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地黄加减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Ⅲ期DN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地黄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sICAM-1)、单核细胞趋化性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BUN、SCr、SOD、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安静状态下测量3次血压,取平均值;收集24 h尿液,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total protein quantity,24 hUTP),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40/48)、对照组为66.7%(32/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P=0.049)。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t=4.05,P<0.01),收缩压低于对照组(t=4.29,P<0.01)。治疗后,观察组24 h UTP[(1.43±0.54)g比(1.86±0.50)g,t=4.05]、血清sICAM-1[(396.07±50.61)μg/L比(480.11±63.01)μg/L,t=7.20]、Hcy[(27.41±3.42)μmol/L比(29.76±5.80)μmol/L,t=2.4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168.32±41.26)U/ml比(143.11±37.02)U/ml,t=3.1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地黄加减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Ⅲ期DN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延缓DN进展,提高疗效。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气阴两虚证 参芪地黄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我饮食护理干预在糖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糖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常规饮食护理和自我饮食护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三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水平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为其实施自我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自我饮食护理 满意度 血糖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妊娠期糖尿(GDM)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性对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2—12月入住合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9年2—8月未应用循证实践时入院的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为应用前研究对象(53名),以2019年9—12月应用循证实践后入院的GDM母亲分娩的新生儿为应用后研究对象(59名)。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证据,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效果评价4个阶段构建并应用妊娠期糖尿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循证实践方案。于循证实践应用前后分别采用自制GDM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问卷和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对63名新生儿科护士及新生儿父母进行调查,并比较循证实践应用前后新生儿出生后2 h内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循证实践共应用了7条证据。循证实践应用后,GDM母亲分娩新生儿在出生后2 h以内的低血糖发生率从20.8%(11/53)下降至3.4%(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6,P<0.05);63名新生儿科护士GDM母亲分娩新生儿低血糖管理问卷得分从(7.00±1.43)分提高至(7.84±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3,P<0.05);证据应用前后,新生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评分分别为87.00(65.00,99.50)分和59.00(43.00,74.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28.500,P<0.01)。结论通过循证实践对GDM母亲分娩新生儿进行血糖管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其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护士新生儿低血糖管理水平,进而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新生儿 低血糖 循证实践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糖尿肾脏疾病患者采用优势内容递增式健康教育进行住院期指导,为患者健康生活提供建议。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糖尿肾脏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势内容递增式健康教育,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中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糖尿肾脏疾病患者实施优势内容递增式健康教育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由此提升生活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优势内容递增式 健康教育 糖尿病肾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和抗菌药物对老年糖尿合并肺炎患者的联合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从 2018年 8月至 2019年 2月 期间患有糖尿合并肺炎的老年患者 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 30例 /组。常规组予以单纯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抗菌药物和氨溴索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 73.3%,观察组 9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老年糖尿合并肺炎疾病的治疗采取氨溴索和抗菌药物,稳定患者各项指标,对预后有积极影响。

  • 标签: 氨溴索 抗菌药物 糖尿病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2型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α-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划分2018年2月-2018年11月本院接收的71例2型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n=35)开展甲钴胺治疗,研究组(n=36)接受α-硫辛酸治疗,统计各组治疗前后周围神经传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肌电图神经传导及正中神经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是5.56%,对照组是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在2型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效果较甲钴胺更优,不仅可以改善周围神经传导,同时具有较高的使用安全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alpha -硫辛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光动力疗法治疗食管癌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护理满意度,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进行光动力疗法食管癌患者60例,对其进行对照实验,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样本随机分配,经相同护理周期后,观察、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患者的疼痛评分、患者对护理方式的满意度。结果综合护理组在护理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仅有1例,常规组的不良反应有9例;综合护理组和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56%,76.29%;常规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不如综合护理组。以上三种实验结果求得P值均小于0.05。结论对我院的光动力疗法食管癌患者采取常规联合综合模式护理,可以提升医院原有的护理质量和水平,患者的住院感受与护理满意度都得到明显提升,最主要的是综合护理下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在临床治疗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光动力疗法 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Ⅱ型糖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间从我院出院的Ⅱ型糖尿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法将其随机分成常规组、延续护理组,并比较不同护理方法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改善情况。结果与本组出院时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延续护理组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评分皆有所提高(P<0.05)、而常规组评分则显著降低(P<0.05),延续护理组评分值更佳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应用到对Ⅱ型糖尿患者出院后的护理中去,有益于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与健康行为,对疾病控制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延续护理 糖尿病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患者,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干预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取60例糖尿患者分2组,均实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血糖控制、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血糖控制、胰岛素用量均优(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加强血糖控制,稳定心态,促进治疗效果,保障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糖尿病 胰岛素泵 血糖控制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伤疗法治疗肺结核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接受微创伤疗法的肺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小切口或者电视胸腔镜下的肺结核肺切除术及脓胸廓清术患者10例(A组),小切口开胸下的肺结核空洞、结核球、曲菌球病灶清除术和不经胸局限性脓胸病灶清除术患者29例(B组)。结果A组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8例,其中1例术后肺膨胀不良,造成上胸腔残腔积液,其余7例肺复张满意;拔管时间最短3 d,最长10 d;术后第2天患者均可下床活动。电视胸腔镜下结核性脓胸廓清术2例,其中1例肺完全复张,1例复张不完全。B组29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支气管胸膜瘘、结核播散、窦道形成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病例;住院时间较常规术式明显缩短;术后下床早,呼吸循环系统的恢复明显较肺切除患者快;术后引流量少,拔管时间平均2~4 d;术前局限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合并痰菌阳性的6例患者,术后5例转阴、空洞消失;其中1例痰菌量明显减少;2例合并曲菌球的患者术后咯血停止。6例不经胸局限性脓胸病灶清除术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患者随访4个月~12年,平均6.2年,未见复发及播散。结论微创伤疗法就切口而言,是介于传统开胸切口与微创切口之间的一种切口;就手术而言,比传统手术方式和微创手术方式损伤更小。肺结核的外科治疗应择机选择微创伤疗法,其方法可行且效果良好。

