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成人晕厥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连续纳入2018年6月25日至2021年3月1日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37家三甲医院急诊、老年科、心内科门诊或晕厥单元就诊且初步诊断为晕厥的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4 950例,年龄(56.3±16.8)岁,男性2 604例(52.6%)。最常见的晕厥类型为神经介导性晕厥[2 345(47.4%)],其次为心原性晕厥[1 085(21.9%)],而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则相对少见[311(6.3%)],此外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有1 155例(23.3%)。与≥65岁的患者比较,<65岁的患者中有诱因者更为多见[2 066(72.4%)比786(27.6%),χ2=136.5,P<0.001]。与其他类型晕厥患者比较,神经介导性晕厥患者中有晕厥先兆者占比较高[1 972(79.0%)比1 908(73.9%),χ2=17.523,P<0.001]。女性患者中有先兆者占比高于男性[1 837(80.0%)比1 863(73.0%),χ2=33.432,P<0.001]。<65岁的患者中有先兆者占比高于≥65岁者[2 482(77.8%)比1 218(73.4%),χ2=11.756,P=0.001]。与<65岁的患者比较,≥65岁者伴紫绀的比例较高[271(18.2%)比369(12.7%),χ2=23.235,P<0.001],伴大小便失禁的比例亦较高[252(15.2%)比345(10.8%),χ2=19.313,P<0.001]。与其他类型晕厥的患者比较,心原性晕厥患者有家族史者更为多见[264(24.3%)比754(19.5%),χ2=11.899, P=0.001]。晕厥患者合并的心血管疾病依次为高血压[1 480(30.5%)]、冠心病[1 057(21.4%)]、心房扑动/颤动[359(7.2%)]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36(4.8%)]。心原性晕厥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晕厥患者[417(38.4%)比640(16.6%),χ2=241.376,P<0.001]。此外,合并症还包括脑血管病[551(11.1%)]和糖尿病[632(12.8%)]。结论中国成人晕厥以神经介导性晕厥最为常见,有诱因、先兆的患者较为年轻,女性有晕厥先兆者占比较高,心原性晕厥患者中有家族史、合并冠心病的比例较高。
简介: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妇女中较为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综合征,由于本病患者大多数合并肥胖超重,且生育行为受到影响,加上长期西医激素药物服用会出现依赖情况和不良反应,且治疗效果有限,极易复发,患者会承受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压力,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中医将此病纳入“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的范畴,认为该病患者临床多呈现痰湿壅塞之证候特点,从中医古籍及现代治疗研究发现,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多采用健脾祛痰的思路来辩证论治从而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就此展开综述,所述观点仅供相关行业工作人员与患者进行参考。
简介:摘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一种生态治理污水的方法,其技术相对简单,投资省、处理效果好,运行和管理维护方便,对于节省资金,保护水环境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简介:摘要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从近年来施工的二衬来看,二衬在施工阶段出现了各类外观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二衬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缺陷,比如在隧道轮廓断面起拱线以下的侧墙上局部出现搭接错台、局部油污、蜂窝麻面、泛砂和气泡等表面质量缺陷,影响了混凝土外观质量。针对以上公路隧道二次衬砌常见的外观质量通病,分析二衬表面缺陷形成的原因,提出现场解决这类质量通病的最基本的方法,并对表面质量通病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以力争克服混凝土表面的常见病症,全面提高工程质量。以下内容结合衢宁铁路部分隧道工程实例,分析二次衬砌缺陷及其产生的原因,对其他在建隧道二衬缺陷和病害提出具体有效的整治措施,以便对二次衬砌缺陷整治及时处理,达到预期的效果,为类似工程二次衬砌施工提供参考,并总结出防治措施,以期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尽量杜绝和避免二衬质量缺陷事故的发生。
简介:摘 要:顶管法施工是给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技术中最常用的施工技术之一,泥水平衡顶管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顶管施工方法,而泥浆水处理及排放是制约项目推进的环保因素。针对泥水平衡顶管工艺泥浆处理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板框压滤处理工艺,通过现场实际应用,采用板框压滤技术能很好处理泥浆水达标排放问题,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早期接受阿比多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重组干扰素α-2b(Recombinant interferon α-2b,rIFNα-2b)三药联合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rIFNα-2b二药联合的抗病毒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月16日浙江省15家医疗机构纳入的237例新冠肺炎患者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rIFNα-2b(500万U,2次/d)雾化吸入治疗,其中196例患者同时口服阿比多尔(200 mg,3次/d)+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作为三联抗病毒治疗组,41例患者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片,1次/12 h)作为二联抗病毒治疗组;进一步将接受三联抗病毒治疗患者分为48 h内、3~5 d和>5 d开始抗病毒治疗组。比较三联和二联抗病毒药物,以及三联药物不同抗病毒时间的治疗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药联合治疗组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12.2±4.7) d,较两药联合组[(15.0±5.0) d]时间缩短(t=6.159,P<0.01)。三药联合治疗组住院中位时间[12.0(9.0,17.0) d ]亦短于两药联合治疗组[15.0(10.0,18.0) d](H=2.073, P<0.05)。三药联合治疗组在48 h内、3~5 d以及>5 d开始抗病毒治疗,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3.0(10.0,17.0)、17.0(13.0,22.0)和21.0(18.0,24.0) d,从抗病毒到病毒核酸转阴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8±3.9)、(13.5±5.1)和(11.2±4.3) d,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983和6.722,P<0.01或<0.05)。结论三药联合治疗组较二药联合治疗组可以缩短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和住院时间,且三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时间越早,病毒核酸转阴时间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