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重症超声快速管理(modified critical care ultrasonic examination,M-CCUE)方案在各类休克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0-05-01至2021-08-31期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各类休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血流动力学指标、器官及组织灌注和预后评价指标。所有入选患者在入室30 min内完成初始M-CCUE评估,根据M-CCUE评分系统予以评分(M-CCUE score,MCS),分析相关数据结果。结果93例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2例因入室后立刻行抢救治疗而未完成M-CCUE的评估,5例因两位医师对超声判断不一致予以剔除,最终共86例患者入组。M-CCUE方案对休克患者病因诊断的初步诊断时间为(13.02±3.15)min,确定诊断时间(67.70±20.20)min,初始诊断正确率83.7%,其中分布性休克占60.4%,低血容量性休克占25.6%,心源性休克及梗阻性休克均占3.5%,混合型休克占7%;MCS为(13.27±4.91)分,M-CCUE方案对分布性休克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96.6%,低血容量性休克敏感度为96.0%、特异度为96.7%,心源性休克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98.7%,梗阻性休克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100%;MCS与APACHEⅡ评分具有良好正相关性(r=0.861,P<0.001),与ICU费用无相关性(r=0.012,P=0.915),28 d病死率两组M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1)。结论针对入住ICU病因不明的休克患者,M-CCUE方案对病因的初步诊断需时较短,具有较高的正确诊断率、敏感度和特异度,且其量化评估结果可预测患者的危重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各危险因素对ICUAW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日至2021年2月20日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ICUAW将患者分为脓毒症ICUAW组和脓毒症非ICUAW组。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合并症、是否机械通气、ICUAW患病时间、ICU住院时间、空腹血糖、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转归,以及抗感染药物、糖皮质激素、镇静镇痛和血管活性药物种类等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优势比(OR),P<0.05为独立危险因素;最后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ICUAW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症ICUAW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脓毒症非ICUAW组(分:23.05±8.17比15.33±4.89,P<0.05),ICU总住院时间较脓毒症非ICUAW组明显延长(d:15.1±9.2比8.5±3.4,P<0.05),患者好转率较脓脓毒症非ICUAW组明显降低〔45.0%(9/20)比95.0%(38/40),P<0.05〕。经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多重共线性检验,可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为APACHEⅡ、SOFA评分平均值、Lac平均值、机械通气比例、镇痛镇静药物、脓毒性休克、抗菌药物种类、血管活性药物种类7个因素〔OR分别为1.21、2.05、2.26、0.21、1.54、2.07、1.38,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09~1.35、1.42~2.94、1.12~4.57、0.05~0.66、1.03~2.29、1.27~3.37、0.96~2.00,均P<0.05〕。霍斯默-莱梅肖检验P=0.901,预测正确百分比为85%,说明模型拟合度良好。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和SOFA评分平均值是导致脓毒症患者ICUA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OR=1.17,95%CI为1.004~1.376,P=0.044;SOFA评分平均值:OR=1.86,95%CI为1.157~2.98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平均值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ICUAW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881、0.905,95%CI分别为0.646~0.928、0.791~0.972、0.828~0.982,均P<0.05;当截断值为19.500分、6.225分、0.375时,其敏感度分别为75%、90%、90%,特异度分别为80%、80%、85%。结论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平均值是导致脓毒症ICUA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二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ICUAW发生的预测价值优于单独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体外膜肺氧合(ECMO)区域救治模式在重症心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在联盟医院行ECMO治疗后转诊至河南省人民医院的重症心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采用ECMO救治常规转诊方式转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行ECMO区域救治模式转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区域救治模式主要通过组建ECMO区域协同救治网、成立ECMO转诊团队、制定ECMO转诊管理规范、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4项措施,对基层医院重症患者实施转诊方案。比较两组患者ECMO上机时间、ECMO区域救治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纳入27例患者,观察组纳入64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ECMO模式、是否有高血压史或冠心病史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ECMO上机时间明显缩短(min:38.10±17.19比54.67±41.30,t=2.715,P=0.008),ECMO救治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98.4%比88.9%,χ2=4.120,P=0.042),而且ECMO转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比25.93%,χ2=6.918,P=0.009)。结论采用ECOM区域救治模式可明显缩短重症心肺疾病患者的ECMO上机时间,提升救治满意度,降低转诊不良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