优化边界后,下颌骨位移峰值为0.212 mm。结论应用腓骨进行下颌骨重建时,榫卯结构设计联合拉力螺钉的固位方式安全、有效,是一种新型的下颌骨重建固定方式。

  • 标签: 下颌骨重建术 有限元分析 成像,三维 榫卯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智能术前规划的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可行性与精准性。方法术前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15例头颅无异常的成年患者的CT影像,男57例,女58例,年龄(40.3±9.1)岁,就诊时间2010年2月至2019年5月;另选取115例肿瘤侵蚀下颌骨的成年患者的CT影像,男62例,女53例,年龄(55.6±7.2)岁,就诊时间2008年3月至2019年8月。建立智能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由工作站、UR5六自由度机械臂、光学定位跟踪仪、六自由度力传感器、截骨手术工具组成。将2组患者的颌面CT图像数据用于训练残差连接的3D V-Net分割网络自动分割下颌骨,并用该网络对1例54岁需腓骨重建的下颌骨肿瘤男性患者的头颅CT数据进行自动分割,形成下颌骨模型,以手动分割结果为标准,评价自动分割的精度。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颌骨特征点还原法根据该患者的上颌骨特征点自动还原下颌骨特征点,形成重建方案,以下颌骨未缺损部分实际特征点与还原的特征点位置的误差值评价精度。利用该患者的下肢CT数据,制作5个3D打印的腓骨仿真模型。应用智能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基于术前规划的图像,结合光学定位系统以及力传感器信号,实现机械臂与手术医生协同操作进行腓骨塑形,完成30次截骨。以CT影像下的术后腓骨段截骨面与术前规划的位置距离与角度偏差为精度标准,验证手术机器人系统精度。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结果设计的分割网络自动分割下颌骨肿瘤患者下颌骨的精度为96.581%,耗时小于30 s。该病例下颌骨特征点的误差值为(2.24±1.74) mm。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能精确、快速地实施腓骨模型塑形,截骨的位置误差为(1.02±0.45) mm,角度误差为(0.96±0.42)°,术中耗时约15 min。结论智能术前规划能精确地分割下颌骨并定位下颌骨特征点,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能精确地实现功能性下颌骨重建。

  • 标签: 下颌骨重建术 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 机器人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