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将单纯采取依托必利分散片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45),将加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总分为(1.54±0.06)分,低于对照组的(2.13±0.13)分(t=3.881,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与对照组(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0,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34±1.05)分,低于对照组的(9.98±1.22)分(t=4.826,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作程度,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分析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进行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分析应用适宜性并进行完善。方法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我院528 010份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自动审核通过率与拦截率;随机选取其中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拦截标本300份(共触及自动审核规则1 012项次)及未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放行标本300份共600份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同时关注标本异常性状及不可接受差值(Delta check),计算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自动审核通过正确率,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计算528 010份标本中触及Delta check 规则的54 716份标本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率的计算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率的比较以P<0.05为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对触及的1 012项次自动审核规则逐项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并对其中触及原始细胞规则的108份标本按拦截条件逐条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分别统计528 010份标本及其中193 750份门诊标本的平均TAT、中位TAT,并统计528 010份标本TAT中<30 、30~60、>60 min 报告的百分比。分析评价规则应用适宜性,判断其是否达到最佳性能,能否满足临床与实验室需求;结合AUTO15优化完善自动审核设计流程、审核规则及应用流程。结果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3.06%(332 971/528 010),拦截率为36.94%(195 039/528 010),假阴性率1.00%(6/600),假阳性率12.67%(76/600),真阴性率49%(294/600),真阳性率37.33%(224/600),通过正确率为98%(294/300)。周期性验证组的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通过正确率高于二期验证组,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Delta check周期性验证组假阴性率、真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假阳性率、真阴性率高于二期验证组,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5 min;193 750份门诊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3 min。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TAT<30、 30~60、>60 min分别为83.30%(439 819/528 010)、8.00%(42 250/528 010)、8.70%(45 941/528 010)。结论自动审核规则应用1年后的周期性验证结果显示,本室在用的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能够保证血液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及工作效能,具有较好的应用适宜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门诊行抗VEGF治疗的临床检查确诊为wAMD患者38例40眼。所有患眼均采用3+按需治疗(PRN)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方案,至少随访12个月。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同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网膜形态学特征并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根据治疗后12个月随访期内是否出现复发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观察完成负荷期治疗后1个月以及随访期末时术眼形态学和视力应答效果。结果所有术眼在治疗后12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均至少出现1次视网膜积液完全吸收,其中21眼wAMD复发,占52.5%;初次积液吸收时BCVA(LogMAR)值越低,wAMD复发风险越高[OR=16.70,95%CI=1.22~100.00,P<0.05]。复发组平均接受治疗(5.8±2.3)次,明显多于未复发组的(3.5±1.4)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5);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间治疗前后BCVA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P>0.05);复发组终末随访时平均BCVA(LogMAR)为0.73±0.34,较复发时的0.81±0.37明显改善,终末随访时CRT为(187.2±81.7)μm,较复发时的(234.2±74.5)μ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2.62,均P<0.05)。所有术眼中形态学应答良好者35眼,占87.5%;形态学应答不良者5眼,占12.5%,继续治疗(3.2±2.2)次后积液吸收。形态学应答良好眼在负荷期治疗后1个月时平均BCVA(LogMAR)较初次积液吸收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术眼终末随访期CRT较治疗前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P<0.01)。结论规范的抗VEGF药物治疗wAMD在短期内安全、有效,但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初次积液吸收时更好的BCVA是wAMD复发的危险因素。患者在治疗后需要长期随访以防复发。形态学应答良好患者视网膜初次积液吸收后仍需完成负荷期治疗以提高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