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77例、胃癌患者108例、单纯肝炎患者40例、肝炎合并除肝癌以外其他癌症患者19例及健康对照54名,取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GPC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比较GPC3和AFP单独及二者联合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GPC3与AFP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胃癌、单纯肝炎、肝炎合并除肝癌以外其他癌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GPC3水平[中位数(四分位距)]分别为0.079 ng/ml(0.198 ng/ml)、0.048 ng/ml(0.044 ng/ml)、0.073 ng/ml(0.053 ng/ml)、0.050 ng/ml(0.018 ng/ml)、0.023 ng/ml(0.011 ng/ml);原发性肝癌患者GPC3水平高于胃癌、肝炎合并除肝癌以外其他癌症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均P<0.05),与单纯肝炎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0)。GPC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9.5%和94.4%,AFP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3.9%和94.0%,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2%和94.3%,GPC3、AFP单独及二者联合诊断肝癌的阳性似然比与阴性似然比的比值(DOR)分别为38.42、27.73和67.01。血清GPC3与AFP表达间有相关性(r=0.34,P<0.01)。结论GPC3与AFP联合检测能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筛查、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诊断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类 甲胎蛋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2006—2018年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17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乳腺组织石蜡标本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和比较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HMGB1蛋白的表达。分析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及胞质阳性率分别为80.8%(337/417)和16.8%(70/417),而其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分别为46.2%(12/26)和0。乳腺癌中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和胞质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分别P<0.001,P=0.046)。(2)组织学级别高、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其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率明显更高(分别P=0.006,P=0.004,P<0.001),胞质阳性率也明显更高(均P<0.001)。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患者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肿瘤组织学分级(OR=2.188,95%CI=1.078~4.443,P=0.030),而HMGB1蛋白胞质阳性表达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OR=3.031,95%CI=1.600~5.742,P=0.001)、ER(OR=0.129,95%CI=0.034~0.494,P=0.003)及TNM分期(OR=3.820,95%CI=1.042~14.001,P=0.043)。(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66,95%CI=0.138~0.972,P=0.044)。结论HMGB1蛋白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HMGB1蛋白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2例正常乳腺组织及14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esistin蛋白的表达。分析Resistin蛋白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23.8%(10/42)和0.0%(0/42),浸润性乳腺癌中其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88.3%(128/145)和24.8%(36/14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均P=0.000)。浸润性乳腺癌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在雌激素受体(ER)阴性者中较ER阳性者显著增强(P=0.006),且其在组织学III级和孕激素受体(PR)阴性者中的阳性率较I~II级和PR阳性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vs 0.058)。Resistin蛋白在组织学III级、ER阴性、PR阴性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者中的强阳性率显著高于组织学I~II级、ER阳性、PR阳性及HER2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0.015)。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乳腺癌分子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03)。结论Resist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 标签: 抵抗素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波动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PD中心稳定透析>3个月并规律随访至少1年的PD患者资料,使用Hb周期性法根据透析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较基线变化绝对值的平均值分为低波动组(≤10 g/L)、中波动组(>10~20 g/L)及高波动组(>20 g/L),比较各组之间的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方程分析3组患者Hb波动与心血管相关死亡、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及相关文献,将患者按研究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时的Hb水平分为达标组(Hb≥110 g/L)和未达标组(Hb<110 g/L),采用Cox回归分析法比较两组Hb平均波动水平与心血管相关死亡的关系。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PD患者Hb波动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67例PD患者,男性160例(59.93%),年龄(52.66±13.72)岁,中位透析龄37(21,61)个月。患者基线Hb(透析前)为(80.16±14.89)g/L,研究结束时Hb为(105.34±22.08)g/L。与低、中波动组比较,高波动组体重指数、基线Hb水平均较低(均P<0.05)。与低波动组相比,中、高波动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均较低,高波动组尿素氮水平较高(均P<0.05)。与中波动组相比较,高波动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较多(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患者以心血管相关死亡为研究终点事件的生存率(Log-rank χ2=2.961,P=0.228)及整体生存率(Log-rank χ2=0.735,P=0.6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年龄、性别、血肌酐、血白蛋白后,Hb平均波动越大,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越低(HR=0.972,95%CI 0.947~0.999,P=0.040);在未达标组人群中,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Hb波动大仍是心血管相关死亡风险低的保护因素(HR=0.946,95%CI 0.903~0.992,P=0.022),但与全因死亡均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波动与尿素清除指数(B=4.682,95%CI 2.480~6.884,P<0.001)及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B=0.001,95%CI 0~0.001,P=0.003)呈正相关,与基线Hb水平呈负相关(B=-0.554,95%CI-0.651~-0.457,P<0.001)。结论在较低的Hb水平(Hb未达标)PD患者人群中,高Hb波动度是心血管相关死亡的保护因素。在贫血治疗中,相比于Hb波动因素,采取合理的方案及时纠正贫血至达标水平,对降低PD患者心血管相关死亡的影响更大。