  • 标签: 肺结核病 外科 微创伤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苓白术散结合曲美布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曲美布汀基础上联合加味苓白术散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腹泻、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苓白术散结合西药可有效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加味参苓白术散 曲美布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采用三联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51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对照组接受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三联疗法,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30%)相较于对照组(71.43%)明显较高,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采用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三联疗法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对收治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采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并与采用安慰剂(即淀粉片)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改良Kupperman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改良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t=7.95,P<0.05);研究组患者的E2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上升(t=5.32、4.68,P<0.05)。两组治疗观察过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可显著改善其各项临床症状,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心理护理,给予充分的理解、精神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治疗,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激素替代疗法 更年期综合征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炎症小体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识别及诊断提供线索以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2年2月由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诊断的49例非炎症小体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49例非炎症小体病患儿中男29例、女20例。起年龄为0.8(0.3,1.6)岁,诊断年龄为5.7(2.8,8.8)岁,起至诊断时间3.6(1.9,6.3)年。结合基因检测Blau综合征34例(69%)、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的周期性综合征及A20单倍剂量不足各4例(8%)、伴发热和脂肪萎缩的慢性非典型嗜中性粒细胞皮综合征3例(6%)、Majeed综合征及化脓性无菌性关节炎和坏疽性脓皮和痤疮综合征各2例(4%)。22例(45%)患儿有相关疾病家族史。临床表现为皮疹37例(76%)、关节受累38例(78%)、眼部受累33例(67%)、反复发热17例(35%)。11例(22%)患儿合并消化系统受累。外周血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和(或)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30例(61%);自身抗体阳性者3例(6%)。治疗过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者23例(47%)、免疫抑制剂43例(88%),生物制剂37例(76%)。随访5.8(2.9,8.9)年,死亡3例(6%)。结论非炎症小体可有反复发热、皮疹、关节及眼部受累等症状,多数患儿合并阳性家族史,炎症指标可升高,自身抗体多为阴性。非炎症小体的治疗药物多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

  • 标签: 儿童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炎症小体临床特点,提高儿科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帮助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由北京协和医院儿科诊断的35例炎症小体病患儿的发热、皮疹、受累系统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特征。结果35例炎症小体病患儿中男20例、女15例,起年龄为1(0,7)岁,诊断年龄为7(3,12)岁。家族性地中海热10例、甲羟戊酸激酶缺乏3例、NLRP3基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15例、NLRP12基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4例、家族性寒冷型自身炎症综合征3型2例和家族性寒冷型自身炎症综合征4型1例。34例(97%)患儿表现为反复发热,27例(77%)具有皮疹表现,分别有11例(31%)为淋巴结肿大、10例(29%)为肝脾大、8例(23%)患儿生长发育迟缓。35例患儿中骨骼、神经、听觉和肾脏受累的患儿分别有18例(51%)、12例(34%)、8例(23%)和5例(14%)。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12例见于NLRP3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8例感音性耳聋患儿中6例为NLRP3基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2例为NLRP12基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7例腹痛患儿中5例为家族性地中海热、甲羟戊酸激酶缺乏和NLRP12基因相关自身炎症性疾病各1例。在急性炎症期,35例(100%)患儿的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明显升高。在21例检测了铁蛋白水平的患儿中有4例(19%)升高。自身抗体方面,35例患儿中有4例(11%)的患儿出现抗核抗体阳性。结论发热、皮疹和骨骼系统表现是炎症小体常见的临床特征,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抗核抗体多为阴性。炎症小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延误诊治。

  • 标签: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家族性地中海热 发热,原因不明
  • 简介:摘要许能贵教授及其同事呼吁推动针灸确证证据的传播和加大对有潜力针灸疗法的研究投入。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