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随着互联网及信息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在校本课程建设及管理方面也开始逐步引进信息化技术。由于校本课程内容调整频率高,教师课题申报及课程管理等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此,高校将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到校本课程建设及管理当中,对提高课程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本课程;信息化管理;实践     1 传统校本课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管理意义    (一)传统校本课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个校本课程管理涵盖了课程申报、课程审批、选课指导、课程内容管理、教室安排、出勤统计、成绩评定等诸多教学环节。传统的校本课程管理都是靠人力予以完成,在此过程中,课程申报需要教师填写申报表,并逐级上报审批,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也不利于课程内容的及时修补;在课程教学管理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其他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几乎无差异,且课时数设置较短,上课形式多为传统讲授形式,这样很难让学生对校本课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些都会极大地限制高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和管理质量。    (二)校本课程信息化管理意义    随着信息化技术引入校园,传统课程建设及管理方式受到极大的挑战。高校将信息化管理技术运用到校本课程管理当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校本课程管理的不足之处,其优势与价值主要表现为:第一,能够提高课程管理的人性化和科学化。利用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教师课程申报、课程审批、学生选课、课程内容规划、学分管理、成绩评定等的网上管理,极大程度了减少了各部门各环节的无效流转,进一步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第二,能够重新整合高校教学资源。高校借助互联网的东风,能够提升现有课程资源、教师资源、信息技术支撑等条件,使这些优质资源的整合更新变成可能。而且教师参与校本课程信息化建设,能够自己亲身体验前言的教育技术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使教师不再简单重复以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第三,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重要实践载体。校本课程信息化建设是对高校现有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技术条件以满足课程开发及课程管理的应用需要;第四,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资源,并实现了持续延伸及拓展。信息化管理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信息化环境中大量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资料来充实课程内容,使校本课堂能够更加直观、生动、活泼的呈现给学生,以优化学生思维方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课程知识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需要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以时代发展为方向推陈出新,实现课程的持续性创新和完善。而信息化手段能够为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缩短时间、降低成本,从而使校本课程的动态化建设更具价值性和时代性,从而帮助高校实现专业课程的最优化延展和拓展。     2 校本课程信息化管理实践    高校校本课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具体来说:    (一)课程准备阶段信息化管理    高校应以校园网为平台依托,建立校本课程管理系统,在课程前期准备阶段,学校教务处通过校园网发布课程开设通知、课程介绍等以便学生随时查阅;教师可以在系统中填报课程申报表,并利用系统进行申报审批流转;学生则可以实现在线查阅课程信息、在线选课等,以实现学生选课的自主性,提高课程准备阶段的管理效率。对此,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整体质量,可以根据系统不同使用主体開发相应的管理模块,包括系统管理模块、教师模块、班主任 /班导模块、学生模块等,例如系统管理模块功能为以增减年级及学生信息、审核校本课程材料及教师申报管理;教师模块功能为帮助教师在线进行课程申报、编辑及修改,并针对学生通勤情况进行有效考核管理等。    (二)课程建设阶段信息化管理    第一,构建教学资源库。在管理系统中,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库建设以帮助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以保证校本课程的信息化制作质量。对此,教师在构建资源库之时,需要在保证所查知识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收集多种资源形式的教学资料,例如文字、图片、动画 、视频 、音频等;第二,搭建课程交流平台,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推进新的校本课程建设之时,可以通过学校的微课、易班等新媒体平台,将校本课程进行知识点规划,并引导学生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课程知识,并打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信息化课程知识地图。除此之外,教师在校本课程设计的时候,应尽可能地补充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养成,也可以增加相关多媒体资料,以丰富学生互联网课程学习的体验,以加强学习效果。    (三)课程实施阶段信息化管理    第一,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为便于教师、学生查看及教务处管理监督,在管理系统中可以设置出勤统计表、课程讨论区等,教师可以在每次课程后针对学生出勤情况在系统中提交出勤统计表,也可以在课程讨论区中实现师生学习内容的讨论与交流;教务处则可以利用系统发布课程时间安排、课程时间变动情况等,以方便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过程管理。第二,利用信息技术实施交互式教学。教师及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平台(如移动手机终端)获得校本课程资源,学校也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互动式教学,例如围绕校本课程主题进行实时讨论、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信息化平台沟通互动、帮助学生在线解答问题及专业信息分享等,从而使学习、交流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第三,强化校本课程学习方法的革新。在校本课程管理过程中采取信息化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学习中心化、学习方式碎片化以及学习资源的共享化,学生们可以在 QQ群、论坛、微信群、内部信息系统讨论区等社交媒体上实时进行学习交流,无需受地点、时间的限制,这样能够使校本课程学习实现广泛传播。    (四)反馈阶段信息化管理    一方面,实现大数据统计分析。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校本课程管理,会让学生在平台上留下学习痕迹以及对课程的偏好程度。学校也可以根据学生对校本课程选择类别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以判断学生的选课倾向。在此过程中,学校还可以根据掌握到的相关数据,及时调整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另一方面,评价反馈。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技能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针对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学习效果问卷调查,以充分了解学生们对课程技能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校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评价,以为后续校本课程改进提供反馈参考。在此期间,任课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反馈结果做成统计报表形式(包括课程成绩)直接上传系统,以便于教务处查阅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反馈结果和课程教学效果。    整体来看,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校本课程建设及管理中,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及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在校本课程信息化管理中需要提高课程准备阶段、课程建设阶段、课程实施阶段以及反馈阶段的系统交互性和衔接性,以使其能够真正提高课程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玉 . 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J].现代职业教育 . 2016( 30)     [2] 孙方 .校本课程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 [C]. 2010 

