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作者: 刘雨桃 高禹舜 毛友生 姜军 杨琳 杨建良 胡兴胜 周生余 秦燕 石远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单抗联合化疗在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13例Ⅱ~Ⅲ期NSCLC患者接受PD-1单抗联合化疗作为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方案为每21 d为1个治疗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截至2019年12月2日,全组患者影像学评价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5%和100%。治疗后分期下降率为61.5%(8/13)。手术切除率为38.5%(5/13),显著病理缓解(MPR)率为60.0%(3/5),完全病理缓解率为20.0%(1/5)。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的3~4级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8.5%)和白细胞减少(23.1%),未见明显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接受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结论对于Ⅱ~Ⅲ期NSCLC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辅助治疗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围手术期安全性好、MPR率高等特点。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是Ⅱ~Ⅲ期NSCLC值得进一步探索的辅助治疗方案。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新辅助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抗击冠肺炎期间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及有效应对方法。 方法:选取参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患者护理工作的护士64例为调查对象,研究时间自2020年2月~2020年8月,基于微信平台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作有效应对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本次研究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感、焦虑情绪及自我效能感情况。 结果:较干预前,干预后本次研究护理人员工作倦怠、SAS评分更低,GSE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2019-nCoV 一线医护人员 心理状况 应对方法 GSES 工作倦怠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发生特点,总结治疗体会。方法2014年2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重型颅脑创伤患者114例,入院时,均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微创手术78例,其他患者开展去骨瓣手术、骨窗手术,对症治疗,11例患者联合早期压低温治疗,25例联合高压氧疗。针对并发症轻中度低钠血症4例口服补钠,3例进行静脉补钠,1例经鼻饲补钠;中枢性发热8例物理降温治疗;应激性溃疡24例,发病期间,给予奥美拉唑静脉输注,进行胃液酸碱值分析,调整用药策略;肺炎5例,常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抗干扰、镇咳排痰。免疫支持等,颅内感染1例,验性应用抗生素,而后改为敏感抗生素治疗;脑积水,发生5例,其中1例保守治疗,其余均采用分流术,癫痫5例,采用手术治疗,均采用致癫痫病灶切除,2例进行皮层热灼术,急性发作时,对症治疗。结果所有并发症均获得控制,出现1例难治性癫痫、1例重症肺炎,其余均痊愈,随访未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并发症类型繁多,按照时间可分为早发、迟发,对症治疗、积极控制内环境对于并发症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对1例下肢动脉血栓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针对2022年5月我科收治的1名右下肢动脉血栓的患者,在患者住院期间,对该患者我科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1],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无不良事件发生,好转出院。结论:对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行综合护理,临床效果好,疼痛减轻快,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下肢动脉血栓 介入治疗 综合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胃溃疡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标准四联疗法跟序贯疗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H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其中60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标准四联疗法进行治疗,6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以及溃疡愈合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阳性患者根除率以及溃疡愈合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序贯疗法来对Hp阳性患者来进行治疗时,其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序贯疗法 标准四联疗法 Hp阳性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6年4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给药方案分为R-CHOP样组或CHOP样组,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58例患者,R-CHOP样组78例,CHOP样组80例。R-CHOP样组和CHOP样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分期、B症状、大肿块、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病理类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Ki-67指数、骨髓受侵等临床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0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6.2%和19.2%,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5%、59.0%和19.2%。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为7个月,中位OS为15个月,1年、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7.5%和12.5%,1年、2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0%、32.5%和13.8%。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明显优于CHOP样组(均P<0.05)。