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直肠根治(LCS)治疗直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64例直肠患者,男37例,女27例,年龄(52.71±2.68)岁,年龄范围为33~72岁,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采用LCS将患者分为腹腔组(n=30)及传统开腹组(n=34),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腹腔组患者手术时间[(137.21±19.11)min]、中出血量[(141.25±8.33)ml]、术后住院时间[(5.84±1.72)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1±0.69)d]均优于传统开腹组[(178.57±15.38)min、(197.55±10.41)ml、(8.46±2.37)d、(3.89±0.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9%(3/30)]低于传统开腹组[26.4%(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S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腹腔镜 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直肠联合肝转移灶切除在治疗直肠肝转移(CRLM)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42例CRLM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龄(57.38±2.72)岁,年龄范围为41~78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腹腔组(n=18)与传统开腹组(n=24),腹腔组患者行腹腔直肠联合肝转移灶切除,传统开腹组行传统开腹结直肠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括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瘘、膈下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等。结果腹腔组患者手术时间[(193.24±15.68)min]长于传统开腹组[(170.63±16.39)min]、中出血量[(52.82±11.04)ml]少于传统开腹组[(67.16±17.40)ml]、术后住院时间[(5.14±1.03)d]短于传统开腹组[(8.42±1.61)d]、手术费用[(6.58±1.04)万元]高于传统开腹组[(5.17±1.42)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2.37±0.82)d]与传统开腹组[(2.64±0.7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3/18)]与传统开腹组[20.9%(5/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直肠联合肝转移灶切除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腹腔镜 吻合口瘘 膈下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在直肠新辅助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患者资料,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NLR、PLR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86例患者治疗后NLR、PLR升高均为43例。直肠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的NLR及PLR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癌结节数量、肿瘤长径均无关(均P>0.05),肿瘤与肛门距离<6 cm者治疗后NLR、PLR升高者比例均高于≥6 cm者[60.00%(30/50)比36.11%(13/36),χ2=4.778, P=0.029;64.00%(32/50)比30.56%(11/36),χ2=9.364,P=0.002];体质量指数≥28 kg/m2者治疗后NLR、PLR升高者比例均高于<28 kg/m2者[81.82%(9/11)比45.33%(34/75),χ2=5.108,P=0.024;90.91%(10/11)比44.00%(33/75),χ2=8.444,P=0.004]。治疗后NLR降低组患者的缓解率高于NLR升高组[72.09%(31/43)比51.16 %(31/43),χ2=3.983,P=0.046],而治疗前后PLR变化与患者新辅助治疗效果无关(P>0.05)。结论直肠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NLR变化与其疗效相关。

  • 标签: 直肠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PDCA在降低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TRI)术后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调查并统计2022年3月15日~4月10日常规围期护理干预后及2022年8月8日~9月3日运用基于PDCA管理模式的围期护理干预后患者肢肿胀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基于PDCA管理模式干预后,TRI术后患者肢肿胀的发生率由29.17%下降至14.63%,术后手部活动达标率从30.5%上升至85.3%;全员相关知识考核大幅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于PDCA管理的护理干预规范了心脏介入围期护理,降低了TRI术后患者肢肿胀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PDCA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TRI) 术肢肿胀 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