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洋地黄两种药物在临床治疗心房纤颤的效果,为今后心房纤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后由门诊医师收住入院的心房纤颤患者共86例,将86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的43例患者设置为实验组,其余患者用洋地黄治疗设置为对照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显著有效37例(86.05%),有效5例(11.63%),无效仅1例(2.32%);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为29例(67.44%),有效7例(16.28%),无效7例(16.28%)。结论胺碘酮与洋地黄两者在治疗心房纤颤时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来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获取临床研究前瞻性数据。方法从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7月间产生的冠心病诊断报告中随机选择116份进行研究和分析,将诊断报告中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的7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外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3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回顾比较两种心电图的具体诊断结果,并对二者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诊断阳性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检查诊断出的房性早搏早发率、室性早搏早发率、房室传导阻滞率、房性和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率以及房性、室性早搏成对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长时间和持续性的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心律失常的发作持续时间、频度、规律和具体类型,动态心电图对心脏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较高。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前列地尔与丁咯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前列地尔组40例和丁咯地尔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银杏叶提取物与能量合剂治疗,在此基础上,前列地尔组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丁咯地尔组予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均以10天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病例的总有效率、耳鸣和眩晕症状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总有效率前列地尔组为92.50%,丁咯地尔组为80.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列地尔组耳鸣及眩晕恢复情况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观察到心衰、头晕、头痛、局部血管刺激征、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优于丁咯地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种止血方法,治疗血液透析时穿刺点渗血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20例血液透析时发生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治疗组(T1、T2、T3)和对照组(C),T1组采用无菌细纱线结扎止血,T2组采用云南白药外敷,T3组复合使用无菌细纱线结扎和云南白药外敷,C组采用3M透明胶带止血。比较各组止血效果及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治疗组止血效果均优于C组(P<0.05),且T3组优于T1、T2组(P<0.05),T1、T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C组,且T3组低于T1、T2组(P<0.05),T2组低于T1组(P<0.05)。结论无菌细纱线结扎复合云南白药外敷,用于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止血效果佳,血管并发症少。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THR)与闭合复位外支架固定(CREF)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5例单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3例,女92例;年龄70~98岁[(80.1±7.0)岁]。骨折Jensen-Evans分型:Ⅰ型2例,Ⅱ型21例,Ⅲ型24例,Ⅳ型36例,Ⅴ型67例,R型5例。85例接受THR治疗(THR组),70例接受CREF治疗(CREF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生存质量12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生理健康评分(SF-12PCS)、术后1年内病死率、随访终点生存曲线。结果随访时间1.0~9.5年[(3.9±2.4)年],140例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2例患者失访,13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THR组手术时间[77(60,100)min]及术中出血量[(290.6±182.3)ml]均长或大于CREF组[55(50,70)min、(30.5±25.0)ml](P<0.05)。THR组输血率[78%(66/85)]显著高于CREF组[21%(15/70)](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CRE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THR组Harris评分[(84.4±15.1)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6%(63/83)]及术后SF-12PCS[(16.2±1.0)分]均显著高于CREF组[(69.0±21.6)分、43%(27/63)、(14.1±2.2)分](P<0.05)。术后1年内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随访终点THR组生存状况优于CREF组(P<0.05)。结论相比CREF,THR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更优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以及更高的总体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入路内固定在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骨折病患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60)。A组采用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法,B组采用后正中入路法。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JOA评分和Cobb角矫正率比B组高,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比B组的16.67%低,P<0.05。结论选择椎弓根螺钉椎旁肌间隙入路法对腰椎骨折病患进行施治,可显著提高其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术后恢复,建议采纳。
简介: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酶9(PCSK9)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脂异常的T2DM患者140例,其中男80例,女60例,年龄41~72(55±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72)。两组患者均给予降糖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他汀类药物调脂,观察组给予PCSK9抑制剂调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IL)-1、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LDL-C达标率的差异。T2DM患者血清PCSK9水平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DL-C为(2.3±0.7)mmol/L,低于对照组的(2.7±0.7)mmol/L(P=0.024);观察组LDL-C达标率为89.7%(61/68),高于对照组的68.1%(49/72)(P=0.002);观察组治疗后IL-1、IL-6、TNF-α、CRP、IL-10和IL-8水平分别为(27.6±6.6)、(36.7±6.9)、(40.1±8.9)、(7.8±1.8)、(19.2±3.3)、(13.7±3.3)ng/L,均低于对照组的(30.6±7.9)、(40.1±7.3)、(43.4±9.2)、(10.4±2.5)、(30.7±3.7)、(26.8±3.4)ng/L(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CSK9水平为(74±13)μg/L,低于对照组的(97±14)μg/L(P<0.001)。T2DM患者PCSK9水平与LDL-C、IL-1、IL-6和TNF-α呈正相关(r=0.390、0.433、0.398、0.562,均P<0.05)。结论PCSK9抑制剂在T2DM患者中调脂作用较好,同时可改善炎症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 100 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将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50 例 [1]。对照组采取 人尿激酶溶栓 方法,观察组采取重组 尿激酶原溶栓 的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冠脉再通率和完全流通率以及轻度出血总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再次流通率和血管完全流通率都比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轻度出血总发生率 14.0% 比对照组 36.0% 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明显,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并且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到现在为止,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