在>70岁患者中,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优于CHOP样组(均P<0.05);在Ⅲ~Ⅳ期患者中,R-CHOP样组患者的中位PFS和中位OS均优于CHOP样组(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IPI评分、LDH水平、β2-MG水平、ECOG评分、LMR和PLR与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LMR和PLR是老年DLBCL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R-CHOP样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老年DLBCL患者的疗效优于CHOP样方案,ECOG评分、LMR和PLR为老年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淋巴瘤,非霍奇金 老年 临床特征 疗效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冠心病失眠治疗期间应用吴茱萸粉调醋穴位贴敷双涌泉穴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冠心病失眠患者 66 例展开对照研究,分别应用西药以及吴茱萸粉调醋穴位贴敷双涌泉穴进行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表现为 P<0.05 ,在用药期间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在冠心病失眠治疗中应用吴茱萸粉调醋穴位贴敷双涌泉穴取得的成效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吴茱萸粉调醋 穴位贴敷 双涌泉穴 冠心病失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碱+泼尼松)或类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治疗前血浆补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6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105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抗体芯片检测R-CHOP或类R-CHOP治疗的105例DLBCL患者治疗前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34种补体的水平,分析DLBCL患者治疗前血浆补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分患者血浆中补体C1QA的信号值为1 261.43±138.96,与IPI评分为0~2分患者(950.79±8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IPI评分为3~5分患者的CR1L信号值为2 214.69±98.58,与IPI评分0~2分患者(1 984.67±12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非完全缓解(non-CR)组患者的C1QA信号值为1 165.43±98.56,与完全缓解(CR)组(914.70±100.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non-CR组患者的CR1L信号值为2 263.13±145.63,与CR组(1 821.34±84.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浆中C1QA信号值升高与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HR=2.063,95% CI为1.220~3.489,P=0.007)和总生存时间(HR=2.23,95% CI为1.036~4.798,P=0.040)有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进行IPI评分校正后,血浆C1QA信号值升高仍与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HR=1.765,95% CI为1.034~3.013,P=0.037)。结论采用R-CHOP或类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基线血浆中C1QA和CR1L水平与患者的IPI评分和疗效有关,C1QA血浆基线水平对DLBCL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补体 C1Q C1QA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碱+泼尼松)或类R-CHOP方案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治疗前血浆补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2016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105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抗体芯片检测R-CHOP或类R-CHOP治疗的105例DLBCL患者治疗前和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中34种补体的水平,分析DLBCL患者治疗前血浆补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为3~5分患者血浆中补体C1QA的信号值为1 261.43±138.96,与IPI评分为0~2分患者(950.79±80.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IPI评分为3~5分患者的CR1L信号值为2 214.69±98.58,与IPI评分0~2分患者(1 984.67±12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非完全缓解(non-CR)组患者的C1QA信号值为1 165.43±98.56,与完全缓解(CR)组(914.70±100.7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non-CR组患者的CR1L信号值为2 263.13±145.63,与CR组(1 821.34±84.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浆中C1QA信号值升高与DLBC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HR=2.063,95% CI为1.220~3.489,P=0.007)和总生存时间(HR=2.23,95% CI为1.036~4.798,P=0.040)有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进行IPI评分校正后,血浆C1QA信号值升高仍与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HR=1.765,95% CI为1.034~3.013,P=0.037)。结论采用R-CHOP或类R-CHOP方案治疗的DLBCL患者基线血浆中C1QA和CR1L水平与患者的IPI评分和疗效有关,C1QA血浆基线水平对DLBCL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补体 C1Q C1QA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初治采用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碱+强的松)治疗后进展复发、应用PD-1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作为解救治疗方案的22例rr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至少接受过1次PD-1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且有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5岁,中位既往治疗方案数为2个。初治R-CHOP方案的中位至治疗进展时间(TTP)为9.3个月,患者开始该研究方案治疗前中位距末次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时间为5.5个月。生发中心(GCB)型8例,非GCB型9例,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CL)5例。双表达型4例,三打击型1例。9例患者进行了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8例肿瘤细胞表达比例为1%~90%,阴性1例。全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为72.7%,完全缓解(CR)率为13.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0个月(95%CI为7.0~14.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OS)未达到。17例非特指型DLBCL的ORR为64.7%,中位PFS为4.0个月(95%CI为0~8.8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9.2%(95%CI为19.4%~43.4%)和81.3%(95%CI为71.4%~91.1%)。5例PMBCL患者的ORR为100%,CR 1例,部分缓解(PR)4例,PFS分别为16.4、9.3、8.3、7.9和3.0个月。1例患者出现美国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的3度垂体炎,1例患者出现3度间质性肺炎。结论对于既往应用过利妥昔单抗治疗的rrDLBCL患者,PD-1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值得继续探索的一个治疗方案。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 难治 PD-1抑制剂 利妥昔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