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谱(MALDI-TOF MS)在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快速鉴定中的应用。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经形态学鉴定为丝状真菌的菌株,分别采用双甲酸夹心法和甲酸乙腈萃取法提取真菌蛋白并行MALDI-TOF MS鉴定,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内转录间隔区(ITS)基因序列测定结果比较;分析丝状真菌菌种分布和标本来源。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90株,其中曲霉菌属70株(77.78%),青霉菌属6株(6.67%),链格孢霉5株(5.56%),镰刀菌属4株(4.44%),赛多孢菌2株(2.22%),米根霉、根毛霉和哈茨木霉各1株(1.11%);其中曲霉菌以烟曲霉47株(52.22%)、黄曲霉13株(14.44%)和黑曲霉4株(4.44%)为主。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90.0%)(包括痰标本和肺泡灌洗液),其次为角膜和耳道分泌物(3.33%),痰标本中分离率最多的为曲霉菌(59株、65.56%)。MALDI-TOF MS鉴定到种水平82株,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率为91.11%(82/90),鉴定准确率显著高于形态学鉴定结果(68.89%,6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02、P = 0.01);质谱鉴定丝状真菌中的曲霉菌、镰刀菌、赛多孢菌和链格孢霉时准确率高(98.57%~100%);双甲酸夹心法和甲酸乙腈萃取法前处理的质谱鉴定丝状真菌到种水平的比率分别为91.11%(82/90)和90.00%(81/90),鉴定曲霉菌种水平分别为98.57%(69/70)和97.14%(68/70),但鉴定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34、P = 0.95);两种前处理方法均可100%鉴定烟曲霉、黄曲霉、赛多孢菌和链格孢霉到种水平,其中89.36%(42/47)烟曲霉和76.92%(10/13)黄曲霉鉴定得分≥ 2.0分。结论MALDI-TOF MS技术鉴定丝状真菌快速准确,双甲酸夹心法前处理操作更简便,适合实验室常规检测,可用于实验室常规鉴定曲霉菌等常见丝状真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比效果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静脉溶栓组的患者50例,动脉溶栓组的患者50例,将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方式的治疗办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实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患者实际的治疗效果,准确的分析患者神经功能水平,判断脑梗死存在严重性的缺损问题,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是否存在明显的变化,实际指标是否有所降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标准需要得到有效的差异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尿激酶治疗,在动脉溶栓治疗上相比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推广性价值和应用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友病患儿出血与关节病变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及成都市新世纪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1~7岁重型血友病A且有关节出血记录的患儿,以患儿关节出血为研究关节,收集前3个月研究关节的出血次数,应用超声、X线、磁共振成像(MRI)和血友病关节健康评分(HJHS)评分系统对关节进行评估。将关节出血次数与超声、X线、MRI和HJH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超声、X线、MRI和HJHS评分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共收集重型血友病A患儿18例,年龄(5.6±1.8)岁,共30个出血关节,中位年关节出血次数为4次(4~16次),中位年靶关节出血次数为8次(4~16次)。2.关节出血次数与超声、X线评估有相关性(r=0.390,P=0.033;r=0.517,P=0.008),与HJHS评估、MRI评估均无相关性(均P>0.05)。3.超声、X射线、HJHS和MRI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15(超声与X线),r=0.510(超声与HJHS),r=0.812(超声与MRI),r=0.666(X线与HJHS),r=0.911(X线与MRI),r=0.781(HJHS与MRI),均P<0.01]。4.关节超声和/或MRI评估异常的关节中,出血次数与关节评估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关节出血与关节评估获得的关节病变程度结果不一致,因此准确判断关节病变情况需综合评估关节结构、功能等,以便更加全面地指导血友病患儿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握力体重指数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10月在沈阳市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体检的3 598名60岁以上老年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测、握力测量和实验室检测,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握力体重指数与MS的相关性。结果握力体重指数与MS[男性(r=-0.213,P=0.000),女性(r=-0.236,P=0.000)]呈负相关。对不同性别居民握力体重指数水平进行四分位数划分,调整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随着握力体重指数降低,MS发生的危险性增加。与握力体重指数>P75者相比,男性握力体重指数<P25发生MS的相对危险度为3.714 (95% CI:2.604~5.298, P<0.001),P25~P50者为2.816 (95% CI:1.997~3.969, P<0.001),P50~P75者为1.655 (95% CI:1.169~2.343, P=0.004);女性握力体重指数<P25者为3.000 (95% CI:2.356~3.821, P<0.001),P25~P50者为2.013 (95% CI:1.592~2.545, P<0.001),P50~P75者为1.885 (95% CI:1.492~2.381, P<0.001)。男性握力体重指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626(0.595~0.657),女性为0.614(0.591~0.637),握力体重指数诊断MS的最佳切点为0.443(男性)及0.351(女性)。结论握力体重指数与MS及其组分的发生风险呈显著负相关,评估握力体重指数可为MS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分离出丝状真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结果,提高对该类感染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宣武医院临床标本分离到丝状真菌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微生物学结果。