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和生化检验在病毒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对象为我院的病毒肝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均80例,入选时间为2019年11月-2021年12月。2组均接受血常规、生化检验,比较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血常规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国家近期印发的有关该疾病的相关防控方案、指引和感染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手术室工作特点,组织我省手术室护理专家制订首版-该疾病患者手术在手术室过程的感染防控指引,内容包括手术间准备、用物准备、手术人员准备、患者转运、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管理等各个环节,以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造成交叉感染,并供全国各地医院手术室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手术室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护理研究、体会。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1例患者。对照组在接受治疗时不给予相关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治疗时给予充分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0.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总质量评分为(78.7±12.4)分,对照组为(63.5±15.2)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体会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是衡量医院管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儿科是各种病原体高度集中的场所,尤其是最近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更加使儿科门诊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因此做好控制医院感染的工作尤为重要。方法现对院内感染的管理进行了总结(1)加强管理、定期培训考核;(2)建立完善的预分检制度,预防手足口病、甲型HlNl流感等传染病;(3)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5)控制环境污染(6)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正确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7)重视护士的身心健康。结果要做好这项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是前提;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控工作是重要手段;实行儿科单独挂号先行预分检制度,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加强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手卫生。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则是关键。结论控制好儿科科室感染才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 标签: 医院感染 标准预防 手卫生 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护理研究、体会 。方法: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4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 82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 41 例患者 。对照组在接受治疗时不给予相关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治疗时给予充分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7.5% ,对照组为 80.4%,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 0.05 ) ,观察组的 生活总质量评分为( 78.7 ±12.4 )分,对照组为( 63.5±15.2 )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体会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救治的过程中,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通过对一例出现二次加重的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对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供临床医生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在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2例经核酸检测确诊为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患者的低剂量CT应用及影像特点。由2位影像医师独立评价CT图像质量,采用5分法进行评分。以≥3分为临床诊断可接受。并记录CT辐射剂量,包括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由2名放射科医师共同观察肺部病变分布、形态、密度等特征及有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膜改变。结果12例妊娠合并新冠肺炎患者中,咳嗽8例,发热4例,胸闷2例,呼吸困难、腹泻各1例。所有患者CT主观图像质量评分3~4分,平均3.46分,完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CTDIvol为1.13~4.31 mGy,平均3.02 mGy。DLP为34.48~75.29 mGy·cm,平均55.48 mGy·cm。E为0.48~1.05 mSv,平均0.78 mSv。胸部CT表现单肺病变5例,双肺病变7例。磨玻璃影1例,实变影1例,磨玻璃合并实变影7例,条索影1例,磨玻璃、实变及条索影共存2例。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低剂量CT扫描在妊娠合并新冠肺炎中的应用是完全可行的,CT主要表现为双肺斑片状、片状磨玻璃合并实变影,积极有效治疗可完全康复,预后较好。

