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FH)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集FH 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14~76(37.67±17.71)岁],DFSP 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9~64(42.56±13.82)岁]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FH和DFSP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表型进行比较。结果21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体表肿物,外观呈瘢痕疙瘩样改变,全部行手术治疗,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为FH 12例,其中CD68 10例阳性,SMA 9例阳性,S-100均为阴性。确诊为DFSP 9例,其中2例为纤维肉瘤样DFSP,7例DFSP中CD34全部阳性,CD68 5例阴性,SMA 6例阴性。2例纤维肉瘤样DFSP中CD34,CD68,SMA均为阴性。随访6个月至4年,FH病例无复发,DFSP 3例复发,其中2例为纤维肉瘤样DFSP,1例纤维肉瘤样DFSP出现远处转移。结论部分FH和DFSP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与瘢痕疙瘩有一定相似度,鉴别诊断困难,早期确诊和规范化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瘢痕疙瘩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对小鼠皮肤中长波紫外线损伤的修复效果,为皮肤光损伤治疗提供思路。方法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提取C57BL/6小鼠腹股沟及肾周脂肪组织,处理获得小鼠ADSC,并进行表面标志物、成脂、成骨分化能力鉴定。小鼠光老化模型用SS-03AB型紫外光照仪照射,UVB总剂量9.45 J/cm2,UVA总剂量94.5 J/cm2。实验小鼠(72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MEM(培养基)组、ADSC组,各18只。正常组、模型组照射结束饲养2周后取材,ADSC组照射结束后给予200 μl ADSC悬液皮下注射,DMEM组给予200 μl无血清培养基,均在2周后取材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实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处理。结果提取细胞鉴定为脂肪干细胞。HE染色可见镜下炎症细胞浸润ADSC组比DMEM组(t=20.649,P<0.001)和正常组(t=16.147,P<0.001)显著减轻,真皮层厚度增加。Masson染色见ADSC治疗后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密度明显增高。结论皮下注射ADSC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胶原组织增生,增加真皮层厚度,有效抵抗UVB造成的炎症损伤和胶原断裂。

  • 标签: 小鼠 炎症 脂肪干细胞 光老化 光损伤 胶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