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手术技巧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伴发白内障103例(103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两组:A组,59眼经睫状体平坦部巩膜穿刺口切除晶状体后囊后,先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再用玻切头切除晶状体;B组,对照组,44眼,不进行水分离和水分层,直接用玻切头切除晶状体,观察两组手术耗时及并发症。结果A组切除晶状体耗时(5.68±1.20)min短于B组的(10.16±1.98)min(t=14.277,P<0.001);A组术中晶状体前囊破裂者1眼(1.69%)少于B组的8眼(18.18%)(χ2=6.648,P=0.010)。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中先行水分离再切除晶状体手术耗时短,前囊破裂率低。

  • 标签: 玻璃体晶状体切除术 水分离 手术技巧,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曲安奈德(TA)的3种混合剂型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行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者117例(117只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TA与平衡盐溶液1∶1混合,39例(39只眼);B组,TA与透明质酸钠凝胶1∶1混合,41例(41只眼);C组,TA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1∶1混合,37例(37只眼)。3组均在术毕前将药物注射于视网膜病灶处0.1 ml(含TA 2 mg)。结果A组大部分药物在后极部呈团块状沉积,而未贴附于病灶处;B组及C组大部分药物在玻璃体腔呈部分弥散状态,小部分贴附在病灶处,未沉积在后极部,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7,P<0.001); A、B、C 3组术后早期视力提高率依次为23.1%(9/39)、63.4%(26/41)、70.3%(2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91,P<0.001)。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率、高眼压发生率、炎症反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曲安奈德与透明质酸钠凝胶或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混合剂型可避免药物沉积在后极部,使部分药物更加准确的贴附在视网膜病灶处,早期视力提高较明显。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硅油类 曲安奈德 透明质酸钠 纤维素,甲基,羟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