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通过收集全市多源遥感数据、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地面监测数据、自然环境数据,建立全市生态环境评价基础数据集,通过筛选评价指标,利用AHP法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全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包括自然气候指标2个、宏观生态指标5个、环境要素指标6个、农业面源指标3个、社会经济指标3个。以ARCGIS10.0软件为支持,以定量分析为基础,采用分层栅格数据处理和空间数据叠加的技术方法,建立评价指标实现多要素综合分析和整体评价技术方法,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区,并进行了实际验证,为天津生态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短期预后差的脓毒症患者,尽早进行干预,减少病死率。方法收集2013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0例脓毒血症(入院后诊断为脓毒症)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脓毒症患者入院后24 h内第一次的降钙素原、B型脑钠肽前体等指标,及入院当时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出与脓毒症患者30 d(短期预后)内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予逐步回归分析进行变量的二次筛选,最后将有意义的变量建立诺模图,用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判别能力,用GiViTI校准图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用递减曲线分析(decline curve analysis,DCA)判断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并应用bootstrap法进行验证。结果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型脑钠肽前体、乳酸、白蛋白、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入院时心率对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模后AUC为0.846,校准图的P值为0.886,Brier scaled:0.092,calibration slope:1.000,R2:0.385,DCA曲线在两条极端曲线之上。bootstrap法验证的AUC为0.854,校准图的P值为0.944,Brier scaled:0.090,calibration slope:1.000,R2:0.389,DCA曲线在两条极端曲线之上。结论B型脑钠肽前体、乳酸、白蛋白、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红细胞压积、入院时心率为脓毒症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指标建立的模型在评估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方面有较好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中心数据对本课题组前期单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建立的基于多因素逻辑回归的Nomogram模型进行验证及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7家儿童医学中心接受诊治的1 314例新生儿梗阻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及术前临床指标,包括性别、体重、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根据患儿术中胆道造影结果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组(BA组)和非BA组,其中BA组1 131例,非BA组183例。另外,在1 314例患儿资料中以其中500例患儿的资料作为模型组,建立优化的、基于多因素逻辑回归的Nomogram模型,余814例患儿资料作为验证组,同时在此次建模的基础上对前期模型及本次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BA组和非BA组在性别、体重、DB和GGT等4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此作为预测因子,建立了优化的Nomogram诊断模型,其具有较好的鉴别效能,截断值为0.74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值为0.8 358,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71.72%,阳性预测值(positivepredictive value,PPV)为92.55%,优于GGT单项指标的诊断效能。外部验证的结果提示,与前期模型相比,其更稳定,诊断效能更高,灵敏度为81.51%,特异度为90.48%,PPV为98.67%。结论基于多中心的优化Nomogram诊断模型在BA的术前诊断中有更稳定的预测效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基于此开发计算工具投入使用,为基层非专科医生提供早期鉴别诊断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大鼠糖尿病足胫骨横向骨搬移模型。方法将40只高脂饲养5周后的SD大鼠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并以随机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标准。实验期间在适应性饲养结束后每周监测一次体重、进食量、饮水量、排便量以及血糖的变化,直到连续3周随机血糖≥16.7 mmol/L。待血糖稳定后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存活的34只糖尿病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安装横向骨搬移外固定支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并进行横向骨搬移;对照组:安装横向骨搬移外固定支架并切除大鼠足背皮肤,但不进行横向骨搬移。在安装外固定支架后第1、5、10、15、20天记录创面变化。在横向骨搬移周期完成后(即胫骨横向骨搬移造模术后24 d),两组分别随机抽取1只大鼠进行血管造影,其余大鼠处死后观察下肢皮肤变化,并比较两组大鼠下肢皮肤组织CD31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密度值(AOD)。结果随机血糖由造模前(6.89±1.03)mmol/L升高到末次检测的(25.91±6.42)mmol/L,并且连续3周血糖均≥16.7 mmol/L。实验组足背创面在第5、10、20天时溃疡愈合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观察与血管造影都发现实验组横向骨搬移侧下肢有更丰富的血管。CD31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的AOD为0.60±0.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2,P=0.001)。结论在成功制作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基础上,通过自主设计的横向骨搬移外固定支架建立了下肢微循环改善的胫骨横向骨搬移模型。
简介:摘要:当研究环境大数据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时,我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和保护大气环境的迫切需求。当前的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方法存在着信息获取不足、数据管理不规范以及决策支持不够精准等问题和挑战。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环境大数据技术来更有效地监测、评估和治理空气质量,从而为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从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大数据存储管理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并结合空气质量监测、治理以及决策支持等方面,运用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方法,以期为环境保护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定性研究,探讨临床研究中真实世界数据(RWD)标准化存在的障碍和建议。设计基于5个访谈提纲,本定性研究涉及5类利益相关者。数据分析采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分析。背景包括8家医院、4家医院系统供应商、3家大数据公司、6家医疗产品公司和4家监管机构。参与者通过目的性抽样,共对来自25个机构的62名参与者进行了访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现有术语标准缺乏临床适用性,现有数据库缺乏通用数据元素,以及现有数据标准化过程缺乏透明度是临床研究RWD数据标准化的障碍。收集常用术语来扩大术语的覆盖范围,减少术语标准使用的负担,提高使用临床数据模型数据库的适用性,以及提高对源数据的可追溯性以提高透明度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可行建议。结论高效、可靠的临床研究RWD数据标准化有助于产生更好的证据以支持医疗产品的监管评价。本研究建议通过纳入本地使用的临床术语来提高术语标准,减少术语标准的使用负担。通过使用临床数据模型来提高RWD在研究中的通用性,并提高源数据的可追溯性以提高透明度,来指导未来的数据标准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