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治疗策略和效果。方法2011年11月至2019年11月,6例成人TAPVC行手术矫治,Darling分型心上型4例,心内型1例,混合型1例。其中男1例,女5例。年龄(28.6±4.8)岁,体质量(47.3±3.7)kg。术前经皮氧饱和度0.91±0.05。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及并发症。体外循环(122.0±35.9)min,主动脉阻断(78.2±20.4)min,术后住院(9.7±2.9)天,监护室滞留(3.5±1.4)天,机械通气(17.1±2.9)h。术后随访6~100个月,无远期死亡,超声心动图未见肺静脉回流梗阻,左心功能正常,无肺动脉高压。结论成人TAPVC手术适应证良好,手术效果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效果,探讨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2011年7月至2019年8月,20例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完成矫治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手术方式:A组心脏上翻法,12例;B组心内法,8例。比较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ICU滞留、机械通气、术后天数以及术后吻合口流速等数据。结果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阻断、ICU滞留和机械通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B组[(14.7±2.9)天对(16.1±6.2)天,P<0.05],A组术后吻合口流速>120 cm/s者显著多于B组(7例对1例,P<0.05)。A组住院死亡2例,B组无住院死亡。18例生存患儿顺利出院,均定期随访,随访10~96个月。B组1例术后2个月死于误吸,余无死亡。随访超声心动图示均无吻合口流速增快。结论心脏上翻法和心内法治疗心下型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入路无显著差异,但心内法原位吻合,术后肺静脉梗阻概率低,可以优先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对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择期开通CTO病变的冠心病患者2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IPC组(n=142)和对照组(n=140)。采用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作为CI-AKI诊断的标准:应用造影剂后24 h CysC水平高于基线水平≥10%。分析两组患者间的基线资料和CI-AKI发生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CI-AKI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冠状动脉外科搭桥术、PCI术史及实验室检测指标、CTO病变靶血管及病变特征、造影剂用量、日本多中心CTO注册研究(J-CTO)评分、SYNTAX评分、PCI成功率及植入支架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CysC水平变化,RIPC组CI-AK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3%比29.3%,P=0.036)。Logistic分析显示,术前肌酐(OR=1.018,95%CI:1.006~1.030,P=0.003)、CysC(OR=5.200,95%CI:2.714~9.963,P<0.001)、造影剂用量(OR=1.013,95%CI:1.007~1.019,P<0.001)及J-CTO评分(OR=1.834,95%CI:1.145~2.939,P=0.012)是CI-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RIPC(OR=0.391,95%CI:0.199~0.765,P=0.00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CTO病变患者PCI术前采用RIPC干预可减少术后CI-AKI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栓预处理在AngioJet血栓清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急性期单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术前经腘静脉置鞘小剂量溶栓药物预处理是否可进一步提高AngioJet血栓清除效率。结果经预处理后,实验组术中即时血栓清除率较对照组高(Z=2.446,P=0.014),血栓抽吸时间更短[(289.1±57.9) s比(342.3±75.2) s],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降低更少[(7.2±2.4) g/L比(11.4±2.1) g/L];术后随访3、12及24个月深静脉通畅率无差异,远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无差异。结论经腘静脉置鞘小剂量溶栓药物预处理,可提高术中即时血栓清除效率,有效减少血栓抽吸时间及红细胞破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GTR1)及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4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和284例普通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者空腹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和PCR扩增,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反应,比较2组受试者、不同临床特征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AGTR1基因A1166C位点和IL-6基因C-572G位点多态性的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GTR1基因A1166C位点的AA基因型频率增高,AC+CC基因型频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GTR1基因A1166C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增高,C等位基因频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6基因C-572G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降低,CG+GG基因型频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L-6基因C-572G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降低,G等位基因频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未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比较,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AGTR1基因A1166C位点的AA基因型频率增高,AC+CC基因型频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IL-6基因C-572G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分别低于单发、未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高于单发、未合并糖尿病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AGTR1基因A1166C位点的AA基因型者易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合并糖尿病者患病几率更高。携带IL-6基因C-572G位点的CG+GG基因者易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合并糖尿病、多发动脉瘤者患病几率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00例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年龄、骨折原因、损伤节段等。结果老年人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的年龄一般分布于61-68岁,占64.00%(P<0.05);骨折原因主要为跌倒摔伤及高处坠落,分别占52.00%及33.00%(P<0.05);损伤节段主要为胸腰段T11-L2,占54.00%(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外伤性脊柱患者来讲,其发生骨折的年龄、骨折原因、损伤节段等均有明显不同,因此在临床诊治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提升,现代测绘技术有了很多突出的展现,比如新工艺、新设备在测绘领域都得到了很多广泛的应用。测绘工程是测量空间的一系列信息获取基础数据并绘制各种地形图的一项内容,测绘对象也十分广泛。所以只有精确的测量才可以利于后期工程的进展,而测绘工程的质量就成了重中之重,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最终成本、质量以及工期管理的效果。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科技发展推动了改革的深化,测绘行业在不断引进新技术的同时,也在进行着自我摸索,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好的管理制度。本文主要针对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进行了研究讨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脂水平与炎症反应强度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期寻找一种可以快速评估脓毒症病情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449例脓毒症患者及同期住院的355例非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入院24 h内的血脂及其他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双变量相关性研究方法分析脓毒症患者血脂水平与炎症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血脂成分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根据ROC曲线分析结果,将血脂分为不同水平两组,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无终点事件发生(以28 d病死率为终点事件)的累积存活率。结果与非脓毒症患者比较,脓毒症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TC(mmol/L):2.93±1.33比4.01±1.14,HDL-C(mmol/L):0.78±0.47比1.16±0.40,LDL-C(mmol/L):1.53±1.00比2.71±0.98,均P<0.05〕。在脓毒症患者中,血浆胆固醇水平与炎症程度指标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以HDL-C与白细胞介素-6(IL-6;r=-0.551,P=0.000)、降钙素原(PCT;r=-0.598,P=0.000)、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r=-0.285,P=0.000)的相关性最强。ROC曲线分析显示,在所有血脂成分中,以HDL-C对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当最佳截断值为0.69 mmol/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3%、65.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6%、71.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HDL-C≤0.69 mmol/L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较HDL-C>0.69 mmol/L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且低HDL-C水平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59.73%(135/226)比28.70%(64/223)〕、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41.15%(93/226)比31.84%(71/223)〕、需要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的概率〔机械通气:56.64%(128/226)比46.18%(103/223),血管活性药物:54.42%(123/226)比38.57%(86/223)〕及微生物培养阳性率〔45.58%(103/226)比35.43%(79/223)〕、出现耐药菌的比例〔19.91%(45/226)比10.31%(23/223)〕均较高HDL-C水平组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脂水平尤其是HDL-C水平能够良好地反映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强度及病情严重程度,HDL-C水平可作为预测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良好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方法从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20例,采用Garden进行分类,共有四种I型患者3例,II型患者5例,III型患者4例,IV类患者8例。结果在本院的所有患者都可以获得最低五年的随访治疗。通过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优类患者7例,良类患者6例,可类患者6例,差类患者1例,经统计,优良率高达9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要根据病人本身病症,从而进行分型选择方法进行治疗。另外,医院医护人员还要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对手术患者进行选择较理想半髋关节置换术或空芯螺钉内固定术,在术后要尽早进行活动,以避免术后出现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