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穿颧种植技术在双侧上颌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双侧上颌骨次全切除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James Brown’s Ⅱ类双侧上颌骨缺损患者,上颌无余留牙并伴有口鼻相通。排除标准:病变累及颧骨体或术后需要放疗者。利用数字化技术应用Simplant 3D软件将阻塞器与缺损拟合,确定种植体植入方向与平台显露位置,肿瘤切除同期或术后二期在Brainlab工作平台导航引导下行双侧颧骨种植体植入,最终采用种植体支持式阻塞器修复上颌骨缺损。随访1年,采用阻塞器功能评分量表(OFS)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8~72岁,平均53.6岁。共植入颧骨种植体68枚,脱落2枚,种植体骨结合率97.06%。种植阻塞器修复率为90%(2例因肿瘤复发未进行最终修复)。经OFS量表评价,患者在咀嚼、发音以及外观等方面均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穿颧种植能够给双侧上颌骨缺损患者提供良好的修复效果,导航技术能够提高颧种植体植入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颧种植体支持式赝复体(ZIP)在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上颌骨缺损患者。纳入标准:单侧上颌骨缺损,年龄18~70岁,无全身慢性系统性疾病,无放疗史,口内余留牙列基本完整,无中、重度牙周炎,牙齿无松动,无明显错畸形。于患侧颧骨植入颧种植体2颗,即刻佩戴传统可摘式赝复体(RP),术后6~12个月完成ZIP修复,通过日常生活牙科影响量表(DIDL)对患者佩戴RP和ZIP后的主观感受进行生活质量评价,从外观、疼痛、舒适度、咀嚼效率和一般性能5个方面进行评分,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利用1例25岁正常男性志愿者头颅CT数据建立半侧上颌骨缺失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绘制颧种植体和赝复体模型,在该复合模型中对赝复体的义齿咬合面加载150 N垂直力模拟咬合力,并分析颧种植体、赝复体卡环、腭板、基牙等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及应力集中点,比较RP修复和ZIP修复后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例单侧上颌骨缺损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18~63岁,平均48.9岁。8例患者共植入颧种植体16颗,术后9~10个月全部完成ZIP修复。DIDL量表结果显示,ZIP在外观、舒适度、咀嚼效率和一般性能这4项指标中得分分别为(0.79±0.15)、(0.70±0.15)、(0.63±0.24)、(0.73±0.13)分,均明显高于RP的(-0.41±0.22)、(0.35±0.22)、(-0.09±0.34)、(0.30±0.19)分,而ZIP在疼痛指标中的得分为(0.29±0.15)分,低于RP的(0.48±0.23)分,除疼痛指标外,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分析证明,ZIP与RP相比,应力主要由颧种植体承担,腭板、卡环、基牙等处的应力明显减小,且分布更加均匀,无明显应力集中点。结论ZIP可改善外观、降低不适感、提高咀嚼效率,是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较好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中运用肩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联合康复综合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病例数为14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肩部综合训练,观察组接受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肩部综合训练,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分数与对照组分数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0.528,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319,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采取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康复综合训练的模式效果较好,有利于缓解患者肩部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