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手术治疗是青光眼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目前已经和未来即将应用于临床的主要青光眼手术方式,根据不同降眼压机制分为增加房水引流和减少房水生成两大类。根据房水引流途径,将增加房水引流类分为外引流和内引流两个手术亚类,并将内引流进一步分为Schlemm管途径引流和脉络膜上腔途径引流。减少房水生成类手术分为睫状体光凝术、超声睫状体成形术、睫状体冷凝术三个亚类。目前,在外引流手术方面,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仍是主流手术方式,多种类型青光眼引流装置也已广泛临床应用。内引流手术方面,以Schlemm管为引流途径的手术方式中,内外路微导管辅助360°小梁切开术、各式内路小梁切开刀、微支架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以脉络膜上腔为引流途径植入装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新型以减少房水生成为目的手术方式变得更加安全、可控,已不再局限于治疗无视力的晚期青光眼患者。(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273-279)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Ⅰ型干扰素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其早识别、早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及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5例基因确诊的Ⅰ型干扰素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数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男12例、女13例。发病年龄1日龄~11岁。其中21例(84%)在3岁前起病。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14例(3例AGS1型、1例AGS2型、4例AGS3型、1例AGS6型、5例AGS7型)、腺苷脱氨酶2缺陷(DADA2)6例、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相关婴儿期起病的血管炎(SAVI)3例、脊椎软骨发育异常伴免疫调节异常(SPENCD)2例。共18例(72%)患儿神经系统受累,其中16例(64%)表现为颅内钙化、11例(44%)为肌张力异常、10例(40%)为脑白质病变、6例(24%)为癫痫、5例(20%)脑萎缩及5例(20%)脑卒中。15例(60%)患儿皮肤受累,其中8例(32%)为冻疮样皮疹,4例(16%)为网状青斑、3例(12%)为红斑,结节性红斑及雷诺现象各有2例(8%)。12例(48%)自身免疫抗体阳性,10例(40%)生长发育落后,8例(32%)肺间质病变,7例(28%)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4%)患儿11岁死亡。结论Ⅰ型干扰素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具有全身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3岁前起病、神经系统症状(脑血管事件、颅内钙化、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皮疹(冻疮样皮疹、网状青斑、红斑)、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发育落后、肺间质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特点对Ⅰ型干扰素病有提示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阑尾炎患者接受系统性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急性阑尾炎患儿资料100例实施对比分析,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所选取的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之后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出现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产生切口感染和脓肿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产生粘连性肠梗阻几率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阑尾炎患儿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减少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血脂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脂异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1月就诊的183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眼底照相及眼底镜检查分为两组,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91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92例,分别测定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分析血脂水平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与DR组的各项指标比较,LDL-C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DR组的TG平均水平高于NDR组。结论DR患者血脂中TG与LDL-C两项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LDL-C有显著差异。联合检测DR患者的血脂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观察、病情诊断和控制以及预防并发症的产生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体血小板分离(APP)回输对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拟行全弓置换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9~34 kg/m2,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APP回输组(A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组(N组)和单纯自体血回收回输组(C组)。A组于手术开始前完成APP,浓缩红细胞根据术中情况及时回输,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N组在手术开始前完成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放出的全血待鱼精蛋白中和后回输;C组在术中单纯行自体血回收及洗涤红细胞回输,A组和N组均行自体血回收。分别于麻醉诱导后10 min(T1)、体外循环后5 min(T2)、手术结束即刻(T3)、术后24和48 h(T4,5)时采集颈内静脉血及尿液,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浓度,计算[TIMP-2]×[IGFBP-7]。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2和3 d时测定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素、尿酸和胱抑素C浓度。记录术中异体血制品输入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血液透析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N组术后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和A组异体血小板输注量减少,N组T2时Hct降低,N组和A组T3和T4时fHb降低,A组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降低,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降低(P<0.05);与N组比较,A组术后异体血小板输注量减少,T3~5时NGAL和TIMP-2浓度、T3,4时IGFBP-7浓度和[TIMP-2]×[IGFBP-7]、术后当天、术后1 d时Scr、术后当天、术后2和3 d时胱抑素C浓度降低(P<0.05)。结论APP回输减轻全弓置换术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效果优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在同样存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不匹配的前提下,不同时间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机械取栓术后预后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为24 h内,且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接受MRI检查。