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鸢尾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6~8周龄,体重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VILI组(V组)和鸢尾素组(I组)。采用机械通气(潮气量20 ml/kg,通气频率80次/min,吸入氧浓度21%,吸呼比1∶2,呼气末正压为0)4 h方法制备大鼠VILI模型。C组保留自主呼吸4 h;I组于气管插管前30 min尾静脉注射鸢尾素1 μg/kg,其余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机械通气4 h时处死大鼠,取肺组织,HE染色后行肺损伤评分,计算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ELISA法测定BALF IL-6、TNF-α、IL-10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BAL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酶1(Arg-1)和肺泡巨噬细胞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50(p-NF-κB p50)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M1型、M2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及M1/M2比值。结果与C组相比,V组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BALF IL-6、TNF-α和IL-10浓度升高,iNOS和Arg-1、p-NF-κB p65及p-NF-κB p50表达上调,M1型和M2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增多,M1/M2比值升高(P<0.05)。与V组相比,I组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BALF IL-6和TNF-α浓度降低,iNOS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M1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减少,M1/M2比值降低(P<0.05),BALF IL-10和Arg-1水平、M2型肺泡巨噬细胞百分比、p-NF-κB p5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鸢尾素减轻VILI大鼠炎症反应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轻肺泡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组织蛋白酶B(CTSB)在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中的作用及其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6~8周龄,体重22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对照组(C组)、VILI组(V组)和VILI+CA074-me组(Me组)。C组和V组大鼠气管插管前1 h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e组腹腔注射CA074-me 5 mg/kg。C组自主呼吸4 h,V组和Me组行机械通气4 h,通气参数:VT 20 ml/kg,通气频率80次/min,FiO2 21%,PEEP 0 cmH2O。气管插管前和自主呼吸或通气结束后采集股动脉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PaO2,随后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取肺组织,确定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HE染色法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BALF及血清IL-1β和IL-18浓度。采用qRT-PCR法检测肺组织CTSB、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caspase-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CTSB、NLRP3、ASC和caspase-1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V组和Me组通气结束后PaO2降低,肺损伤评分和W/D比值、BALF及血清IL-1β和IL-18浓度升高,肺组织CTSB、NLRP3、ASC、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与V组比较,Me组通气结束后PaO2升高,肺损伤评分和W/D比值、BALF及血清IL-18和IL-1β浓度降低,肺组织CTSB、NLRP3、ASC、caspase-1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CTSB参与了大鼠VILI的过程,其机制与激活NLRP3炎症小体有关。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的科技的发展,智能制造领域迎来了发展好契机。智能制造领域离不开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是智能制造主要涉及的领域。智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一方面扩大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凸显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地位。在智能制造过程中,各类智能制造设备的使用,可以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高效、精准的控制与管理。工业生产从传统模式转化为自动化、智能化、人性化,使工业生产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作为智能制造中核心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保障工业生产精准控制与管理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投入,使企业效益最大化。因此,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研究,对我国工业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R-188-5p在N2a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GD/R)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SUMO特异性蛋白酶3(SENP3)的关系。方法小鼠N2a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23):对照组(C组)、OGD/R组、NC组、转染miR-188-5p激动剂组(M组)和转染miR-188-5p抑制剂组(I组)。C组细胞常规培养,NC组、M组和I组分别转染试剂miR-188-5p阴性对照miRNA、激动剂及抑制剂后。