  • 标签:
  • 简介:【摘 要】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都走进了教育界,但是对于中学 学生而言,进行精准目标、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学科之间的 不同,有着极为明显的独特性,既需要教师像教授语言一样展开教学,又需要教师对知识点和目标进行细化。且学生间的 学习还会因为各自天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很有必要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展开分层教学。该文将以“精准目标、分层合作”为主题,对在中学 教学中展开分层合作教学进行分析 。    【关键词】 设立目标;研制内容;遴选策略;尊重差异     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统一大纲、统一要求、统一进度、方法单一。学习能力强的中学 生觉得上课内容简单,没有学习的必要 ;学习能力差的中学 生觉得学习异常吃力,跟不上上课的节奏,不能消化吸收课堂内容。这种教与学的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效率不高。采用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有意义。教师建立分层教学,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化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知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对于不同的中学 生而言,学习的难度有所不同。加之当前中学 生学习知识 的渠道不断增加,网络学习、外教、补习班等,都为中学 生学习提供了便利。然越是这样,中学 生有些 成绩之间的差距也会 越来越大。一些不进行课外学习的学生,和经常在课外学习的学生会有很大差别。这时候教师再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方式、目标展开中学 学科 教学,显然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中学 教师很有必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将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化的细化,通过分层合作的方式,提升中学 生的学科 水平。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目标制定、内容研制、教学策略的选择,都应该围绕着学生这一维度展开。由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阅读积累以及思维方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这个理念来看,阅读教学应该充分考量学生的内在差异,展开差异性教学,这是提升和铸造高效课堂的坚实基础。    一、根据不同差异,分层设立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 中,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科 学习的重要纲领,只有目标研制准确了,其他的教学内容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朝前发展。但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阅读教学课堂目标的制定就应该从不同的学生入手。      二、 中学学科 教学“精准目标,分层合作”教学模式的作用     在中学学科 中将教学目标细化,展开分层合作教学,对提升中学 生学科 学科核心素养意义巨大。第一,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有助于中学 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树立学习学科 的自信心。对于学科 水平较差的学生而言,简单的学科 知识有助于激励他们不断学习学科 ,对自己产生信心。对学科 成绩好的学生而言,较难的学科 知识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随着不断学会更多新的知识,他们的自信心会更强。第二,对于学科 水平较高的中学 生而言,其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接触更多和学科 相关的文化,不用浪费时间重复学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对学科 水平较差的中学 生而言,其则能更好地稳固学科 基础,稳健提升成绩,不会出现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第三,同一层次的学生目标一致,能够相互体谅,更好地展开合作,更利于中学 生进入到更高的学习层次。简而言之,无论是从学生内心的情感,还是从学科 教学质量上,对中学 生进行分层,制定精确的教学目标,使同一层次的学生相互合作,对中学学科 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都作用巨大。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曾经说过:没有适切的教学内容,任何教学策略和教学技艺都无济于事。学科 教学的核心要素在学科 教学中首先应该关注的不仅是怎么教,还在于教什么,只有真正研制出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保障学科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而在体现差异性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可以研制出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而契合更多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内在发展。    教学内容的不同决定了教学策略和教学基本定位的不同。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的丰富性,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学生对内容的选择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而是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内容选择进行整体性的把控,根据孩子内在的认知特点,尤其要关注孩子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能力、不同水平和不同基础,展开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的演示,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教学内容的浸润之下获得最长久的发展。    三、根据不同差异,遴选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学科 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学习质量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作者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就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升。因此,面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和原始经验的不同,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展开教学,从而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长足的进步。        根据中学 生不同的学科 水平,对教学目标进行精准化的细分展开分层合作教学,是一项较为浩大的工程。中学学科 教师需要从始至终始终贯彻这种理念展开教学,否则就没有意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游戏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并在课上课下同时展开分层合作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分层合作教学的作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考量差异现象,教师应该有深入而通透的把握,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铸造高效的学科 课堂教学。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