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颗粒阻尼技术作为新型减振的手段之一,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颗粒阻尼减振效果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结合了离散元EDEM软件分析了颗立填充率对减振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到了最优参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8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护肝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抗病毒方案治疗,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观察组43例给予阿德福韦抗病毒药物,研究并分析两种抗病毒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发现,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用药期间均有个别患者出现恶心、食欲下降、乏力、慢性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现象,但均能耐受,在持续用药和适当干预后症状消失或缓解。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或是阿德福韦抗病毒药物,对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均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均属于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22年3月份-2023年3月份之间所接收治疗的6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当作此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n=30)、观察(n=30)两组。前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与美托洛尔干预,后者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干预治疗。对比分析组间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心率以及QT离散度(QTd)。结果:两组展开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更高,差异有意义(P<0.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以及QT离散度(QTd)对比,治疗前差异不存在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及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结合美托洛尔来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可以获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治疗之后患者的心率以及QTd恢复更为明显,预后良好,在临床治疗当中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报道分别由平菇、黑木耳、金针菇诱发鞭挞样香菇皮炎各1例。例1男,45岁,发病前8 h食用大量烧烤平菇,躯干及腋下和腹部出现多条鞭挞样红斑、丘疹,无自觉不适。例2女,33岁,食用凉拌新鲜黑木耳1.5 d后,发现后背多条鞭挞样红斑,轻度肿胀,表面密集分布粟粒大丘疹,自觉轻度瘙痒。例3女,54岁,进食金针菇72 h后,颈部、躯干及四肢近端可见条索状、鞭挞样水肿性红斑、丘疹。例3背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海绵水肿,表皮内水疱,真皮乳头水肿,真皮浅层血管扩张,红细胞溢出,扩张的血管周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散在少数嗜酸性粒细胞。诊断:鞭挞样香菇皮炎。例1未处理,例2、例3外用丙酸氟替卡松软膏对症治疗,1周后皮损痊愈。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起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干扰因素,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方法2020年1月22日至2月15日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不同病原体感染及相关慢性疾病患者血清样本共71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1例患者血清中2019-nCoV IgM抗体,其中包括6例2019-nCoV肺炎确诊患者,5例A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B型流感病毒IgM阳性患者,5例肺炎支原体IgM阳性患者,5例嗜肺军团菌IgM阳性患者和29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5例高血压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6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然后对2019-nCoV IgM抗体阳性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造成检测结果假阳性的可能因素;再采用尿素解离试验对阳性结果的血清进行解离,以尿素最佳解离浓度进行解离后重新测定2019-nCoV IgM抗体。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和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血清中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阳性,其余47例受检者血清均为阴性。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6 mol/L时,上述18例中高水平类风湿因子IgM阳性患者的17例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尿素解离浓度为4 mol/L,解离时间为10 min,且亲和指数<0.46设定为阴性时,15例类风湿因子IgM阳性血清的2019-nCoVIgM抗体检测为阴性,6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血清检测仍为阳性。结论中高水平IgM型类风湿因子易造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019-nCoVIgM结果的假阳性,针对检测结果阳性的样本进行尿素解离将有利于降低假阳性的发生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用紫草素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对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δ(CEBP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SPF级BALB/c雄性小鼠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模型组、紫草素1组、紫草素2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5只。模型组、紫草素1组和紫草素2组小鼠背部脱毛区均每日外涂5%咪喹莫特乳膏(IMQ)50 mg建立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用药6 h后,紫草素1组、紫草素2组小鼠建模区分别予0.5 ml浓度为0.576 g/L和5.76 g/L的紫草素,共处理8 d;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每日肉眼观察各组小鼠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随时间的变化情况;8 d后,脱颈处死小鼠,取背部皮损,通过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CEBPD在小鼠背部表皮层的表达。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组间观察指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第8天时,模型组小鼠可见明显的红斑、鳞屑及皮损浸润增厚,紫草素1、紫草素2组小鼠与同期模型组相比,皮损显著改善,紫草素2组改善更明显。第8天时,空白对照组PASI评分为0分,模型组为(11.0±1.22)分,紫草素1组为(8.6±0.55)分,紫草素2组为(5.8±1.30)分,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21,P<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CEBPD表达水平(A值)为0.072±0.026,紫草素1组0.177±0.036,紫草素2组0.290±0.062,空白对照组0.407±0.05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895,P<0.01),两两比较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小鼠表皮层中CEBPD表达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空白对照组、紫草素2组、紫草素1组、模型组,各组间CEBPD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237,P<0.05),模型组、紫草素1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紫草素2组和空白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紫草素可有效干预咪喹莫特诱导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形成;CEBPD在银屑病样小鼠模型中表达降低,外用紫草素可显著升高CEBPD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