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作者: 冯希敏 温臣婷 张凤妍 祁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新乡市中心医院眼科,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眼科,河南 新乡 453000,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眼科,上海 200035(原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眼科,湖北 十堰 442008),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郑州 4500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体角膜基质瓣在青光眼阀植入术中对降低引流管暴露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通过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的53例61眼难治性青光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常规巩膜隧道组(常规组)和常规巩膜隧道加异体角膜基质瓣覆盖组(改良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及24个月的手术累计成功率、术前眼压(IOP)及术后末次门诊随访的IOP,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术后末次门诊随访BCVA、引流管暴露及手术并发症。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6、12、24个月累计成功率:常规组分别为89.7%、86.2%及69.0%,改良组分别为90.6%、90.6%及71.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术后末次随访IOP及BCVA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4眼(13.8%)发生引流管暴露,暴露者再次行手术治疗,术中用异体角膜基质瓣和羊膜覆盖暴露的引流管,恢复良好。改良组未见引流管暴露,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24,P=0.030);两组其他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60,P=0.689)。术中及术后未观察到与角膜基质瓣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中应用异体角膜基质瓣覆盖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引流管暴露率且临床安全性好。

  • 标签: 角膜基质瓣 青光眼引流阀 难治性青光眼 眼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UCP治疗的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28例28眼,患者在可耐受最大剂量用药情况下眼压仍≥21 mmHg(1 mmHg=0.133 kPa)。根据术前眼压和视力,将患者分为8扇区组17眼和10扇区组11眼。记录UCP手术持续时间,术前和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和术后3个月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眼部疼痛分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及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UCP治疗时间为3~7 min,平均(4.30±1.26)min。术后1 d、1周、2周、1个月、3个月眼压分别为(32.96±10.49)、(25.89±7.25)、(24.50±6.23)、(24.07±6.59)和(24.32±6.52)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45.82±8.8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1.271,P=0.270),2个组手术前后眼压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4.388,P<0.01),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62,P=0.07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12.602,P=0.001),2个组手术前后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701,P=0.139),其中各时间点8扇区组BCVA均好于10扇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8扇区组和10扇区组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分别为3(2,3)种和3(2,4)种,术后3个月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为0(0,1)种和0(0,0)种。术后3个月术眼疼痛等级评分为1(0,1)分,明显低于术前的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24,P<0.05);8扇区组和10扇区组术后3个月疼痛等级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39、-3.127,均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1 967.15±186.06)个/mm2,术后3个月降至(1 861.08±206.63)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17)。术中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不良反应包括球结膜水肿充血、角膜水肿、头痛、眼部疼痛、前房炎症反应等,未见低眼压、黄斑水肿、视力丧失、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UCP治疗无手术切口,8扇区和10扇区均可有效降低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眼压,减少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缓解患者眼部疼痛,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眼压 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接受HIFU睫状体成形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闭角型青光眼32例(32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各时间点视力、眼压、降眼压药物数量、前房角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间点视力(logMAR)与术前1.76±0.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6,P=0.983),术后眼压逐渐下降(F=85.903,P<0.001)。随访期末,32只眼中手术完全成功者19例,部分成功者10例,失败者3例,成功率为90.63%(29/32)。术后3个月的前房角各参数(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及虹膜内表面与晶状体前表面的夹角)与术前各参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者10只眼(31.25%)、结膜充血者24只眼(75.00%)、一过性高眼压者2只眼(6.25%);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脉络膜脱离或眼内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高强度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是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疗法。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 青光眼,闭角型 眼压 睫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于外伤性眼内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初诊的外伤性眼内炎51例(51只眼)为观察组,同期1∶1配对的白内障51例(51只眼)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PCT、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NE)检测的差异性与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T对外伤性眼内炎诊断的价值,并探究PCT、年龄、性别、就诊前天数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CT与WBC及NE有良好的相关性,观察组的这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CT的中位数为0.045,截断值为0.0305,PCT预测眼内炎的相应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2.2%,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95%CI(0.807,0.951),高于WBC和NE的AUC,且三者联合检测对外伤性眼内炎诊断价值更大(AUC=0.966)。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是患眼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初入院时的PCT值与预后无关。结论PCT对外伤性眼内炎有良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眼内炎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PCT值>0.030 5 ng/mL时可考虑全身使用抗生素。

  • 标签: 血清 眼内炎 眼损伤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两者治疗伴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伴白内障的PACG 51例(59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超乳组,28眼,行超声乳化术;激光组,31眼行LPI。术后观察眼压、视力及前房参数等。结果术前超乳组与激光组眼压为(23.32±3.31) mmHg和(22.79±2.89) 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8,P=0.513)。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术后1个月和3个月超乳组眼压均低于激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8,6.542;P=0.001,0.000)。术前超乳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35±0.10,与激光组的视力0.33±0.0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P=0.396)。术后3个月超乳组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t=11.829,P=0.000),激光组无明显变化(t=-1.710,P=0.098)。术后3个月,超乳组中央前房深度(t=-30.553,P=0.000)、周边前房深度(上、下、鼻及颞侧)(t=-18.911,-21.389,-15.638,-20.983;均P=0.000)、前房容积(t=-19.205,P=0.000)及前房角(t=-16.693,P=0.000)均较术前增加,且前房角全周开放。而激光组前房各指标改善均不如超乳组,术后仍有8眼(25.8%)前房角关闭超过180°。结论与LPI相比,超声乳化术治疗伴白内障的PACG可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明显改善前房参数。

  • 标签: 青光眼,闭角型,原发性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虹膜切开术,周边,激光 深度,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