  • 标签: 辐射剂量 妊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辽宁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早产儿的诊治经过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辽宁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早产儿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近期随访结果,并对2020年以来国内外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新生儿情况的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本例患儿生后出现窒息及呼吸困难,病程中存在血小板升高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及胆汁酸增高。出院后随访相关指标均有好转。(2)文献复习:目前资料显示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分娩新生儿结局多数良好,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发绀及呕吐等,早产儿发生率不足30%。结论本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早产儿目前随访良好,无证据表明本患儿生后临床症状与病毒感染有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孕妇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辽宁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早产儿的诊治经过及近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辽宁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早产儿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以及近期随访结果,并对2020年以来国内外报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新生儿情况的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1)本例患儿生后出现窒息及呼吸困难,病程中存在血小板升高及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及胆汁酸增高。出院后随访相关指标均有好转。(2)文献复习:目前资料显示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分娩新生儿结局多数良好,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发绀及呕吐等,早产儿发生率不足30%。结论本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孕妇分娩早产儿目前随访良好,无证据表明本患儿生后临床症状与病毒感染有关。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孕妇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初诊临床特征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141例COVID-19患者,男77例,女64例,中位年龄49(9, 87)岁。分析14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141例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降低38例(26.95%)、淋巴细胞比率降低71例(50.35%)。141例COVID-19患者中发热(>37.5 °C) 139例(98.58%)、咳嗽106例(75.18%)、头痛11例(7.80%)、咳痰41例(29.08%)、胸闷93例(65.96%)、呼吸道以外症状主要有腹泻等4例(2.84%)。141例COVID-19患者HRCT均有异常,52例(36.88%)胸部HRCT图像表现为磨玻璃影(GGO)和斑片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3例(16.31%)GGO合并局灶实变影;27例(19.15%)小片状模糊影;20例(14.18%)大片状实变影;48例(34.04%)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征;5例(3.55%)有空气支气管征象;7例(4.96%)小结节影;5例(3.55%)纤维化、网格影或条索影;7例(4.96%)双侧胸腔积液,4例(2.84%)纵隔或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COVID-19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应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对疾病做出早期预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作者: 吴文娟 何丽华 刘波 王莉 雷撼 向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医学检验科,上海 200123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海 200120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南京 210029 ,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西安 710068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上海 20012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北京 100044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中,建设大型方舱医院,对轻症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十分重要。而做好方舱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防止疫情传播,是方舱医院救治工作中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作者以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运行流程为线索,对个人防护、环境卫生管理、使用后物品管理、职业暴露处置和出院患者管理等方面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探讨,并分析运行中的常见问题,以期为其他方舱医院或临时救治机构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医院感染 应急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表现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分型和影像演变特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14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和HRCT影像学分型及影像演变特征。结果141例COVID-19患者首诊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比率降低。141例COVID-19患者中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37.5 ℃)139例(98.58%),偶见呼吸道以外症状如腹泻4例(2.84%)。141例COVID-19患者HRCT均有异常,52例(36.88%)胸部HRCT图像表现为磨玻璃影(GGO),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3例(16.31%)GGO合并局灶实变影;27例(19.15%)呈小片状模糊影;20例(14.18%)呈大片状实变影;48例(34.04%)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征;5例(3.55%)有空气支气管征;7例(4.96%)有小结节影;5例(3.55%)呈纤维化、网格影或条索影。首次核酸检测阳性者135例(95.74%),阴性者6例(4.26%),同期HRCT结果普通型71例(50.35%)、重型47例(33.33%)和危重型23例(16.31%),各型自起病至首次CT检查平均时间分别为(2.51±1.32)、(5.02±2.01)、(5.91±1.76)d;其中首次检查为重型的病例有19例(19/47,40.43%)在第二次检查时病变分型加重、第三次检查时分型减轻。第二次核酸检查阳性者141例(100%),同期HRCT结果为普通型44例(31.21%)、重型53例(37.59%)和危重型44例(31.21%),各型距离首次CT检查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3.32±1.61)、(3.93±1.84)和(4.15±1.57)d。第三次核酸检查阳性者113例,阴性者28例,同期HRCT结果为普通型79例(56.03%)、重型46例(32.62%)和危重型16例(11.35%),各型距离首次CT检查平均间隔时间分别为:(5.59±1.83)、(7.32±1.37)、(7.55±1.78)d;不同时间节点CT检查影像分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HRCT影像表现多样,双肺广泛的GGO、浸润影为其典型表现;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通常早于或与CT阳性同步出现,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在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CT影像表现和演变特征在肺部损伤早期预警、评估病变严重程度以及帮助临床进行分型和治疗后随访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对PCT(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RP(超敏C-反应蛋白)在细菌感染患者中进行应用比较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确诊的45名细菌感染病人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到该院的4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PCT和超敏CRP诊断,对两组的PCT和超敏CRP水平以及与研究组进行诊治后的PCT和超敏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PCT和超敏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后的PCT和超敏CRP水平不断降低。研究组的PCT的阳性率为88.89%、超敏CRP阳性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和6.67%,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以通过PCT和超敏CRP水平检测发现细菌感染患者,患者接受诊治后PCT和超敏CRP水平显著降低。

  • 标签: PCT 超敏CRP 细菌感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环式管理模式降低血液净化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接受血液净化患者116例,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采取常规管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8例),将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实施闭环式管理模式的患者设为研究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设置管情况(置管天数、穿刺部位)、CRBSI、导管周围皮肤感染、计划外拔管发生率、护理工作落实情况(风险评估、管路固定、健康教育、交接班、身体约束),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天数高于对照组,CRBSI、导管周围皮肤感染、计划外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风险评估、管路固定、健康教育、交接班、身体约束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闭环式管理模式有利于延长血液净化患者置管天数,减少CRBSI、导管周围皮肤感染、计划外拔管发生,有利护理工作落实,提升患者护理评价。

  • 标签: 闭环式管理模式 血液净化 预防 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感染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感染性疾病受检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均开展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受检者各项检测指标、三种检测方式的感染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的血清Hs-CRP、中性粒细胞数水平以及白细胞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受检者采取联合检测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与单一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血常规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感染性疾病检出率,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血常规 超敏C蛋白 联合检测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实体器官移植保存液受到污染是受者发生术后感染的潜在因素,病原体可通过保存液转移至受者体内,从而造成感染。对器官移植保存液培养阳性与受者术后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用药预防术后感染提供指导。

  • 标签: 器官移植 保存液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学检测技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种免疫学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等,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和病原学检查结果,对免疫学检测技术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不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我们发现免疫学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ELISA技术在检测病毒抗体方面表现出色,免疫荧光技术则更适用于快速筛查病原体。此外,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检测方法,也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结论:免疫学检测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不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治疗效果评估。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保障公众健康。同时,随着免疫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有望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免疫学检测技术 感染性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8年辽宁省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病例HIV-1基因型耐药特征,探讨失败的原因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个性化诊疗。方法募集2014—2018年辽宁省MSM人群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半年后的病例,对HIV-1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样本用RT-PCR法进行HIV-1 pol基因检测。对获得的pol基因序列进行亚型判定用Stanford University HIV-1耐药数据库进行基因型耐药解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共发现辽宁省MSM人群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病毒学失败病例400例,CRF01_AE为最主要流行毒株,约占83.8%;其中267例(66.8%)存在耐药相关突变并对一线药物存在低度及以上耐受。最主要受累群体为25~45岁年龄段病例,72.0%的病例在治疗后0.5~2.0年被检出,87.6%的耐药病例(234/267)同时对核苷类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结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病例主要由耐药相关突变引起的;在扩大治疗防控策略背景下,加强初始治疗病例依从性教育,减少治疗后耐药发生,必要时可以加强治疗后随访检测,识别治疗失败病例,及时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成功率。

  • 标签: 男男性行为人群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获得性耐药 病毒学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