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双克隆M蛋白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收治的1例伴有双克隆M蛋白的L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为老年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肾脏损害、贫血、骨破坏等,依据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细胞学、基因突变检测(MYD88 L265P突变阳性)明确诊断。采用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4个周期,达到部分缓解。结论伴有双克隆M蛋白的LPL临床主要表现出一种M蛋白特点,免疫球蛋白IgM及IgA双克隆的LPL罕见,采用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2月收治的1例WM治疗后继发伴复杂染色体异常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探讨WM继发AML的发病机制和预后。结果该患者为老年男性,初诊为WM,COP、氟达拉滨单药等方案化疗后106个月诊断为AML,染色体核型分析示5号和7号染色体均异常,并伴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复杂核型。患者拒绝化疗、后死于肺部感染,生存期不足1个月。结论WM继发AML少见,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与应用烷化剂、核苷类似物、遗传易感性及谱系转换等因素有关,伴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继发性AML患者生存期较短,预后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8(TLR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TLR8 mRNA在DLBCL肿瘤组织与正常淋巴细胞中的差异化表达情况,并在NCBI-GEO数据库的两个独立子集GSE 25638、GSE 32018中进行验证。采用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工具分析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的相关性。采用GSEA软件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GO_BP)富集分析。通过TIMER在线工具网站分析TLR8 mRNA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及免疫检查点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53例接受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的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8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ncomine与GEO数据库中数据分析结果显示,DLBCL、活化B细胞型DLCB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淋巴细胞(均P<0.001)。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高表达的DLBCL患者OS(P=0.020)与PFS(P=0.004)均较TLR8 mRNA低表达患者差。TLR8水平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代谢及DNA损伤监测的功能异常有关;TIMER在线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r=0.78,P<0.001)及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HAVCR2(r=0.85,P<0.001)、LAG3(r=0.63,P<0.001)、CD274(r=0.77,P<0.001)、TIGIT(r=0.32,P=0.037)、C10ORF54(r=0.34,P=0.029)]呈正相关。53例DLBCL患者中,TLR8蛋白低表达29例(54.7%)、高表达24例(45.3%)。不同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水平的DLBCL患者TLR8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LBCL患者TLR8高表达,TLR8可能是DLBCL预后的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中硼替佐米相关周围神经病变(BIPN)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的71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骨髓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MICM)检查、治疗前后常规电生理检查结果。根据是否发生BIPN将71例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PN)组和非PN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PN的影响因素。总结BIPN患者电生理特点及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的染色体核型情况。结果71例MM患者中,PN 40例(56.3%),非PN 31例(43.7%)。PN组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Ⅲ期患者比例及IgA、IgG、IgM、血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均高于非PN组,血红蛋白(Hb)水平均低于非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A升高(OR=1.151,95% CI 1.012~1.309,P=0.033)、IgG升高(OR=1.055,95% CI 1.000~1.112,P=0.049)、IgM升高(OR=1.010,95% CI 1.001~1.018,P=0.022)、血肌酐升高(OR=1.037,95% CI 1.011~1.065,P=0.005)、β2-MG升高(OR=1.564,95% CI 1.039~2.354,P=0.032)为BIPN发生的危险因素。40例BIPN患者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33例(82.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23例(57.5%);31例(77.5%)表现为脱髓鞘损害,9例(22.5%)为轴突损害。40例BIPN患者中24例行FISH检测,其中染色体突变19例(79.2%),包括混合型异常12例(50.0%)。结论硼替佐米治疗MM时,β2-MG、IgA、IgG、IgM、血肌酐水平高的患者更易发生PN。BIPN患者电生理主要呈感觉神经脱髓鞘病变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Oncomine数据库的基因信息,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HGF研究的信息,对MM中HGF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分析。应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HGF基因相关的蛋白,并通过STRING软件绘制HGF相关蛋白网络图,应用DAVID在线工具分析蛋白功能富集的生理过程。通过DRUGSURV数据库及其在线工具分析HGF表达水平与MM患者生存间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Oncomine数据库中共检索到445项不同肿瘤中关于HGF的研究;其中23项研究显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间HGF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肿瘤组织HGF表达增高10项,表达降低13项。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MM和正常组织HGF基因差异表达3项研究的4个数据集中,HGF在MM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均P<0.05)。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到SDC1、YWHAG、RAF1等25个与HGF相关的蛋白;蛋白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蛋白主要富集在过氧化氢介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负调控、突触可塑性调节、死亡域受体对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的负调控等过程中,与PI3K-AKT及肿瘤相关通路有关。基于DRUGSURV数据库进行的生存分析显示,HGF高表达和低表达的MM患者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GF基因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调节MM细胞的凋亡,在MM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HGF可能是一个潜在的MM标志物,但其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