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血管疾病 预后 血红蛋白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采用血塞通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治疗的作用效果。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他们就诊时间分别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根据数据表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药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治疗率92%与对照组有效治疗率78%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差异显著,与统计学意义相符(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血塞通注射液、小牛血清去蛋白联合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可有效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生存质量升高,是一项值得积极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血塞通注射液 小牛血清去蛋白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锌指蛋白A20(A20)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情况,并探讨其与瞬时肝弹性测定(FibroScan)、血清纤维化指标在肝脏纤维化分期中的关系。方法对15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A20按照肝脏病理纤维化分期,行免疫组化定量检测,并检测FibroScan、血清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A20表达、FibroScan、血清纤维化指标随肝脏病理纤维化加重而增加。肝脏纤维化各期前述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A20与FibroScan之间呈正相关,r=0.756(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A20、FibroScan、血清纤维化指标与肝脏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A20与细胞外基质沉积致纤维化形成有一定关系。

  • 标签: 丙型肝炎 锌指蛋白A20 瞬时肝弹性测定 肝纤维化 免疫组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患者出现的皮肤毒性不良反应,总结其护理措施,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2019年2—10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出现皮肤毒性反应的37例(39.4%)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与评估皮肤毒性,同时给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皮肤毒性反应的护理。结果37例患者中,34例(91.9%)为皮肤毒性G1级患者,未给予药物治疗,皮疹消退后按照原计划治疗;2例(5.4%)为皮肤毒性G2级患者,药物治疗后皮疹消退,可见散在色素沉着,按照计划进行原方案治疗;1例(2.7%)为皮肤毒性G4级患者,请皮肤科、感染科会诊,体温正常,皮肤黏膜破溃、结痂、脱落,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患者接受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性皮肤毒性反应,需要临床医生及护士进行规范化的治疗及护理,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 免疫相关性皮肤毒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之间关联,寻找合适的单核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为提前诊断和干预儿童青少年BD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78例汉族儿童青少年BD患者(病例组)和178例正常儿童青少年(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基因组DNA,从APP基因上取4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采用LDR-PCR SNP基因分型方法对儿童青少年BD患者和正常儿童青少年进行SNP分析。SPSS 22.0分析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使用软件SHEsis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APP基因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P基因4个SNP位点rs2040273、rs466433、rs463946、rs364048与BD相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4个SNP单倍型表明AACT、AGGC、GACT占总数的80%以上,单倍型中AGGC在病例组中所占百分比(11.9%)高于对照组(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GGC单倍体的关联比值比为2.727。结论APP基因4个SNP位点rs2040273、rs466433、rs463946、rs364048以及AGGC单倍型与汉族儿童青少年BD关联,APP基因是BD易感基因之一。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淀粉样前体蛋白 基因多态性 双相情感障碍
  • 作者: 王艳 蔡忠芳 沈湘萍 王倩 董小芳 金璐璐 王超群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国基层医药》 2021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内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肿瘤放疗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病理科 322100,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生物医学实验室 322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胃肠间质瘤(GISTs)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检查的GISTs 组织石蜡标本1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GISTs组织中HMGB1的表达,分析HMGB1胞核高表达及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ISTs组织中HMGB1胞核高表达率、胞质阳性率分别为75.4%(98/130)、23.8%(31/130)。在肠道及肿块>5 cm的GISTs患者中,其HMGB1胞质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非肠道及肿块≤5 cm者(χ2=6.672、14.412,P=0.036、<0.001)。与核分裂象≤5个/50高倍视野(HPF)GISTs患者(19.8%,19/96)相比,HMGB1胞质阳性率在核分裂象>5个/50 HPF的GISTs中有增强(35.3%,12/3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23,P=0.068)。HMGB1胞质阳性率在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的GISTs组织中分别为0.0%(0/15)、12.2%(5/36)、24.1%(7/22)、42.2%(19/26),呈逐步增强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31,P=0.001)。HMGB1胞核高表达与GISTs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均P>0.05)。结论HMGB1胞质阳性表达与GISTs患者多项预后不良因素及危险度分级密切相关,提示其高表达与GISTs患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免疫组织化学 受体,胞质和核 细胞核 基因表达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中抵抗素(Resistin)蛋白表达,分析其与Fascin-1(FSC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40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esistin和FSCN1蛋白的表达。分析Resistin和FSC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esistin蛋白高表达率为83.5%(334/400),FSCN1蛋白高表达率为18.8%(75/400)。Resistin高表达患者的FSCN1蛋白高表达率(21.0%,70/334)较Resistin低表达者(7.6%,5/66)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乳腺癌中Resistin和FSCN1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r=0.127,P=0.011)。生存分析显示Resistin和FSCN1均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5年平均总生存期和总生存率[54.3月,78.8%(26/33)]显著低于Resistin和FSCN1单一高表达者[57.9月,88.5%(146/165)]及Resistin和FSCN1均低表达者[58.0月,95.1%(3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4、P=0.029)。