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成语“令五申””、“五”沿用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指次、五次,比喻多次。“令五申”谓多次命令,反复说明,即再告诫意思。古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没有动量词。般只用数词表示动量。数词表示动量有两种情况:

  • 标签: “三令五申” “三” “五” 上古汉语 动量词 表示法
  • 简介:江淹《别赋》:“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十二单元“古汉语修辞·(四)倒置”引此赋于“心折骨惊”下注:“应理解为骨折心惊”。认为“由于对仗、平仄和押韵要求,古代作家往往着意造了些词序颠倒句子。

  • 标签: 《古代汉语》 修辞手法 古代作家 联绵词 欧阳修 古汉语
  • 简介:清代学者程瑶田生前未及发表死后才被整理出重要论文《果赢转语记》是篇关于同源词学术论文。文中指出:“声随形命,字依声立。屡变其物而不易其名,屡易其文而弗离其声。物不相类也而名或不得不类,形不相似而天下之人皆得以是声形之,亦遂靡或弗似也。”他以声音通转道理来说明事物形态、性状相类似并具有相同相近特征,其名称往往相近。即所谓“异物同名”、“异名同声”。之所以“同名”、“同声”,是由于它们拥有某共同相似之处。例如圆形瓜果古称“果赢”,亦作“果裸”、“果蓏”、“栝楼”、“菩蒌”、“(句瓜)(?)”、“罛(?)”。圆形小昆虫称“蝼蛄”。圆形飞鸟称“果赢”。圆形细腰蜂称“果赢”。圆形蛙称“蝼蝈”。圆形船称“朐(?)”。圆形山峰称“岣嶁”残蔚耐毡吵啤柏汀薄T残蔚奈缕鞒啤肮??)”。圆形车篷称

  • 标签: 同源词 黄金 学术论文 异物同名 重要论文 孟尝君
  • 简介:孤立地看,“人立”、“蛇行”、“蚕食”、“狼吞虎咽”、“龙盘虎踞”、“星罗棋布”、“土崩瓦解”、“蝇营狗苟”……都是名词和动词组合。而名词置于动词之前往往用作主语,与动词构成主谓词组。但在古文献中,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放在实际上下文里,这些名词往往已经改变了通常作主语功能.而用作状语。与动词构成状动(状谓)词组。即名词修饰动词。这在古文献中屡见不鲜,不属临时活用,而是屡见常用,所以般不宜归人词类活用。不过,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这种名词修饰动词用法比较特殊。我们称之为“特殊名动组合”。

  • 标签: 名动 词类活用 土崩瓦解 语言环境 现代汉语 用法比较
  • 简介:  凡是主语是受动者叙述句,称为被动式.汉语特别是古汉语缺乏形态标志,被动式和主动式有时是同形.如"伐者""攻者"既可以是施动者(主动者)即施行动作行为者,也可以是受动者(被动者).……

  • 标签: 特殊被动式
  • 简介: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著名散文《种树郭橐驼传》脍炙人口。但是人们对其中“种树”理解多不确切。般读者、教师、注释者甚至名家(如“百家讲坛”主讲人)都有意无意地把“种树”理解为今天所说“种树”即种植树木。其实这是误解。

  • 标签: 《种树郭橐驼传》 百家讲坛 思想家 柳宗元 文学家
  • 简介: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镕”、著名画家钱松喦“喦”、著名电影演员项堃“堃”、牛彝“彝”、冯喆“喆”、著名学者董同龢“龢”、著名作家钱杏邨(即阿英)“邨”、著名修辞学家张瓌(即张志公)“瓌”,它们依次为“熔”、“岩”、“坤”、“奔”、“哲”、“和”、“村”、“瑰”异体字。这些异体字作为人名用字都受到尊重.不予淘汰。古往今来,人名用字选用异体字

  • 标签: 异体字 人名 清代文学家 形声字 通用字 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