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碱能生物标记物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本院择期在脊椎-硬膜外阻滞下行全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65~85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Ⅲ级。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于麻醉前取肘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丁酰胆碱酯酶(BuChE)、TNF-α和IL-6浓度。于术前1 d、术后入恢复室、术后1、3和7 d(或出院前)同一时段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术前采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术前认知状态,术后采用CAM法和MDAS法评估POD的发生情况,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P组)和非POD组(NP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OD的危险因素。结果NP组349例,P组57例,POD发生率为14.0%。与NP组比较,P组患者年龄、术前并存基础疾病(≥3种)、血浆ChAT、TNF-α和IL-6浓度升高,AChE和BuChE浓度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AChE、BuChE、ChAT浓度变化和高龄是发生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POD的发生与术前血浆AChE、BuChE和ChAT浓度变化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本院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入院时间为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围术期认知功能紊乱(PND)小鼠海马蛋白质组学的变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5月龄,体重30~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9):对照组(C组)和PND组。采用异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构建PND模型。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7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和条件恐惧实验。分别于术后1、3和7 d时,P组处死每次认知功能测试最差的3只小鼠、C组随机处死3只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ene Ontology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KEGG分析)。结果与C组相比,P组术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靶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场景恐惧记忆实验僵直时间百分降低(P<0.05)。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筛选出2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其中有12个蛋白表达上调,有9个蛋白表达下调。GO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蛋白参与了代谢、信号传递、生物过程的调节等过程,构成了细胞器、突触等结构,并与结合、运输等分子功能有关。KEGG分析结果表明,MAPK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SNARE蛋白囊泡运输等存在差异。结论PND小鼠海马存在2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这些蛋白参与了神经炎症反应、突触结构异常、线粒体功能异常、自噬能力下降等可能与PND有关的病理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原发病的影响。方法在已经构建的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患者管理平台中调取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登记的572例18 ~ 60岁银屑病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电话访问的方式调查疫苗接种情况,由固定人员在固定时间内按照已经制定的问卷获得疫苗接种相关信息。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结果完成电话访问的524例患者中,疫苗接种率为43.13%(226例);生物制剂治疗组接种率(30.79%,105/341)明显低于传统药物治疗组(66.12%,121/183),χ2 = 60.60,P < 0.001;未接种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恐惧(49.66%,148/298),其次为医生不推荐(26.51%,79/298)。生物制剂治疗组接种疫苗的患者延长治疗间隔后出现皮损加重的比例(6/14)明显高于规律治疗的患者(4.40%,4/91),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2例接种COVID-19疫苗后皮损严重加重的患者均是在应用生物制剂治疗时出现过敏反应且皮损尚未完全消退的患者。结论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的银屑病患者COVID-19疫苗接种率明显偏低,接种疫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因接种疫苗而延长治疗间隔有引起皮损加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