比较肺部感染组和定植/污染组及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差异,分析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结果共收集分离丝状真菌的患者110例,男70例,女40例;年龄(69.81±13.93)岁,年龄范围为26~97岁,≥60岁占82.73%。70例(63.64%)确诊为丝状真菌感染,其中肺部感染组62例(56.36%),致病菌以曲霉菌为主(87.10%,54/62)。定植/污染组40例(36.36%),均来自呼吸道标本,分离菌株包括曲霉菌(82.50%,33/40)、青霉属等。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患者发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6,P<0.05)。2组标本均主要来源于呼吸科、急诊科和老年科。菌种分布均以曲霉菌属(烟曲霉和黄曲霉)居多,肺部感染组菌种分布更广。肺部感染组主要危险因素为有肺部基础疾病、糖皮质激素使用和糖尿病,肺部感染组较定植/污染组病死率高(35.48%比5.00%,χ2=12.55,P<0.01)。肺部感染组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好转40例(64.52%),死亡22例(35.48%)。死亡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存活组(t=4.83,P=0.01),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死亡主要危险因素(χ2=8.40,P=0.02)。G试验和GM试验在肺部感染组检测阳性率高于定植/污染组(P值均<0.05)。结论丝状真菌感染病死率高,通过对丝状真菌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特征研究,有利于提高丝状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讨论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胆囊息肉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96例胆囊息肉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经各自手术治疗的所用术时、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及住院时间对比。结果经比较得知,实验组手术耗时64.8±29.4(min)、术中出血量66.7±12.8(mL)、肠胃恢复1.5±0.8(d)、住院时间4.2±3.3(d);参照组手术耗时102.6±32.2(min)、术中出血量158.8±26.2(mL)、肠胃恢复3.2±1.2(d)、住院时间8.4±3.8(d);实验组术后并发症4例,参照组术后并发症17例。采取腹腔镜手术的实验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各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胆囊息肉实施腹腔镜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减少术中出血,不良反应少,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与合并肺结核的胸膜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单纯结核性胸膜炎及合并肺结核的胸膜炎患者各50例,用相同的方案治疗。结果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15~20天,合并肺结核的胸膜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30~50天。结论单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疗效比合并肺结核患者快。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不同临床分型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23日到2020年2月8日7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连续收治的确诊病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进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定性资料采用频数和率表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结果纳入了符合标准的32例确诊病例,轻型或普通型28例(87.50%),重型或危重型4例(12.50%)。4例(12.50%)患者合并有1项基础疾病(支气管哮喘、冠心病、恶性肿瘤、慢性肝脏疾病各1例),1例(3.13%)患者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和恶性肿瘤。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总队列病例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别为26.98(16.88~46.09)U/L和24.75(18.71~31.79)U/L,白蛋白(Alb)和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39.00 (36.20~44.20) g/L和16.40 (11.34~21.15) μmol/L。轻型或普通型亚组的ALT和AST分别为22.75 (16.31~37.25) U/L和23.63 (18.71~26.50)U/L,其中ALT > 40 U/L有6例(21.00%),AST > 40 U/L有1例(3.60%);Alb和TBil分别为39.70 (36.50~46.10) g/L和15.95 (11.34~20.83) μmol/L。重型或危重型亚组的ALT和AST分别为60.25 (40.88~68.90) U/L和37.00 (20.88~64.45) U/L,其中ALT > 40 U/L有3例(75.00%),AST > 40 U/L有1例(25.00%);Alb和TBil分别为35.75 (28.68~42.00) g/L和20.50 (11.28~25.00) μmol/L。结论多中心回顾性研究结果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肝功能损伤在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中少见,而在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中多见。因此,应当加强对重症患者治疗期间的肝功能监测与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机器人辅助与传统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术后下肢长度差异(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分别采用机器人辅助和传统方法行THA患者资料,其中机器人辅助行THA组(机器人组)38例(54髋),男18例,女20例;年龄(53.5±13.6)岁;BMI为(26.2±3.4)kg/m2;股骨头坏死21例(32髋),CrownⅠ、Ⅱ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7例(22髋)。传统方法行THA组(常规组)38例(54髋),男19例,女19例;年龄(52.3±14.7)岁;BMI为(25.7±2.9)kg/m2;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9例(30髋),股骨头坏死19例(24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LLD、Harris评分、关节遗忘评分、术前与术后LLD的差值,同时评价手术方法与髋关节长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为(73.3±14.1)min较常规组[(59.3±12.6)min]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2,P=0.003)。