结论乳腺癌中Resistin和FSCN1表达显著正相关,二者同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抵抗素 Fascin-1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 作者: 陈旸 冷帅 王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天津市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市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免疫微环境与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0007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L4B复合物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胰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shCUL4B组(转染CUL4B慢病毒)、shDDB1组[转染DNA损伤结合蛋白1(DDB1)慢病毒]和shCUL4B+siSFRP1组[转染CUL4B慢病毒+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siRNA]。对敲低CUL4B和DDB1的胰腺癌细胞系进行RNA测序(RNA-seq),寻找CRL4B复合物调控的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靶基因mRNA的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PCR实验鉴定CRL4B复合物直接调控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GEO、TCGA和GTEx数据库中胰腺癌相关肿瘤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的测序数据,分析CUL4B、DDB1和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相关性。结果RNA-seq结果显示,CRL4B复合物调控的靶基因涉及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信号通路。qRT-PCR检测结果显示,shCUL4B和shDDB1组待验证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IP-PCR实验结果显示,CRL4B复合物直接结合在NME1和SFRP1靶基因启动子区,敲低CUL4B的表达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2A第119位赖氨酸单泛素化富集减少。对照组PANC-1细胞增殖率为(32.10±3.58)%,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3.95±1.66)%和(22.38±0.77)%,均P<0.05];对照组AsPC-1细胞增殖率为(35.47±7.80)%,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9.60±3.58)%和(30.09±0.81)%,均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对照组PANC-1细胞迁移率为(53.18±3.70)%,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7.46±2.62)%和(44.99±9.18)%,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上皮标志物α-catenin和γ-catenin的表达分别为1.00±0.03和1.01±0.11),低于shCUL4B组(分别为1.44±0.01和1.21±0.06,均P<0.05),对照组细胞间充质标志物Fibronect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4和1.02±0.18,高于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53±0.13和1.22±0.07,均P<0.05)。对照组细胞的迁移率为(100.00±3.96)%,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35.49±0.34)%和(107.06±2.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UL4B和DDB1在胰腺癌中表达升高,且与SFRP1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2和-0.264)。结论胰腺癌中CRL4B复合物转录抑制靶基因SFRP1进而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且CRL4B复合物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支持了其作为胰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胰腺肿瘤 CRL4B CUL4B DNA损伤结合蛋白1
  • 作者: 陈旸 冷帅 王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天津市医学表观遗传学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市医学表观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免疫微环境与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0007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RL4B复合物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胰腺癌细胞分为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shCUL4B组(转染CUL4B慢病毒)、shDDB1组[转染DNA损伤结合蛋白1(DDB1)慢病毒]和shCUL4B+siSFRP1组[转染CUL4B慢病毒+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siRNA]。对敲低CUL4B和DDB1的胰腺癌细胞系进行RNA测序(RNA-seq),寻找CRL4B复合物调控的靶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靶基因mRNA的表达,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PCR实验鉴定CRL4B复合物直接调控的靶基因,Western blot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蛋白的表达水平,EdU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GEO、TCGA和GTEx数据库中胰腺癌相关肿瘤样本和正常组织样本的测序数据,分析CUL4B、DDB1和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相关性。结果RNA-seq结果显示,CRL4B复合物调控的靶基因涉及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信号通路。qRT-PCR检测结果显示,shCUL4B和shDDB1组待验证靶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IP-PCR实验结果显示,CRL4B复合物直接结合在NME1和SFRP1靶基因启动子区,敲低CUL4B的表达后,靶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2A第119位赖氨酸单泛素化富集减少。对照组PANC-1细胞增殖率为(32.10±3.58)%,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3.95±1.66)%和(22.38±0.77)%,均P<0.05];对照组AsPC-1细胞增殖率为(35.47±7.80)%,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9.60±3.58)%和(30.09±0.81)%,均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对照组PANC-1细胞迁移率为(53.18±3.70)%,高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7.46±2.62)%和(44.99±9.18)%,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上皮标志物α-catenin和γ-catenin的表达分别为1.00±0.03和1.01±0.11),低于shCUL4B组(分别为1.44±0.01和1.21±0.06,均P<0.05),对照组细胞间充质标志物Fibronect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14和1.02±0.18,高于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1.53±0.13和1.22±0.07,均P<0.05)。对照组细胞的迁移率为(100.00±3.96)%,与shCUL4B组和shCUL4B+siSFRP1组[分别为(35.49±0.34)%和(107.06±2.7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UL4B和DDB1在胰腺癌中表达升高,且与SFRP1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342和-0.264)。结论胰腺癌中CRL4B复合物转录抑制靶基因SFRP1进而促进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且CRL4B复合物在胰腺癌中的高表达支持了其作为胰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 标签: 胰腺肿瘤 CRL4B CUL4B DNA损伤结合蛋白1