氧糖剥夺3 h后复糖复氧制备N2a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模型,于复糖复氧后24 h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检测LDH漏出量,采用RT-qPCR法检测miR-188-5p和SENP3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ENP3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miR-188-5p与SENP3 mRNA的靶向关系。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4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量增加,SENP3及其mRNA表达上调,OGD/R组和I组miR-188-5p表达下调,M组miR-188-5p表达上调(P<0.05或0.01);与OGD/R组比较,I组细胞活力降低,LDH漏出量增加,SENP3及其mRNA表达上调,miR-188-5p表达下调,M组细胞活力增加,LDH漏出量下降,SENP3及其mRNA表达下调,miR-188-5p表达上调(P<0.05或0.01)。双荧光素酶实验报告表明:miR-188-5p直接作用于SENP3。结论miR-188-5p参与了N2a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的过程,与靶向下调SENP3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瘦素预处理对机械通气肺损伤(VILI)大鼠NLRC4炎症小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200~250 g,6~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VILI模型组和瘦素组,每组12只。对照组麻醉后气管插管并保留自主呼吸;VILI模型组连接小动物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潮气量40 ml/kg,容量控制通气4 h;瘦素组气管插管后腹腔注射外源性重组瘦素50 μg/kg,应用40 ml/kg潮气量行呼吸机机械通气4 h。机械通气结束时采集股动脉血样,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PaO2。处死大鼠,收集剩余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离心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浓度。取右肺上叶组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行病理损伤评分;取右肺中叶组织计算湿/干重比值;取右肺下叶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spase-1、NLRC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ILI模型组和瘦素组肺损伤评分、湿/干重比值、血清中IL-18和IL-1β、BALF中IL-18和IL-1β、肺组织中caspase-1和NLRC4表达明显升高(P值均<0.01),PaO2明显下降(P<0.01);与VILI模型组比较,瘦素组肺损伤评分、湿/干重比值、血清中IL-18和IL-1β、BALF中IL-18和IL-1β、肺组织中caspase-1和NLRC4蛋白表达量降低(P值均<0.05),PaO2升高(P<0.05)。结论外源性瘦素预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VIL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C4炎症小体活化、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皮质Ubc9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8~12周龄,体重200~2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电针预处理组(E组)和假电针组(SE组)。S组仅暴露颈部血管,不插入线栓阻闭;其余3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栓塞2 h后拔出线栓恢复灌注。E组和SE组造模前5 d行电针刺激,E组选取百会穴(大鼠头顶部两耳连线中点)电针刺激,参数为2/12 Hz疏密波,强度1 mA,30 min/d,连续5 d,最后1次电针刺激24 h后造模,SE组选取刺激点为百会穴旁开1 cm,其余操作参数同E组。于再灌注24和48 h时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随后处死大鼠取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组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Ubc9和结合状态小泛素样修饰蛋白(SUMO)2/3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3组再灌注24和48 h时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皮质细胞凋亡率升高,Ubc9和结合状态SUMO2/3表达上调(P<0.05);与I/R组和SE组比较,E组再灌注24和48 h时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皮质细胞凋亡率降低,Ubc9和结合状态SUMO2/3表达上调(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进一步上调Ubc9表达,从而增强SUMO2/3化修饰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例携带非半胱氨酸NOTCH3基因错义突变的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基因突变的潜在致病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经基因检测发现携带非半胱氨酸突变且病理确诊的5例CADASIL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分别为5个无关家系的先证者,均进行了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和皮肤活体组织检查。结果经基因检测发现5例患者共有5种不同的NOTCH3基因突变,分别是:p.R75Q、p.D80G、p.V237M、p.S1418L和p.R1761H。前3种突变位于胞外域EGFr区,后2种突变位于跨膜结构域附近。5例患者皮肤活体组织检查均显示嗜锇颗粒沉积。5例患者发病年龄为22~58岁,其中3例合并脑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包括偏头痛1例,脑卒中3例,情感障碍4例,认知障碍5例,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癫痫发作分别只占1例。5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显示皮质下白质病变和腔隙性脑梗死,白质病变累及颞极、外囊分别占3例。根据Muiño等提出的非半胱氨酸NOTCH3突变致病性的评估标准,该5种突变均具有潜在致病性。结论非半胱氨酸NOTCH3基因突变的CADASIL患者也可表现出典型CADASIL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非EGFr区的NOTCH3突变也可能具有潜在致病性,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