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口腔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风险预警管理认知的现状,为进一步构建口腔专科医院住院患者急危重症风险预警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0年1—8月选取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西省多家口腔专科医院的15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转录、编码、类属分析、描述和归纳总结。结果归纳出4个主题:医护人员掌握住院患者急危重症风险预警的管理能力不足,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急危重症风险预警的实施困难,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急危重症风险预警管理的需求现状,医护人员完善住院患者风险预警管理的专科指标。结论口腔专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住院患者风险预警管理认识存在欠缺,迫切需要提高风险认识和急救能力,以期建立口腔专科医院住院患者的急危重症风险预警管理体系。
简介:摘要目的编制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为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和预测护理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参考前期质性访谈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形成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的条目池;经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项目分析法等进行条目筛选,形成初始版评估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住院的115例全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评估表预测效能进行检验。结果2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5、0.825。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包括25个条目,评估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2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5(95%置信区间:0.790~0.939),当截断值为15.500分时,评估表的灵敏度为0.722、特异度为0.899、约登指数为0.621,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表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用于我国口腔专科医院患者全麻术后护理风险的评估和预警,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早期识别患者的护理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 PPC)中高风险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炎性因子、肺部氧合情况和PPC的影响,探讨利多卡因对PPC中高风险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24例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年龄≥18岁,ASA分级Ⅱ、Ⅲ级,PPC中高风险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62例。L组在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5 mg/kg,术中持续泵注利多卡因(1 mg·kg-1·h-1),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机械通气1 h(T1)、机械通气2 h(T2)、术毕(T3)、术后24 h(T4)检测患者血清克拉拉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ory proteins, CC16)、IL-6、IL-10水平,行动脉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xygen index, OI)、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 A-aDO2)、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 RI)。记录术中机械通气时间、术中液体输注情况、患者住院时长、ICU入住率、术后30 d PPC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2、T3时血清CC16、IL-6、IL-10水平及L组T4时血清IL-6水平高于T0 (P<0.05)。L组患者T2、T3时血清CC16水平及T3、T4时血清IL-6水平低于C组(P<0.05 )。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清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T1、T2时OI及L组T3时OI高于T0(P<0.05),T1、T2、T3时A-aDO2和RI高于T0(P<0.05)。T2、T3时L组OI值高于C组,A-aDO2值低于C组(P<0.05 )。两组各时点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中液体输注情况、输血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住院时间短于C组(P<0.05),术后30 d PPC发生率低于C组(P<0.05 )。结论静脉使用利多卡因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PPC中高风险患者行腹部大手术后的肺损伤,改善肺部氧合,降低围手术期PPC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化智能管理系统在电子自控镇痛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选择2018年6—8月及2019年3—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7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比较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后70名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及医护满意度指标。结果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3.725 ± 0.332)min,医护满意度为64.29%(45/70);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1.901 ± 0.237) min,医护满意度为97.14%(68/70),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197,χ2值为8.425,P<0.05)。结论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有效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效率,实现了麻醉科电子自控镇痛泵网络化的管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络化智能管理系统在电子自控镇痛泵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选择2018年6—8月及2019年3—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7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比较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后70名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及医护满意度指标。结果应用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前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3.725 ± 0.332)min,医护满意度为64.29%(45/70);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后医护人员平均取用镇痛泵时间为(1.901 ± 0.237) min,医护满意度为97.14%(68/70),应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197,χ2值为8.425,P<0.05)。结论电子镇痛泵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医护人员镇痛泵取用时间有效缩短,满意度显著提高,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效率,实现了麻醉科电子自控镇痛泵网络化的管理。
简介:摘要:幼儿园管理要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提升幼儿管理工作效果。相关管理制度应该逐步完善,明确教师的引导意识,强化集体荣誉感,尤其要注重激发教师的潜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新课改对幼儿园的管理提出来许多新的要求,需要幼儿园认真加以研究,不断提升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努力成为管理方面的行家里手,发挥幼儿园各个管理要素的最大合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管理的有效护理实践,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100位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位。观察组实施强化感染管理护理实践,包括严格的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透析设备专人专用及定期维护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实践。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等,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定期监测感染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的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6.3±12.7)岁,其中男性29位,女性21位,平均透析时间为(3.2±1.5)年。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7.1±11.9)岁,其中男性27位,女性23位,平均透析时间为(3.1±1.6)年。研究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8%(4/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10/50)(P<0.05)。结论:强化感染管理护理实践能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建议在血液透析中心推广实施强化感染管理护理实践,以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管理的护理策略及其效果。方法:将100名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观察组接受系统的营养管理护理策略,包括个性化营养指导、定期营养评估和心理支持等;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并比较营养状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5-75岁,平均年龄(52.4±10.2)岁,男性30名,女性20名;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6-74岁,平均年龄(51.8±10.5)岁,男性28名,女性22名。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系统的营养管理护理策略能够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由于农村社保面大量广,任务十分繁重,档案工作的规范与完善管理,在农村社保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过去档案管理大多被动承担着档案管理职能和档案利用服务职能,要想适应农村社保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优化自身的职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档案工作强化职能,创新改革,建章立制,依法治档,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