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气雾剂吸入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结核的效果。方法 将58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以雾化吸入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对照组以单纯结核药物治疗为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阴性患者的数量和转化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3.10%,对照组为65.52%,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RADS v2.1与v2对前列腺癌的评分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7月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患者资料53例。以前列腺逐层切片病理为金标准,入组癌灶数量89例。由两名影像科医师按照PI-RADS v2.1和v2标准进行分别评分。结果总体上PI-RADS评分发生变化的癌灶11.2%,移行带占比20.5%、外周带占比4%。PI-RADS≥3病灶比例分别为73.0%、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v2.1与v2对所有、移行带及外周带临床显著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67、0.841与0.895、0.878、0.884,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98,P=0.272;Z=0.301,P=0.763;Z=1.231,P=0.218)。结论PI-RADS v2.1与v2最终评分变化主要发生在移行带。PI-RADS≥3分的病例数量无明显变化,对临床决策影响不大。

  • 标签: 前列腺癌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病理切片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予以养血饮与环孢素A联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观察并分析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为研究时段,选取7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将其均分后以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命名,比对环孢素A(对照组)和养血饮联合环孢素A(观察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明显超出对照组,两者相差8.57%,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分别为(81.12±15.61)×109/L、(91.65±16.12)g/L、(58.96±7.32)g/L,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养血饮结合环孢素A的治疗效果明确,将其运用到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环孢素A 养血饮口服液 再生障碍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白内障伴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围绕本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伴青光眼患者展开研究,均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并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常规组(n=30,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及试验组(n=30,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针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前常规组及试验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无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均优于常规组,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中选取60例纳入研究(时间:2020.1-2021.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比组(传统小梁切除术)和研究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各30例,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滤过泡成形率及术后第2天眼压均明显高于对比组,浅前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而术后6个月的眼压及视力优良和视野优良率组间相比P>0.05,浅前房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眼压情况,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提高滤过泡形成率,安全性高,建议采纳和运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眼部疾病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效果。方法: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用胃镜检查指导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结果比较,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用胃镜检查诊断的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查 临床诊断 治疗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前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对 2013年 1月 ~2014年 1月间我院收治的 150例患者为对象,按质量控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 75例,比较两组质量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 HBsAb、 HBsAg检验符合率均为 100%,其中 HBsAb为 98.7%、 HBsAg为 99.3%;对照组依次为 95.3%、 96.0%、 94.0%、 92.0%。比较数据存在差异。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中采用前质量控制可促进检验准确率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检验质量水平。

  • 标签: 前质量控制 临床免疫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睑缘切口重睑术的技术进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1-7月60例睑缘切口重睑术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新技术,包括利用影像学技术精准切口设计、使用微创手术器械微创组织分离、应用新型缝合材料及优化缝合技术。结果:实验组手术效果满意度(88.5±0.3)高于对照组(76.1±0.8),并发症发生率(4.2±0.4)低于对照组(10.3±0.5),眼睑功能评估(94.5±0.3)优于对照组(84.1±0.3),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睑缘切口重睑术的新技术在手术效果、并发症控制和眼睑功能保护方面效果显著,应推广应用。

  • 标签: 睑缘切口重睑术 技术进展 临床效果 手术满意度 眼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胃肿瘤术后放疗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胃肿瘤术后放疗患者70例,A组(早期肠内营养)35例,B组(常规肠内营养)35例,予以回顾分析,比较营养状态前后变化、不耐受率。结果:营养状态比较,A组护理后HGB、ALB、PAB高于B组(P<0.05);不耐受率比较,A组较低(2.86 %),B组较高(14.29 %)(P<0.05)。结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进行术后护理,可改善胃肿瘤患者营养状态,改善患者营养支持耐受性,促进顺利放疗,效果较好。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胃肿瘤 术后护理 营养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8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行丙种球蛋白治疗,将发生寒战的患儿纳入寒战组,将未发生寒战的患儿纳入非寒战组,了解所有患儿的一般资料,分析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结果经统计发现,发生寒战患儿23例,主要集中于丙种球蛋治疗5 min~2 h之间,持续时间在10~50 min,主要表现为全身肌肉痉挛性发抖或不可控收缩。与非寒战组相比,寒战组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大于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大于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是发生寒战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3岁、体质量<10 kg、有血液制品过敏史、注射前体温>38.5℃以及未调整至常温均可能增加丙种球蛋白治疗过程中发生寒战的风险,故临床治疗时应仔细询问患儿病史,且治疗期间,应注意丙种球蛋白的滴注速度和保暖,从而预防或减少寒战的发生。

  • 标签: 川崎病 丙种球蛋白 寒战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病患者采取血小板参数加骨髓涂片诊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患者为我科诊断的血液疾病44例,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将患者分成疾病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患者41例作为健康组,两组都采取血小板参数加骨髓涂片诊断,并且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1)疾病组和健康组血小板情况比较中,疾病组血小板计数和健康组有差异,疾病组血小板压积和健康组有差异,疾病组血小板平均体积和健康组有差异,疾病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和健康组有差异,(p

