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湿疹皮炎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2020.8-2021.9,选取100例湿疹皮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单双数法分组,应用常规护理的50例是对照组,应用循证护理的50例是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大于对照组80.00%,观察组五项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值有差异(P<0.05)。结论:湿疹皮炎治疗期间实施循证护理,可提升治疗有效率与知识掌握度,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湿疹皮炎 常规护理 循证护理 治疗有效率 知识掌握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在慢性湿疹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实施诊治处理的慢性湿疹患者64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划分为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增加应用综合性心理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躁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焦躁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在慢性湿疹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慢性湿疹 综合性心理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作为在人生初期出现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被发现与多种过敏性疾病相关,并可能是影响儿童过敏进程的疾病过程,该研究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状况,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探讨其对儿童过敏进程的影响,对于理解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食物过敏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哮喘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破骨细胞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COGCP)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经病理确诊为UCOGCP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记录肿瘤部位、长径、形态、边界、密度或信号、包膜、钙化、出血、囊变、强化程度,以及有无胰管扩张、胰腺实质萎缩,有无周围血管侵犯、淋巴结及器官转移。结果4例UCOGCP中病灶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1例。病灶长径3.3~13.0 cm,平均8.8 cm;呈类圆形3例,不规则状1例;边界清晰并见包膜2例,边界模糊2例。4例均为囊实性肿块,其中3例有囊腔分隔。CT平扫示4例肿块均呈不均匀低密度,其中1例有斑点状钙化;增强后肿块实性成分轻度强化,其中2例部分实性成分明显强化。MRI检查示2例T1WI呈混杂低信号,其中1例见小斑片高信号出血灶;T2WI呈混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弥散受限。2例主胰管扩张,1例胰腺实质萎缩。1例侵犯十二指肠降部,3例周围血管(包括门静脉、脾动脉、脾静脉)受侵,其中1例伴门静脉和脾静脉瘤栓形成,1例伴发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结论UCOGCP影像学特征为体积较大的囊实性肿块,可伴出血及钙化,增强后实性成分轻度强化,部分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有望提高该疾病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LEEP术式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糜烂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和宫颈糜烂患者128例,将其按照LEEP术式分成浅宫颈环切术(SRE)组、深宫颈环切术(DRE)组和宫颈锥切术(LEEPC)三组,分别包含患者58例,38例,32例。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展开比较。结果统计发现,术后6个月,128例患者,CIN治愈率达到95.31%;宫颈糜烂治愈率为94.53%,三种术式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术式治疗后,患者对宫颈塑形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宫颈疾病患者,对其展开有针对性的LEEP术式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治愈率高,术后塑形效果理想,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糜烂 宫颈塑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胶癌恶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导管腺癌恶变鉴别,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胶癌的患者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同时收集同时期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导管腺癌患者30例。分析患者术前CT和MRI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IPMN形态类型、最长径、成分、密度及信号、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内径、胰腺实质萎缩、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等。两组影像学表现特征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IPMN胶癌发生于胰头部16例、胰体尾部7例、全胰腺1例。22例有肿块形成,最长径54.5(29)mm。囊实性19例、囊性4例、实性1例,囊壁和内部分隔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5例T1WI有高信号。肿块内有钙化13例、气体2例。胰管扩张内径(13±5)mm。胰腺实质萎缩21例。8例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IPMN胶癌肿块最长径大于IPMN导管腺癌[31(16),Z=-3.758,P<0.001]。IPMN胶癌以囊实性为主,IPMN导管腺癌以实性为主(P<0.001)。IPMN胶癌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1WI点状高信号多于IPMN导管腺癌(P=0.001、0.031、0.034)。结论与IPMN导管腺癌相比,IPMN胶癌更倾向于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1WI呈点状高信号。

  • 标签: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胶样癌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经二代测序确诊的神经元蜡质脂褐质沉积症7型(CLN7)一家系的临床表型与MFSD8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采用二代测序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对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确诊的MFSD8基因突变所致CLN7一家系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基因突变特点。结果先证者,5岁9个月女童,临床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和不典型失神,伴轻度认知发育落后,运动发育及体格发育正常,无视力减退,眼科检查示双眼黄斑变性,长程视频脑电图示醒-睡各期多灶性散在棘波、棘慢波发放,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小脑萎缩。MFSD8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2个变异位点C.553G>A(p.V185I)和C.1391C>T(p.A464V)分别来自表型正常的父母,其中c.553G>A(p.V185I)来源于母亲,为未报道的错义突变,c.1391C>T(p.A464V)来源于父亲,为已知致病的错义突变,符合CLN7复合杂合突变常隐致病特点。先证者同胞哥哥6岁起病,首发症状为强直阵挛癫痫发作,伴进行性视力障碍及运动、认知功能倒退。头颅MRI示全脑性萎缩,MFSD8致病基因及复合杂合突变位点均与先证者一致。先证者父母均无临床表型;现3岁弟弟表型正常,为野生型。结论CLN7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变性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癫痫发作,进行性运动、智力倒退,视力丧失,头颅MRI提示脑萎缩,双眼黄斑变性。MFSD8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53G>A(p.V185I)及c.1391C>T(p.A464V)是本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 标签: 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7型 MFSD8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