血管再通程度采用mTICI分级评估。收集所有患者的DWI体积、PWI灌注异常体积、3个月功能预后(mRS评分)及一般临床资料等。根据时间窗中位数将患者分为早期时间窗组和晚期时间窗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窗的卒中患者预后差异。结果根据时间窗中位数将患者分为早期时间窗组(≤300 min;118例)和晚期时间窗组(>300 min;82例),两组间治疗前DWI梗死体积和DWI-PWI不匹配体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与晚期时间窗组相比,早期时间窗组治疗后DWI梗死体积增长较小[11 mL (1~45 mL)与29 mL (3~87 mL)]、3个月良好功能预后比例较高(62.71%与3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1,P=0.027;χ2=10.898,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通程度、(OR 3.75;95% CI:1.43~10.86;P=0.008)、治疗后DWI梗死体积增长(OR 0.73;95% CI:0.58~0.95;P=0.017)、时间窗(OR 0.41;95% CI:0.11~0.79;P=0.005)为预测卒中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DWI-PWI不匹配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存在时间依赖性,早期时间窗、血管完全再通和治疗后较小的DWI梗死体积增长有利于卒中的良好功能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以卵巢早衰肾虚型闭经者为例,探究择时耳穴埋豆联合二五四合剂共同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43例卵巢早衰肾虚型闭经者为研究对象(n=43)。对入组患者给予择时耳穴埋豆联合口服中药汤剂二五四合剂共同应用治疗。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血清激素水平以及月经周期恢复情况,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95.35%;月经周期恢复率为44.19%;在血清激素水平方面的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FSH水平下降至31.61±9.08mIU/ml ,LH水平下降至20.16±4.40 mIU/ml ,E2水平上升至102.71±13.12pmol/ml,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卵巢早衰肾虚型闭经者予以择时耳穴埋豆联合二五四合剂共同应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月经周期,改善血清激素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分析经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T下降率在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24 h、48 h及72 h肌钙蛋白T下降率。结果18例接受ECMO治疗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15例存活,3例死亡,存活率83.3%。存活组在24 h肌钙蛋白T下降率上高于死亡组(49.36% vs-59.57%,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48 h肌钙蛋白T下降率(57.17% vs-35.67% , P>0.05)和72 h肌钙蛋白T下降率(65.53% vs 58.96%,P>0.05)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MO是治疗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引起的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治疗手段,ECMO支持下的24 h肌钙蛋白T下降率在存活组高于死亡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健康效用9维(CHU9D)量表和欧洲生命质量学会5维量表-青少年版(EQ-5D-Y),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健康效用值的一致性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诊疗的85例ALL患儿(8~14岁)为研究对象。对其先采用EQ-5D-Y,间隔3 d,再采用CHU9D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分别计算2个量表的健康效用值,评估患儿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受试儿的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及健康状况,采用上述2个量表的健康效用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分别采用同类相关系数(ICC)及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评估纳入研究患儿2个量表健康效用值的一致性水平及一致性限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别对2个量表的健康效用值相关性、各维度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本研究通过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QHG0223A),征得患儿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2个量表评估均显示:男性、来自双亲家庭、家庭年收入≥10万元及健康状况好患儿的健康效用值,分别高于女性、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年收入≤5万元及健康状况中等者,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本研究纳入患儿2个量表评估的健康效用值呈正相关关系(r=0.659,P<0.001)。对于EQ-5D-Y量表健康效用值≤0.3和健康效用值为1.0的患儿,其CHU9D量表健康效用值显著偏低,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本研究纳入患儿EQ-5D-Y和CHU9D量表评估的健康效用值分别为(0.780±0.160)和(0.755±0.164),ICC为0.793(95%CI:0.682~0.866,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EQ-5D-Y与CHU9D量表健康效用值差值的平均值为-0.02,差值的绝对值最大为0.29。④2个量表的"疼痛"维度具有最高相关性(r=0.697);EQ-5D-Y量表的"焦虑或压抑"维度,分别与CHU9D量表的"伤心"维度(r=0.614)与"发愁"维度(r=0.596)相关性均较高。EQ-5D-Y量表的"自我照顾""日常活动"维度,分别与CHU9D量表的9个维度相关性均较差(r=0.109~0.459)。结论2个量表均可被用于评估ALL患儿HRQoL。CHU9D量表对健康效用值变化更敏感,并且2个量表不可相互替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关系。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和体检中心分别收集101例海南籍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79例海南籍健康对照。采用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VDR基因及其上、下游各2 kb进行全长测序,对于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基于SNP和单倍型的关联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风险位点对基因功能的影响。结果基于SNP的关联分析显示,40个SNP(29个位于内含子区、1个位于外显子区及10个位于基因间区)为银屑病的易感位点,其OR值为0.148(95% CI:0.016~1.294)~2.779(95% CI:1.260~6.130),P < 0.001~0.976。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位于外显子2上的rs2228570可引起氨基酸改变(蛋氨酸→苏氨酸),继而导致基因功能改变。基于单倍型的关联分析显示,10个单倍型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保护性单倍型,在健康对照组和银屑病患者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150%~45.570%、1.110%~33.170%,其OR值为0.198(95% CI:0.040~0.985)~0.630(95% CI:0.419~0.947),P值0.002~0.048。结论在海南籍汉族人群中,发现40个寻常型银屑病相关的风险SNP,分别位于内含子区、外显子区及基因间区域,同时发现10个保护性单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