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病患者康复期间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管理与护理策略。通过系统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患者在康复期间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研究发现,患者个体差异、治疗信念、医患沟通等因素影响了药物依从性。因此,本研究建议在护理实践中采用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医患沟通质量,以促进患者在康复期间更好地遵循药物治疗方案。这一研究有望为提升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以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择取我院收治的9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9例患者行以基础治疗,研究组49例患者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行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的低切变黏度、高切变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4天后研究组低切变黏度、高切变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以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简介:摘 要:目的 研讨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中实施护理干预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名接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入组进行研究,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护理干预组和普通组,每组50名患者。对普通组患者实行传统的护理方法,对护理干预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以后的肺部功能情况和手术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 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FEV1,和FEV1/FVC相比,(P>0.05)。护理之后,同一组相比,两组患者的FEV1,和FEV1/FVC都比护理前高,(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肠粘连方"治疗肠道疾病可能的活性成分,构建其"中药-成分-靶点"网络,探究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应用TCMSP数据库整理"肠粘连方"各中药的化学成分,再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和类药性(drug likeness,DL)筛选活性成分并整理各化学成分对应潜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整理肠粘连、肠梗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将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得到"肠粘连方"治疗新生儿肠道疾病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Matascape数据库对筛选出的潜在靶点基因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应用Cytoscape _v3.7.2构建"肠粘连方"治疗新生儿肠道疾病的"中药-成分-靶点"关系网络;利用PDB数据库、DiscoveryStudio、AutoDockTools、Pymol等软件对筛选出的部分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肠粘连方"共含11味中药,合计120个非重复活性成分,与246个靶点基因存在潜在作用关系,其中与肠道疾病相关的靶点基因78个,影响了包括TNF signaling pathway、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Pathways in cancer等24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预测出了MOL000098、MOL000791与VCAM1、MAPK1最可能的结合位点。结论"肠粘连方"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抑制TNF等信号通路,抑制炎症进展,从而被应用新生儿肠粘连、肠梗阻的保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南平市第二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本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共234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化疗药物防护知识和防护行为进行自评。结果 234名肿瘤科护士对化疗药物认知及防护知识得分与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学历越高掌握程度越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肿瘤科护士职业防护行为自评结果,掌握程度最差的前3位分别是药物暴露上报(9.83%)、正确佩戴双层手套(11.97%)和正确暴露后处理(32.91%)。结论南平市第二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防护知识掌握较差、化疗药物配制操作缺乏规范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统计学结果。方法:本实验通过相似因子法将药物分为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和对照组,对比不同分组药物的体外溶出度检验结果,通过相似因子和Q值的比较阐述不同分组药物与对照组药物是否相似。结果:药物1组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溶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26.37±2.92、64.20±1.98、87.44±3.07、98.85±2.77,药物2组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溶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27.36±3.88、65.20±3.24、84.48±4.20、94.31±1.97,药物3组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溶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18.96±2.82、47.66±3.41、73.80±2.60、82.99±3.12,对照组药物1h后、3h后、6h后、12h后测量体外溶出度检验结果分别为38.55±2.75、60.24±1.84、77.63±1.58、95.89±2.20;药物1组体外溶出度Q值和相似因子统计学结果分别为703.6、50.7,药物2组体外溶出度Q值和相似因子统计学结果分别为1029.4、68.0,药物3组体外溶出度Q值和相似因子统计学结果分别为482.9、82.6。结论:固体缓释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度的统计学结果中相似因子均在50~100之间,因此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和对照组药物都比较相似,但是药物3组的相似因子>药物2组>药物1组,因此药物3组与对照组药物最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