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三种方法对我院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收取的 72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RPR检测阳性标本 60例,检测率为 83.33%; ELISA70例,检测率为 97.22%; TPPA阳性 65例,检测率为 90.28%。 ELISA法敏感性最高、 TPPA特异性最高。结论: ELISA法具有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应作为目前临床诊断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评估德尔塔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疗队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28例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普通型23例、重型4例、危重型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影响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血液检查关键指标;按照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中位值42.5 fL,将28例患者分为低RDW-SD组(≤42.5 fL,16例)和高RDW-SD组(>42.5 fL,12例),比较两组免疫相关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DW-SD对新冠肺炎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患者入院第1天实验室检查指标中,RDW-SD是唯一与PaO2和PaCO2均相关的指标,并且与PaO2呈负相关(r=-0.379,P=0.047),与PaCO2呈正相关(r=0.509,P=0.006)。进一步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对RDW-SD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临床特征组之间RDW-SD数值(包括男性/女性、年龄≥65岁/<65岁、有/无高血压史、有/无糖尿病史、有/无吸烟史、有/无高热、有/无发热时间持续3 d、有/无呼吸系统症状、有/无消化系统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RDW-SD指标相对稳定,不受患者基线水平影响。低RDW-SD组CD19 B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高RDW-SD组(23.01±3.01比15.34±5.34,P<0.05),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明显低于高RDW-SD组(g/L:11.43±3.20比15.42±1.5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DW-SD评估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可信区间(95%CI)为0.59~1.06〕,接近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评分标准预测病毒性肺炎死亡风险预测模型评分(MuL BSTA;AUC=0.82,95%CI为0.51~1.12),并优于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AUC=0.70,95%CI为0.50~0.91)。结论RDW-SD对于评估德尔塔变异株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应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加强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阻断对孕妇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妇产科建档并于2021年1—12月分娩的HBV感染孕妇。HBV DNA≥2.0×105 IU/ml并在孕24~28周选择服用TDF治疗者纳入治疗组,HBV DNA<2.0×105 IU/ml、孕期未使用抗HBV药物治疗者纳入对照组。收集2组孕妇的病历资料,包括孕24~28周(基线)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磷、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 DNA等指标,以及孕36~37周、分娩时和产后42 d的肾功能、eGFR、血磷和肾小管损伤相关不良事件。比较2组孕妇在孕36~37周、分娩时和产后42 d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的变化及治疗前后Scr和血磷的变化;记录治疗组肾小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孕妇共189例,治疗组106例,对照组83例,2组孕妇的年龄、初产妇比例、基线丙氨酸转氨酶、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HBeAg阳性者占比和HBV DN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孕36~37周、分娩时及产后42 d的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基线至产后42 d,Scr、血尿素氮、eGFR和血磷的变化趋势2组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孕妇无一例发生低磷血症、Scr升高、肾性低尿酸血症、β2微球蛋白尿、非糖尿病性糖尿和代谢性酸中毒等肾小管损伤相关不良事件。结论TDF在妊娠中晚期用于加强HBV母婴传播的阻断对肾脏是安全的。
简介:摘要探讨山东省青岛市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人副流感病毒3型(HPIV-3)的感染情况,并分析HPIV-3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HN)基因特征。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及崂山院区在2018年1月至2019 年12月期间,每月随机采集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儿科患者的咽拭子样本,总共1 674份,采用多重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筛查HPIV-3阳性样本。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PIV-3阳性样本HN全长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序列结果与GenBank中HPIV-3的代表株进行对比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 674份咽拭子样本中,HPIV-3阳性有90份,检出率为5.37%,其中,6岁以下儿童占97.78%(88份)。HPIV-3阳性病例主要分布在春季和夏季。通过巢式PCR方法扩增得到44株HPIV-3 HN基因全长序列,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表明,HPIV-3 HN基因属于C3基因亚型的C3a和C3b分支,其中,C3a亚型有30株,C3b亚型有14株。44株青岛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0%~100.0%和98.5%~100.0%。综上,2018至2019年间,HPIV-3 C3基因型的C3a和C3b分支在山东省青岛市地区循环流行,其HN基因型变异较小,进化上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联合应用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接收的儿童感染性疾病患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时间段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45名为对照组;对所有患儿均实施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检验。结果细菌感染组的CRP值和WBC值水平都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的PA值则低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组的CRP、WBC水平都超过非细菌感染组,PA的水平则低于非细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的CRP、WBC、PA的阳性率均大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结论C-反应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小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缺陷乏养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但重要的病原菌之一,因培养和鉴定困难,常被误诊和漏诊。现报道2例男性晚发型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患者,其中1例为血培养和瓣膜培养缺陷乏养菌均阳性,1例仅为血培养缺陷乏养菌阳性,均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鉴定为缺陷乏养菌,经治疗后好转。提示MALDI-TOF MS可帮助临床医师快速、精准地识别缺陷乏养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