  • 标签: 血液疾病 血小板参数 诊断 骨髓涂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胃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3组,A组、B1组和B2组,A组接受CF/5-FU+DDP;B1组接受Taxol+CF/5-FU;B2组接受Taxol+OXA。对比(1)A组、B1组和B2组一般临床资料。(2)A组、B1组和B2组胃癌治疗疗效。结果(1)A组、B1组和B2组KPS体力状况评分、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B1组和B2组胃癌的治疗有疗效分别为44%、76%、72%;B1组和B2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组和B2组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与CF/5-FU+顺铂相比,紫杉醇为主联合化疗方案能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的化疗疗效。

  • 标签: 紫杉醇 顺铂 草酸铂 5-氟尿嘧啶 顺铂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经眶上锁孔入路和经传统额下入路手术治疗疗效的比较分析。方法从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颅前窝底脑膜瘤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经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手术,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额下入路进行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肿瘤全切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死亡出现。结论经眶上锁孔入路用于治疗颅前窝底脑膜瘤相较于传统额下入路操作更为安全,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颅前窝底脑膜瘤 眶上锁孔入路 额下入路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机器学习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三阴性乳腺癌(TNBC)新辅助治疗远期复发转移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5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150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切除后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TNBC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109患者作为训练组,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41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基于治疗前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并加入时间域特征,训练组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交叉验证法和递归特征消除法进行特征筛选。采用6种(逻辑回归、线性判别分析、K最近邻、朴素贝叶斯、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具有监督学习的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远期复发转移的能力,使用ROC、准确率以及F1度量值评价6种算法的优劣,并通过验证组进行验证。结果支持向量机算法在基于15个影像组学特征的复发转移模型中预测效果最好,具有最高的曲线下面积(训练组为0.917,验证组为0.859)、准确率(训练组为87.5%,验证组为82.9%)以及F1度量值(训练组为0.800,验证组为0.741)。15个影像组学特征中,时间域特征为12个、空间域特征为3个。结论加入时间域特征的DCE-MRI机器学习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预测TNBC新辅助化疗的远期预后,为临床决策及随访管理提供支持。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三阴性乳腺癌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组学预测乳腺癌患者同时性肺结节在乳腺癌治疗后转归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3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且胸部CT发现肺结节(>5 mm,数量≤5个)的女性患者。共入组80例患者,中位年龄52(45, 61)岁,肺结节中位大小6.0(5.5, 7.2) mm。根据CT随访结果将肺结节转归分成稳定组(随访时间超过2年)及变化组(进展组和改善组),其中稳定组54例,变化组26例(改善组13例,进展组13例)。采用Python软件基于CT图像提取105个组学特征,根据逐步回归方法进行特征降维,最后利用五折交叉验证及常用的分类器模型,预测肺结节在乳腺癌标准治疗后的转归,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区分稳定组及变化组肺结节时,组学特征筛选降维后择出3种组学特征,利用23种分类器建立模型,线性判别分析模型诊断效能最佳,此模型预测肺结节转归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0.980、0.460、0.813及0.770。在进一步区分进展组与改善组肺结节时,择取一种组学特征建立模型,其中粗高斯支持向量机模型诊断效能最佳,其预测变化组肺结节转归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0.540、0.920、0.713及0.880。结论CT组学在预测乳腺癌同时性肺结节的治疗转归中具有一定意义,可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和随诊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乳腺肿瘤 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手术的最佳方法,本研究使用两种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即常规治疗以及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疗法。方法将80例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使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的治疗方式,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在治疗临床治疗情况和生命体征指标。结果在治疗后,各个组别的患者均发生好转情况,然而研究组的疗效相比对照组来说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来说具有很好的镇静效果,治疗效果明显,且患者预后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多西紫杉醇 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 替吉奥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期慢性髓系白血病儿童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统计50例2019年7月-2020年7月初步确诊的CP-CML患儿,分两组进行治疗,分别使用国产仿制药物和进口原研药物,每组25例。分析各方面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3、6、12个月后血液情况、细胞遗传学反应以及分子化学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国产仿制伊马替尼MCyR获得率占84.9%,BCR-ABL转录水平≤10%占56%;治疗6个月后,国产仿制伊马替尼MCyR获得率为60.9%,BCR-ABL转录水平≤1%占78.1%;治疗12个月后,BCR-ABL转录水平≤0.1%占76%。同进口原研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相比较,国产药物组的血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占19%,进口组药物组占16%。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伊马替尼具有较高安全性,且效果良好,同进口原研药对比无明显差异。

  • 标签: 伊马替尼 儿童慢性髓系白血病 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