机器人组术后LLD为(2.3±3.4)mm,小于常规组(6.7±5.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1,P<0.001)。机器人组2.6%(1/38)、常规组47.3%(18/38)术后LLD的绝对值>5 mm。机器人组术后与术前预计髋关节长度差值为(2.8±2.2)mm,小于常规组(7.9±5.3)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P<0.001)。机器人组术中反馈的髋关节长度变化结果与术后测量的髋关节长度具有相关性(r=0.983,P<0.001)。末次随访时,机器人组Harris评分和髋关节遗忘评分分别为(83.1±5.3)分和(32.5±4.9)分,常规组为(82.9±7.2)分和(31.9±6.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1,0.356;P=0.819,0.731)。机器人组1例术后出现定位点渗血,给予缝合,愈合良好;常规组1例术中发现髋臼后壁骨折,术后避免负重4周,恢复良好。结论机器人辅助THA较常规THA可以精准的恢复双下肢长度,缩小LLD。机器人术中对LLD的实时监控可以准确给予术者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后颈长肌、颈伸肌的容积变化,以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单节段ACDF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7例,随访时间为(23.0±4.8)个月(范围16~34个月)。所有纳入对象均于术前1周内和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MR检查,在轴位MRI T2WI测量C2~C7各椎间盘水平的颈长肌截面积(axial section of longus colli cross section area,AxCSA)、长短径线比值(ratio of long and short diameter line,RLS),并依据层厚计算颈长肌容积。同时测量相同层面包括多裂肌、颈半棘肌、头半棘肌、头夹肌、颈夹肌在内的颈伸肌截面积(cervical extensor cross-sectional area,CESA),并将CESA与相应椎体截面积(vertebra body area,VBA)的比值作为颈伸肌容积进行分析,即CESA/VBA。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轴性疼痛程度,改良日本矫形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及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估颈椎功能状态。分析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颈长肌、颈伸肌的形态学变化,并与VAS、mJOA及ND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节段AxCSA在术后第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140.84±19.51)mm2均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113,P<0.05),分别减少至(117.74±17.15)mm2(t=6.714,P<0.05)、(116.37±18.67)mm2(t=6.841,P<0.05)和(116.27±18.65)mm2(t=6.873,P<0.05),较术前分别减少16.40%、17.37%和17.45%;RLS则较术前1.97±0.67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12,P<0.05),分别增加至2.73±0.60(t=6.380,P<0.05)、2.82±0.64(t=6.926,P<0.05)和2.74±0.62(t=6.368,P<0.05),较术前分别增加38.58%、43.15%和39.09%;颈长肌容积均较术前(8853.48±458.65)mm3均有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11,P<0.05),分别减少至(7834.53±461.59)mm3(t=11.822,P<0.05)、(7926.42±456.24)mm3(t=10.819,P<0.05)和(7892.38±450.78)mm3(t=11.283,P<0.05),较术前分别减少11.51%、10.47%和10.86%。术后3、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非手术节段AxCSA、RLS及颈长肌容量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与非手术节段CESA、CESA/VBA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长肌容积与VAS在术后第3个月(r=-0.308,P<0.05)、第12个月(r=-0.210,P<0.05)及末次随访时(r=-0.404,P<0.05)均呈负相关性;颈长肌容积与NDI在术后第3个月(r=-0.511,P<0.05)、第12个月(r=-0.518,P<0.05)及末次随访时(r=-0.352,P<0.05)也均呈负相关性;但颈长肌容积与各随访时间点的mJOA无相关性(P>0.05);术后第3个月、第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ESA/VBA与VAS、NDI、mJOA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CDF术后颈长肌容积较术前明显减少,且其形态也发生明显改变;但颈伸肌容积未发生明显变化。ACDF手术主要影响手术节段相对应的颈长肌,颈长肌容积与术后的VAS、NDI存在负相关性。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糖尿病患者采检验的过程当中,采取常规尿液检验以及血糖检验的方法,对于患者的诊断结果以及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我院就诊并且确诊为糖尿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取常规尿液检验以及血糖检验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阳性检查例数为39例,占比97.50%,对照组患者的阳性检查例数为25例,占比62.50%,研究组患者的阴性检查例数为1例,占比2.50%,对照组患者的阴性检查例数为15例,占比37.50%,研究组患者的阳性检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阴性检查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在检查的过程当中采取血糖检验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测的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后出血产妇疾病干预中阶段性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择定2022年3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4例产后出血产妇为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阶段性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预后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和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阶段性护理利用在产后出血产妇疾病干预中具有显著的价值,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还能够促进患者良好预后,临床利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移位情况,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移位类型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据临床症状和颞下颌关节MRI诊断为ADD的111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78例,年龄(31.0±10.9)岁(18~60岁)。