  • 简介:目的观察沙格列汀在胰岛素+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用血糖仍难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根据血糖情况继续调整胰岛素用量至血糖控制达标,试验组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量。比较治疗16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每日剂量、血糖达标时间、体质量指数、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肝功能、肾功能变化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6周后,试验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lc、血糖达标时间、尿白蛋白排泄率、胰岛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均无明显变化(P〉O.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及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对胰岛素+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用血糖仍难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能使血糖快速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尿白蛋白排泄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 标签: 沙格列汀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的表达情况、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07年1月—2018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39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90岁,中位年龄52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标本中HMGB1蛋白在细胞核、细胞质的表达情况以及EGFR蛋白在细胞膜的表达情况,分析HMGB1蛋白与EGF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根据HMGB1蛋白在细胞核及细胞质表达状态分为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阴性组、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阴性组、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阳性组、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阳性组,比较4组间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分别观察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EGFR蛋白阳性、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EGFR蛋白阳性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乳腺癌中,HMGB1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1%(314/392)和15.1%(59/392),EGFR蛋白在细胞膜阳性表达率为53.6%(210/392)。(2)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EGFR蛋白阳性率56.1%(176/314),高于细胞核HMGB1蛋白低表达的EGFR蛋白阳性率43.6%(3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1,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和EGFR蛋白阳性呈正相关(r=0.100, P<0.05)。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患者的EGFR蛋白阳性率(66.1%,39/59),高于细胞质HMGB1蛋白阴性的EGFR蛋白阳性率(51.4%,17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84,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和EGFR蛋白阳性表达亦呈正相关(r=0.106, P<0.05)。(3)HMGB1蛋白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阴性68例、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阴性265例、细胞核低表达且细胞质阳性10例、细胞核高表达且细胞质阳性49例,4组中EGF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2.6%(29/68)、53.6%(142/265)、50.0%(5/10)、69.4%(34/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2, P<0.05)。(4)392例乳腺癌病例中,235例获得了预后生存分析资料。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3~80个月,平均60个月。生存分析显示,在235例患者中,5年累积生存率为90.6%,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81.3%。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且EGFR阳性的患者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75.2%,低于其他患者的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P<0.05)。细胞核HMGB1蛋白高表达+EGFR阳性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为89.1%,与其他患者的91.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7、P>0.05)。细胞质HMGB1蛋白阳性+EGFR阳性的患者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为72.2%,5年累积生存率为83.3%,分别低于其他患者的82.0%、91.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70、1.307,P值均>0.05)。结论细胞核及细胞质HMGB1蛋白的表达均与EGFR蛋白表达正相关,并且细胞核或细胞质HMGB1蛋白与EGFR蛋白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有更低的5年无复发累积生存率和5年累积生存率。同时抑制HMGB1和EGFR可能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 标签: 乳腺肿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 预后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EGFR)与Fascin-1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东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石蜡标本258例和同时切除的正常结直肠组织石蜡标本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并比较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分析结直肠癌中Fascin-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EGFR的关系,以及EGFR和Fascin-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为38.0%(98/258),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的阳性率0.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01,P<0.01)。(2)女性、结肠及低分化的结直肠癌患者中Fascin-1蛋白的阳性率高于男性、直肠及高-中分化患者(χ2=4.256、20.085、8.471,P值均<0.05)。(3)在EGFR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Fascin-1蛋白阳性表达率(42.9%,91/212)较EGFR阴性病例(15.2%,7/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8, 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Fascin-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219,P<0.01)。(4)194例获得随访的结直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2%(142/194),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65.5%(127/194)。其中EGFR和Fascin-1均阳性患者的5年平均总生存期及5年总生存率(47.8个月、64.7%)低于非均阳性患者(54.4个月、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9, 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EGFR与Fascin-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同时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Fascin-1蛋白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