根据有无偏侧咀嚼将患者分为无偏侧咀嚼组(40例)和偏侧咀嚼组(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杂音和张口受限及ADD类型。根据偏侧咀嚼的侧别,将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分为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观察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疼痛、关节杂音以及ADD的分类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偏侧咀嚼与临床症状和移位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偏侧咀嚼和偏侧咀嚼两组患者中,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疼痛的比例[89%(63/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70%(28/40)](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同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侧(P<0.05)。MRI检查显示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双侧ADD的比例[58%(41/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37%(15/40)](P<0.05)。偏侧咀嚼患者同侧和对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 ADDwR)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偏侧咀嚼患者左右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ADDwR和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同侧出现ADDwoR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P<0.05)。偏侧咀嚼与ADD患者的疼痛症状(OR=3.375)和关节盘移位的侧别(OR=2.278)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偏侧咀嚼ADD与无偏侧咀嚼ADD患者的移位类型与临床表现不同,前者出现疼痛和双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后者。偏侧咀嚼ADD患者的同侧颞下颌关节发生疼痛、关节杂音和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偏侧咀嚼与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疼痛症状、关节盘前移位侧别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时双重触发与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全麻术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且模式为PSV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阻抗成像(EIT)对患者进行监测,同步采集患者气道压力-时间波形、流速-时间波形、总体及各个分区的阻抗值-时间波形进行离线分析。测量吸气初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的容积,并将其定义为钟摆容积。由经过培训的研究者进行双重触发的识别,观察正常呼吸和双重触发初次呼吸、双重呼吸和双重触发后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根据双重触发的发生频次将患者分为重度(≥1次/min)和非重度双重触发组,比较两组患者各种类型呼吸的钟摆容积、呼吸力学参数以及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采集分析9 711次呼吸,(243±63)呼吸/例,其中222次呼吸(占2.3%)被识别为双重触发,双重触发识别的Kappa一致性系数为0.964,95%可信区间(95%CI)为0.946~0.982。在222次双重触发中,有7次(占3.2%)无法测量钟摆容积,但EIT提示确实存在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现象。最终测量了215次双重触发的钟摆容积,同时还标识了400次有代表性的正常呼吸(每例患者随机选取10次正常呼吸)作为对照。与正常呼吸相比,在双重触发过程中,初次呼吸、双重呼吸和双重触发后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均明显升高〔mL:3.0(1.4,6.4)、8.3(3.6,13.2)、4.3(1.9,9.1)比1.4(0.7,2.8),均P<0.05〕。重度双重触发组患者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和双重呼吸的钟摆容积均明显高于非重度组〔mL:1.8(0.9,3.2)比1.1(0.5,2.1),P<0.001;8.5(3.9,13.4)比2.0(0.6,9.1),P=0.008〕,呼吸频率亦明显高于非重度组(次/min:20.9±3.5比15.2±3.7,P<0.001)。两组其余呼吸力学参数和主要临床转归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SV通气过程中,发生双重触发时更容易出现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现象,双重触发越频繁,这种现象越严重。正常呼吸和双重触发的高钟摆容积以及快呼吸频率与双重触发的严重程度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铁剂蔗糖铁和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维铁缓释片分别与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应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尿毒症、肾性贫血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1组、2组,三组均联合EPO治疗,EPO使用方法,3000IU/次,3次/周于血液透析结束时皮下注射,并根据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调整用量。静脉组给予蔗糖铁100mg静脉滴注,口服1组给予琥珀酸亚铁口服,口服2组给予维铁缓释片(每片含硫酸亚铁525mg)口服,疗程均16周。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贫血治疗的效果、铁代谢指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静脉组和口服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均较治疗前提高,静脉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口服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可有效地纠正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铁缺乏,提高EPO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